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学生党员素质提升机制探究
2014-11-07黄巍巍,顾瑞漒,佘志敏
黄巍巍,顾瑞漒,佘志敏
摘 要:当代社会的急剧变化带来了高校学生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学生党员如何保持价值选择的定向化,全面提升其个体素质是高校管理者乃至全社会都应思考的课题。本文以独立学院党支部建设实践为切入点,剖析其学生党员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提升独立学院学生党员素质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独立学院;学生党员;素质;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4)11-0081-03
一、独立学院学生党员素质提升的意义
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实体,如其他各类高等院校一样,担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以服务社会、富国强民、复兴中华的使命。而要实现这些目标,加强高校党组织建设,做好学生党建工作,改善学生党员队伍结构,以提高学生党员的素质,无疑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另一方面,当代社会的急剧变化带来了高校学生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信息时代的社交革命又导致了其思维模式的个性化。在此种背景之下,高校学生党员如何保持价值选择的定向化而不陷入价值孤立,如何全面提升其个体素质而不落后于时代诉求,显然不只是学生党员个人应面对的问题,同时也是高校管理者乃至全社会都应该共同思考的课题。本文拟以独立学院党支部建设实践为切入点,剖析其学生党员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提高独立学院学生党员素质的方法和途径。
(一)独立学院大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
独立学院的大学生正值青年,就其自身成长而言,这段时期是他们人生发展的极其重要阶段,处于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期,更是其心理水平不断提高,自身意识不断增强,开始用自己的眼光独立认识世界、思考人生。一方面,青年大学生思维活跃、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对新事物接受快;另一方面,他们思想太理想化、意志薄弱、不够理性。大学生党员在整体上具有先进性,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同样具有身心发展双面性特点。
因此,在高校整体教育中,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提升其素质,促使其迈向理性、成熟,不仅是高校党建工作的基础需要,同时也是大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1]。
(二)建设和谐独立学院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高素质的大学生党员在和谐独立学院的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优势体现在角色双重性、地位不可替代性和成效显著性三个方面[2]。
1.角色双重性。大学生党员既是青年大学生又是共产党员,其双重身份和角色,决定了他们既要有大学生的共性素质又要有党员的基本素质。
在校园中,大学生党员是校园文化的领跑者、学生群体的楷模。他们代表着学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并积极构建健康、和谐的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大学作为一个“准社会”,在各种文化、理念的相互碰撞、融合或趋同下,不乏会出现消极颓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要求大学生党员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在社会中,大学生党员是社会服务的带头人、党组织的得力助手。学生党员在加入党组织前,已接受各种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思想的洗礼。在艰苦面前,他们会选择奋斗;在奢华面前,他们会选择拒绝。他们拥有大学生和党员的双重身份,既可以将上级党组织的声音及时地传达给同学,也可以将学生的心声准确、及时地向上汇报,进而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因此,培养和发展一批思想上与时俱进、政治上立场坚定、学习上出类拔萃、工作上积极主动的大学生党员, 对于和谐独立学院的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至关重要。
2.地位不可替代性。学生党员是高校学生群体中的先进分子,是学校党组织与青年学生联系最紧密的纽带和桥梁,是党组织工作和战斗的基础,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生党员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不仅能广泛团结同学,而且也是教师的得力助手。在宣传和反映学生的要求和意见方面,他们是联系学生的纽带,在联系和帮助同学方面,他们是知心朋友,他们与同学互相交流感情,掌握同学们的思想变化,并及时向教师汇报,可以很好地搭建师生沟通的平台。
在和谐独立学院的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中,高素质的学生党员在管理者和同学之间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高素质大学生党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地位不可替代。
3.成效显著性。从传统观念来看,古有“师为尊长”、“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由此教师和学生之间显然会存在“代沟”。学生党员作为学生群体中的一员,与普通同学接触最多,相对于教师和管理者单纯的理论灌输,学生更容易受到与之为“朋友”的大学生党员的影响和感染,这样一方面提升了学生党员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会带动其它学生的进步。
