APP下载

宋代珍品《写神老君别号事实阌卷》赏读

2014-11-09谭聪聪矫晓琳杨凯谢小英

影像技术 2014年5期
关键词:老君院体图卷

谭聪聪,矫晓琳,杨凯,谢小英

《写神老君别号事实图卷》局部

壹 画作简介

《写神老君别号事实图卷》传为南宋王利用所作,现藏于美国纳尔逊美术馆。绢本,设色(设色是与水墨画区分的,因传统国画,很多是只用水墨,用了颜色的就叫“设色”)。纵4 4.4厘米,横尺寸失记。款署:臣王利用。影印:《中国绘画总合图录》卷一,《美国两大博物馆所藏中国的绘画》。著录:《故宫已佚书画图目》、《国宝沉浮录》、《海外所在中国绘画目录》、《访美所见书画录》。

贰 王利用

邓椿《画继》中记载:“王利用,字宾王,潼州 (今四川绵阳)人。举进士,终夔宪。书、画皆能。高宗(一一二七至一一六二)颇爱其书。画则山水长于人物,精谨而已,不及其书也。”这是唯一可以找到的关于作者的记载,由此可以推断,王利用当时入朝做了一名宫廷画师,宫廷画师在当时已经是一个职位,只是不像一般知名画家那样被众人所关注。然而,王利用该幅作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却是非常高的,它代表着宋代院体画的水准。

《写神老君别号事实图卷》局部

《写神老君别号事实图卷》局部

《写神老君别号事实图卷》局部

叁 老君故事

中国古代有许多的神话故事。作为中国传统的宗教,道教故事广为流传,关于道教创始人老子的神话故事也是非常的经典。该幅作品描述了老子的前世今生,将他不同时代的别号以及形象描绘了出来。传说老子在上三皇时的别号是玄中法师,下三皇时为金阙帝君,伏羲氏时是欝华子,神农氏时为大成子,祝融时称广寿子,黄帝时是广成子,颛琐时是赤精子,帝喾时为禄图子,尧时称真行子,舜时为燮邑子,夏禹时是务成子,殷商时为传预子,周文王时称文邑先生。

肆 画风与技法

宋代王利用的《写神老君别号事实图卷》,身姿和衣纹的画法都彰显着宋代的画风。用笔严谨细腻,人物形象塑造细致传神。线条勾勒均匀有力,色彩饱满充分。在作画的各个方面都尽精微,由此可以看出宋代宫廷画家的风貌。王利用是北宋末、南宋初画家,画风已经稍见精熟。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幅作品已经可以很好的体现当时宫廷画院画师的绘画水平了。

作为极少流传下来的宋代古画,又是由清内府散出的,其历史和文物价值就相当之高。宋代古画流传下来的为数甚少,有着极高的历史和文物价值,而历史上也一向认为宋元画是中国画的顶峰。

宋画是众所公认的传统绘画的最高典范,艺术创作在内容和形式的结合上达到了完美的程度。题材内容广泛丰富,反映现实生活达到相当深度,很多作品富有深刻的思想性和优美意境;绘画技法精熟,写实能力高超,形式也多采多样。许多重要的绘画流派、名家都在这个时代出现,宫廷绘画达到全盛,形成“院体”风范,文人画兴起并逐渐正宗化,许多创派大家和艺术风格都成为后世楷模。元代绘画是直接承接宋画的传统,尤其是文人画居于主流地位,取得了与宋画可媲美的成就。明、清绘画都是在宋、元的传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追根寻源离不开宋元画。因此,从某个意义上说,宋元画达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顶峰。

《写神老君别号事实图卷》局部

广义上,宋画包括元画,其传世的作品数量远少于明清画,而且百分之九十以上都进入了海内外各大博物馆和大收藏家手中,流散于民间的,不足百分之十,进入市场的,更属凤毛麟角。“物以希为贵”,其价值必然远胜于明清。

《写神老君别号事实图卷》局部

五 宋代院体画

院体画简称“院体”、“院画”,属于中国画中一种比较特别的画风。一般指宋代翰林图画院及其后宫廷画家比较工致一路的绘画,亦有专指南宋画院作品,或泛指非宫廷画家而效法南宋画院风格之作。这类作品为迎合帝王宫廷需要,多以花鸟、山水,宫廷生活及宗教内容为题材,作画讲究法度,重视形神兼备,风格华丽细腻。因时代的喜好和画家擅长有异,故画风不尽相同而各具特点。鲁迅在《且介亭杂文•论“旧形式的采用”》中谈到:“宋的院画,萎靡柔媚之处当舍,周密不苟之处是可取的。”

追溯院体画的历史,当从唐代开始。我国唐代已设徐诏、供奉等。五代时,西蜀、南唐也都设置了画院。宋代设翰林图画院,挑选优秀的画家,为皇室宫廷服务。历代画院里所画的山水、花鸟、人物等,大都是要求用笔设色,工整细致、富丽堂皇,构图严谨,色彩灿烂,有较强的装饰性,古称之为院体画。

宋朝在建国之初就建立了翰林图画院。两宋画院可称为历史上画院鼎盛的时代,而画院制度也以此最为完备。出自画院作家的作品,反应了最高统制者的审美标准,谓之"院体画”。宋代院画“高洁为工”的鲜明风格特征,给后代的传统绘画以良好的影响。

《写神老君别号事实图卷》局部

陆 结语

《写神老君别号事实图卷》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道教神话传说的内涵。将老子的故事形象的展现在世人的眼前,为研究道家的神话系统提供了依据。该画的创作手法也代表着当时宫廷画家的水准,将宋代院体画的风貌展现了出来。无论从画作的题材内容,还是表现形式和手法上,该画都是稀世珍宝,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写神老君别号事实图卷》局部

猜你喜欢

老君院体图卷
明代《销闲清课图卷》中的山居生活意象探究
老君炼炉
九月,秦皇岛分行小记
本期拉页
院体花鸟画是怎样来的?
宋代院体花鸟画设色风格探究
施江城作品
欢乐元宵节——《宪宗元宵行乐图卷》
孙悟空偷仙丹
宋代院体水墨花鸟画的发展状况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