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水利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研究

2014-11-07侯卫强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19期
关键词:水利施工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侯卫强

摘 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度的不断加快,水利工程的建设逐渐增多。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非常重要,其直接影响水利工程的质量。因此,研究基于水利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具有重大意义。该文针对软土地基的特点,分析水利施工软土地基处理时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水利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的一些研究方法。

关键词:水利施工 软土地基 处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TV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a)-0086-02

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中,对软土地基的处理会直接影响到水利工程的质量及其安全性,要做好水利工程中对软土地基的处理,有效加强软土地基的稳定性,提高水利工程地基的质量,确保水利工程能够按照一定的要求完成。水利工程设计的范围很广,是一个综合性非常高的建设施工工程。由于具有软土地基富含大量的水分、土质也比较疏松和土质的空隙也较大等特点,使得软土地基无法承受水利工程的压力,因而容易引发安全问题。

1 软土地基概述

软土地基是指由软土构造而成的地基,其主要成分是软土。软土地基的主要组成包括泥炭、富含大量颗粒的松软土和孔隙较大的质土等,这些土质有的富含大量的水分,有的土质比较疏松,有的压缩性很强,但是,软土地基的抗压能力不高,难以承受过大的压力。因此,软土地基一般具有低强度、低透水、高压缩、沉降快和不均匀等特点。

2 软土地基的特点

2.1 强度低

由于软土地基主要是由一些软土疏松的土质构成,进而使得软土地基的强度较低。在水利建设施工的过程中,软土地基的低强度很容易造成坍塌和裂缝等现象,进而影响水利建筑施工的质量。

2.2 透水低

淤泥质粘性土质也是构成软土地基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水利施工过程中,一般会有很多水分排除,因此,软土地基还具有一定的透水性。为了保证水利施工的顺利完成,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排除水分,以提高软土地基的稳固性。

2.3 高压缩

由于软土具有很多独特的特性,使得软土地基的强度一般较低,因而具有较高的压缩性。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随着水利工程的不断进行,软土地基承受的压力会越来越大,造成软土地基很容易出现坍塌等现象。

2.4 沉降快

由于软土地基具有高压缩性,进而导致软土地基的沉降速度快。并且软土地基的沉降速度会随着水利施工的进度而逐渐增大,软土地基的沉降速度越快,对水利施工带来的问题越大。

2.5 不均匀

软土地基是由很多种不同的土质构造而成,而且不同的土质都具有不同的密度、硬度和强度等特点,使得软土地基具有不同承受压力的能力。同一软土地基具有不同的承压能力增加了对软土地基施工控制的难度,也会影响水利施工的质量。

3 水利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时应注意的问题

3.1 施工准备工作

在进行水利施工前,一定要提前对软土地基进行严格的检查,注意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以保证施工设备的正常运行。水利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一般包括做好施工场地的清理工作和施工材料的检查工作等,从而提高水利施工的质量。

3.2 施工过程中的相关事项

在水利软土地基施工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施工中的一些相关事项。按照软土地基施工的工序进行施工,同时,还应做好水利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防护工作,加强对施工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保证水利施工过程能够顺利进行。

3.3 水利工程的相关要求

在水利施工建设过程中,要以我国水利工程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相关要求进行施工,由于水利工程的用途一般不一样,因而需要制定高质量的施工标准,尤其是对软土地基的处理,还有助于施工单位选择更加合理的施工方案。

3.4 软土地基的施工量

在进行处理水利施工软土地基时,软土地基的质量非常重要。水利施工应该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不同的施工方案,以确保水利施工的高效进行。因此,软土地基的质量是水利施工中非常关键的因素之一,也是影响水利施工质量的关键,因此,注意软土地基的施工质量显得非常重要。

3.5 软土地基的施工工期

在水利施工的过程中,一般要先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注意软土地基的施工工期,制定出合理的施工方案。充分考虑软土地基的加固时间,这对于选择合理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很重要,还能确保在设计的时间范围内完成软土地基的处理工作。

3.6 软土地基的施工环境

在水利施工的过程中,施工环境的影响也很大,不同的施工环境会有不同的施工方案,使得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也会不一样。为了确保水利施工的质量,注意软土地基的施工环境,以提高软土地基的处理质量,这对于水利施工的质量非常重要。