如果说大学生党员在和谐独立学院的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中表现出来的角色双重性、地位不可替代性是基础,那么成效显著性应该是核心,决定了学生党员的内涵素质并影响着和谐独立学院的建设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独立学院学生党员素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独立学院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有被边缘化的倾向
由于独立学院本身定位的特殊性,部分独立学院领导班子未能切实认识到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重要性和战略性,未能把它当作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对待,导致基层党支部在发展党员的过程中偷工减料,“重数量、轻质量”,不按相关要求办事[3]。这种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边缘化倾向在目前的独立学院建设和发展中,越来越明显。
独立学院学生党员发展工作被边缘化,从小的方面来讲,影响学生党员队伍本身的发展,影响独立学院的办学质量;从大的方面来看,影响独立学院的整体形象,影响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因此,必须充分重视学生党员素质的重要性,以杜绝这种危险的边缘化倾向。
(二)提升独立学院学生党员素质的机制存在问题
实践表明,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在培养、发展学生党员和提高党员素质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教育管理机制功不可没,对提高学生党员的素质一度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endprint
但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该机制在独立学院依然存在问题,如:培训机制存在不足、激励机制缺乏活力、考评机制有待完善、管理机制尚未完备、保障机制缺乏力度、监督机制不够健全等[4]。
(三)独立学院学生党员不能正视自己的党员身份
在上述机制缺陷之外,独立学院学生党员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党员身份也是当前独立学院学生党员素质提升的重要障碍。结合广陵学院实际,可以发现,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素质方面。从学生党员加入党组织的条件来看,绝大多数学生党员学习成绩都是名列前茅,并且都获得过奖学金,其他硬性条件也都符合要求,然而仍有一些学生党员有考试不及格、上课无故缺勤等放松自我要求的现象。上述情况表明,尽管大部分学生党员在独立学院学生群体中是佼佼者,但距离“党员”的真正要求依然还有差距。
2.思想政治素质方面。新时期下,社会高速发展,信息逐步融合并多元化,价值理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部分独立学院学生党员在这种形势下未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度警惕性。另外,独立学院学生党员平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以及和谐社会理论等方面的学习仅依靠党支部的组织,没有能够自主学习,学习的深入性和系统性上也有很大不足,存在时紧时松的现象。因此,对这些理论的理解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思想高度。这种情况使得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在后续教育中难以得到提升,更难说带动周围同学的共同进步了。
3.学生党员社会责任意识方面。学生党员的社会责任意识是学生党员素质的重要内容,然而对于“是否做过社会志愿活动”、“对不文明现象的行为如何对待”等调查发现,独立学院学生党员参加的主要是由班级或学院组织的、“小红帽”形式的志愿活动,甚至还有部分人从未参与。对于校内不文明现象,选择主动劝阻或制止的几乎没有,大部分人还是选择无动于衷、视而不见[5]。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独立学院学生党员队伍中个体素质仍存在一定差距,我们发展的学生党员的质量还存在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多独立学院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思考解决之道。
三、独立学院学生党员素质的提升方法与途径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乃是庞大社会工程的一环,它既不能适用行政指导模式,也不能采用商品经济标准,唯成绩论,而要积极探讨新的模式,将其作为活跃党的思想﹑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实验场所和前沿阵地。提升独立学院学生党员素质除了依循一般方法和经验之外,更要从根源入手,多样并用。
(一)严把入党质量关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说它是“先锋队”,是因为:第一,它的指导思想是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第二,它的成员是先进的,它集中了中国人民和中国工人阶级群体当中的先进分子。
作为一个由先进分子组成的政党,必须严把入党质量关。独立学院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是广大学生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关系到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此,在独立学院学生党员发展中要严把质量关,切实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并起到“发展一个,带动一批”的作用。学生党支部要协助上级党组织把好“入口关”,认真审查入党申请人的现实表现和进步程度,客观地指出他们的缺点不足和努力方向,用发展的眼光考察入党积极分子,严格按照党员标准和发展规程,针对独立学院大学生的特点,公开、公平、公正地做好党员发展工作,从而为党组织吸收思想上过关、素质上过硬的成员。
