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混凝土绿色化发展途径
2014-11-07王晓龙
王晓龙
摘 要: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是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材料走可持续发展路线的必然方向,本文着眼于混凝土的可持续发展方向,浅谈混凝土的绿色环保发展途径,从多领域协作、新型产品技术研发等角度出发,提出自己的见解,意在促进混凝土行业绿色、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混凝土 绿色化发展 新技术 合作
中图分类号:TU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6(a)-0076-01
混凝土一直在现代建筑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发挥着无可取代的作用。作为应用最广、用量最大且为当今世界材料科学中发展和进步速度最快的人造材料之一,在其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资源及能源的浪费,而在实际使用中又会带来环境污染等负面影响,对于混凝土产量居于世界前列的我国来说更是影响深远。当前我国混凝土行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混凝土工业的飞速发展和现代混凝土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混凝土能否长期作为最主要的建筑结构材料,完全取决于能否取得绿色健康化的发展,从而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成为了一个热门的话题。
“绿色”近年来已经成为热门话题,涉及各领域,成为环保、节能、健康、效率、技术进步、可持续发展等意义的综合体和代名词。
绿色环保型的混凝土,是混凝土发展的必然方向。在资源与能源利用上减少消耗,在环保上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在实际使用上做到安全舒适。新型的混凝土既要满足现代建筑行业的需要,又要综合考虑环境因素,还要保证其性能品质的优良,将资源节约、生态平衡和使用安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1997年,吴中伟院士首次提出了“绿色高性能混凝土”(Green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简称GHPC)的概念。强调的是混凝土的绿色含量,着眼于混凝土的可持续发展。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由于其具有良好的性能和环境协调性,已成为混凝土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加快发展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来满足工程建设需要时建筑业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
尽管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概念的形成已经过去了十几年,虽然我们已经拥有大量的数据及研究性报告,但不可否认的是,关于绿色高性能混凝土大规模的广泛性应用扔存在欠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下面是对于推进混凝土绿色化发展的一些浅显的认识和看法,希望大家予以指正。
1 大量利用工业废料,降低水泥用量
充分利用工业废渣作为混凝土中的活性矿物掺合料是实现混凝土绿色化的重要途径。以粉煤灰为例,每年我国粉煤灰产出近4亿吨,居世界首位,如不能很好利用便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而在绿色混凝土中加入粉煤灰,除了提高混凝土的抗腐蚀能力外,还可以提高匀质性和致密性,明显改善和增强混凝土的结构强度,保证甚至有效提高混凝土的质量。
从成本上说,在混凝土中掺加粉煤灰,在等强度等级的条件下,可以减少水泥用量的10%~15%;从环境保护角度讲,在可以有效减少水泥用量的同时,也上升到了节能减排、保护资源的层面上。
2 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发展应用
再生骨料混凝土,是指以废混凝土、废砖块、废砂浆作骨料,加入水泥砂浆中拌制的混凝土,属于绿色混凝土范畴。由于我国存在很多老式混凝土建筑,使用时间已经达到30~40年,超过使用年限,不具备足够的强度和承载能力,甚至结构已经出现破损,不符合现代的要求,需要进行大规模的修补甚至拆除。而拆除后的废弃建筑垃圾经过分选后有相当一部分是可以进行再利用,制成骨料再用到新建筑的建设上,可以在根本上解决建筑废料的处理问题,也减少了天然骨料的使用量,节约原材料的消耗,符合我国国情,并有很美好的应用前景。但目前这一技术尚不成熟,各项性能指标距离理想范围还有一定困难,如何发展、完善相关技术也成为了一大课题。
3 加强政策的指引力度
前面我们提到再生骨料混凝土在技术上的欠缺,需要继续深入研究和验证。除此之外,通过国家政策的指引和宏观调控也是促成再生骨料混凝土大范围使用、完整完善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相关产业链的重要举措。
利用国家法律政策的有力指引,加强混凝土行业与其他行业部门的协调,减少推广的阻力,从而保护和鼓励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的研究、开发和使用,再充分利用市场调节来促成健康产业链的形成,甚至促成多领域跨领域的合作,协同发展。
4 关注绿色混凝土的应用性
除了致力于绿色混凝土的技术研发外,更要关注其在实际中的应用。任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如不能在实际中应用,都是没有必要的。理论研究要和实际应用紧密联系,在保证质量和性能的前提下,综合考虑降低绿色混凝土的经济成本和环保效应,才会被市场认可,进而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5 提高企业准入门槛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在获取利益、寻求发展壮大企业规模的同时,要求企业要更多地考虑社会责任的承担。企业必须具备足够的能力来保证质量的优良和技术的创新,再加上行业整体实力的提升,才能保证市场环境健康有序的发展,才能引领企业向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和进步。
以天津市为例,有资质的混凝土生产企业就有200多家,还不包括一些没有取得相关资质的、不正规的“作坊”型企业。庞大的数字和规模的大小不一参差不齐,造成天津市混凝土生产企业的整体水平不高,决定了每年都会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主要问题集中有以下几个:
(1)环保不达标,噪音、粉尘、废水排放等严重超标。
(2)重视产量不重质量,没有科学化的管理手段。
(3)技术水平差,且缺乏足够的自行研究能力,造成不可再生资源的过度消耗。
(4)对于废弃的混凝土不能回收再利用。
综上所述,要呼吁政府及有关部门提高准入门槛,严格准入制度,对于混凝土生产企业的考核应当从场站建设到生产再到运输等环节进行全方位综合性的评定。对于不符合准入标准的企业应当责令整顿,借以提高混凝土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整体操作流程规范化、科学化,最终实现零排放。
6 结语
近些年来,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逐步被社会关注和认可,并衍生影响到各行各业的发展和进步。建筑行业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绿色建材的发展更是首当其冲。在保证质量和性能的优良的同时,节能降耗减排就成为了主旋律。由传统混凝土向新型绿色高性能混凝土发展是大势所趋,绿色环保理念是混凝土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此基础上,如果再可以与相关行业联动,协同发展,共同进步,则会是造福我国国民乃至全人类的大举措。望各界人士协同努力,共同奋斗,早日实现混凝土真正的“绿色梦”。
参考文献
[1] 赵华玮,朱宏平.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研究[J].混凝土,2009(6):92-93.
[2] 吴中伟.高性能混凝土—— 绿色混凝土[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00(1):3-6.
[3] 高长明.论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J].水泥技术,1997(1):3-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