4 水利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研究

4.1 换填管理法

换填管理法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采用适合水利施工要求的土质取代软土地基的土质,从而使换取后的土质能够满足水利施工的基本要求。在采用换填管理法进行施工过程中,应该提前将不符合水利施工要求的土质全部排出,再根据水利施工的具体要求选取满足水利施工要求的土质,以确保水利施工的顺利进行。选择填充的一般是一些富含碎石和粗砂等硬度较大成分土质,这样能保证地基的稳固性。在实际的换填管理法过程中,土质填充一般会分为几层进行,第一层是碎石层,这一层主要为了增大地基的透水性,同时,碎石还能保证地基具有较高的强度,以确保水利施工的质量。第二层为灰土层,这一层主要是为了提高地基的承压能力,同时,确保地基的平衡性,加强地基的稳固性。第三层是砂层,砂能够促进软土地基中水分的排除,从而提高地基的硬度,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当然,在实际的水利施工过程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换填管理法,充分做好软土地基的处理工作。endprint

4.2 排水砂垫层法

排水砂垫层法也是软土地基一种非常重要的处理方法。排水砂垫层法主要是将软土地基中一些含水量较大的土质排出,同时还能将软土地基中的水分除去,以增强土质的强度,使得软土地基能够满足水利施工的地基设计要求。在施工过程中,排水砂垫层法首先是在软土地基的底层填充一层具有高透水性能的砂垫层,随着水利施工进度的加快,含有丰富水分的土质所承受的压力就会越来越大,使得水分被不断地排出。通过排水砂垫层法,能够加固软土地基的稳固性,提高软土地基的强度,使得软土地基能够满足水利施工的基本要求。当然,为了更好地防止出现地下水反渗的现象,在砂垫层上面还需要加一层隔水性较好的粘土层。但是,对于砂垫层材料的选择也有很多要求,一般采用的是粗砂等硬度较高的透水材料,以确保透水较好的情况下,还能提高软土地基的强度。在进行砂垫层的填充时,还要做好软土地基的固定工作,同时,应该将砂垫层的材料进行均匀搅拌。做好软土地基的出水工作,从而将渗透出来的水分进行有效的排出,提高地基的质量,水利施工软土地基加固强度的影响情况如表1所示。

4.3 化学固结法

由于很多常规的软土地基不能很好的对地基进行处理,采用化学固结法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化学固结法是采用一定的化学材料,对软土地基进行填充和改造等方法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以加强软土地基的强度,还能较好地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从而保证软土地基能够满足水利施工建设的质量。常见的化学固结法包括以下几种,第一,灌浆法。灌浆法是运用电气和电化学的原理,采用一些石灰石等化学材料对软土地基进行填充处理,促进化学反应的发生,从而实现对软土地基的加固处理,确保软土地基能够承载一定的承载压力。第二,人工合成材料加筋加固法。在软土地基的处理过程中,将一些高强度的化学合成材料填充到软土地基中,同时,对填充的材料进行高压处理,以促进人工合成材料能够和软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加强软土地基的强度,人工合成材料还能较好地防止软土地基发生沉降的现象,从而保证软土地基的稳定性。第三,硅化加固法。硅化加固法是指利用硅酸钠和氯化钙发生一定的化学反应,生产一些胶状的物质加强软土地基的强度,提高软土地基的硬度,以满足水利施工地基设计的要求。第四,深层搅拌法。深层搅拌法是指将水泥等物质通过充分搅拌,使得水泥和软土进行搅拌均匀,水泥凝固之后,以实现加强软土地基的目的,提高软土地基的硬度。

4.4 物理旋喷法

物理旋喷法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在软土地基的处理过程中,物理旋喷法是将喷头插入到软土的底部,然后进行缓慢的提升,利用高速旋喷的方法将适合的加固物质填充到软土地基之中。这种加固软土地基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地基的切向硬度,还能较好地防止软土地基发生扭动等现象,从而提高水利施工软土地基的强度,以满足水利施工建设的质量。

5 结语

在水利施工过程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很多,不同的软土地基适合不同的处理方法。因此,在处理地基时,一定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对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进行选择。同时,注意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加强对软土地基的改造,按施工质量的要求,掌握时间,完善软土地基的处理体系,按时按质完成任务。

参考文献

[1] 代建兵.水利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J].中国水运,2013,13(8):223-224.

[2] 赵连港.软土地基基础上水利施工处理方法[J].水利科技,2013(36):193.

[3] 邹岫桦,王雷.浅谈水利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J].工程技术,2012(11):198.

[4] 徐艳云.浅谈水利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J].中国水运,2013,13(10):213-215.

[5] 孙国静,王寒芳,赵攀.对水利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分析[J].工程与材料科学,2013(2):105.endprint

猜你喜欢

水利施工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软土地基基础上水利施工处理方法
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及管理措施研究
试析路桥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桥梁软土基础处理应用
刍议水利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
探究发射机风机运行中常见故障原因及其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