(二)加强入党后续素质教育
1.以党建理论为内容,加强对独立学院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教育。党员素质是一个综合性要求,党员的党性强不强是衡量党员素质的根本标准。如果一个党员能够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自觉按照党章规定要求自己;能够用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及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优良特性来改造自己。那么,我们党员的党性及其队伍的战斗力、凝聚力将会大大地增强[6]。
2.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内容,加强对独立学院学生党员的 “三观”教育。如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何实现自身的价值,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首先,我们要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因为它是科学的世界观;其次,选择高尚的人生观,不同人生观的选择,决定着不同的人生,表现出不同的人生态度,体现着不同的人生观;再次,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学会如何做人。用科学的、先进的理论武装我们的头脑,指导我们的学习、工作,那么,独立学院学生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先进性必会大大地提高。
3.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内容,加强对独立学院学生党员使命感和责任感的教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作为一名学生党员,在校园内,我们可以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诠释为“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以此夯实群众基础,发挥更大的作用。利于他们步入社会后,有能力为人民、社会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引导独立学院学生党员将该理想、信念与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兴亡、人民的幸福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学习各种理论、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并开展讨论、评价,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以激发独立学院学生党员的政治热情,增强其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强化学习实践
素质,作为人与生俱来的以及通过后天培养、塑造、锻炼而获得的一种品质,它隐藏在每个人的人格之中,看不见也摸不着,唯有将这种素质在实践中表现出来,才能在现实中起到积极作用,得到升华。当然,作为一名尚在象牙塔的独立学院学生党员,其实践性又有一些特殊之处。因为他们不可能像社会党员一样,直接、全面地面对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种种实践运动,学生党员的实践性首先就体现在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做好准备上。其学习的内容首先是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基本原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等方面,其次体现在致力于培养模范的崇高品德和突出的知识文化水准及应用能力上。道德品质作为对一个生活于社会中的人的内在要求,它主要表现在思想境界、精神面貌和个人修养等方面,学生党员的实践性就是在这些方面都要尽力做到最好。而知识能力则是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水平、素质等,一个学生党员的实践性体现在个人能力方面就是要具备相当的思维、表达、处事、创造等水平。只有在个人道德和能力培养方面做到优秀,才可以称得上先进,才可以取信于其他同学,才可以在将来的实践中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再次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其实我们这里所讲也是这个道理,无论是谁,空口夸赞自己素质高而不在实践中表现出来,无异于“空谈误国”;而真正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素质,慢慢提升自己的素质,且有益于社会和人民,才能达到“实干兴邦”的效果。所以,不仅要将自己的高素质“内化为信念”,更要“外化为行动”,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永葆学生党员的本色并最终在实践中升华自我。
以上几点是我们在党建工作中坚持的方法,经过几年的工作实践,我们发现其对学生党员素质的提升具有显著作用。从中我们可以发现,独立学院的党建工作尽管在新时代面临不少挑战,但是只要我们高度重视,从独立学院的实际出发,注意其学生的身心特点,从源头上下功夫,强调实践性,独立学院学生党员的素质提升并非无径可循,其任虽重,而其道并不远。
参考文献:
[1]李欣田.民办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
华东师范大学,2001.
[2]樊小杰.和谐校园视野下大学生党员综合素质调查分析
及提升对策[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3).
[3]周玮玲.高校学生党员培养和发展工作研究[D].山东大
学,2009.
[4]曹关平.提升学生党员素质的机制研究[D].湖南科技大
学,2009.
[5]樊小杰,环蓉.大学生党员综合素质提升的调查研究
[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2,(2).
[6]钟青林.新时期如何提高大学生党员的素质[D].武汉大
学,20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