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2014-11-07郭濂

银行家 2014年8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融资文化

郭濂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的热切愿望。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为促进经济复苏,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推进创新、调整产业结构的重点领域以及在国际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的新举措。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快速增长,产业影响力不断提升,2013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超过了国民经济多数行业的增速,已发展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骨干力量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是新时期新阶段文化建设一项十分重大而又紧迫的战略任务,是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迫切需要。首先,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文化产业具有优结构、扩消费、增就业、可持续的独特优势和突出特点,既为生活服务,又为生产服务,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支点。其次,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国际影响的日益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更加关注,了解中华文化的愿望更加强烈,迫切需要我们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我国文化产业资金瓶颈仍在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和《文化部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以来,全国各地的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根据文件精神,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纷纷出台了多种的政策支持和信贷产品,为当地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活力和强有力的支持。文化产业资金瓶颈虽然已有初步缓解,但由于文化产业资产大多表现为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投资收益具有不确定性,其与金融市场对接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无论从间接融资还是从直接融资看,文化产业获得金融资本的支持远远不够,融资难仍是文化产业发展、企业做大做强的瓶颈之一。

文化产业间接融资存在的问题

金融机构普遍对文化产业的商业价值和综合效益难以把握,缺乏针对文化企业知识产权、版权、收费权进行质押的金融产品,对文化企业的内部信用评级、贷款条件设定缺少差异化处理。一是文化产业轻资产、无形化、知识化特点较为明显,抵押担保物通常较少,目前我国文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高,知识产权的作用发挥不充分,较难获得银行信贷支持。二是银行业服务文化产业发展的融资担保、产权界定、项目评估、登记备案、权益转让等中介体系还很不健全,是银行与文化企业对接存在的主要问题。三是银行要求提供其认可的抵押或担保物与国家相关规定也存在冲突。诸如出版许可证这类抵押品虽然自身拥有价值,但是其不能交易的特点会造成银行在客户违约后抵押品难以处置,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加大了银行的贷款风险。

文化产业直接融资存在的问题

2003年我国文化产业的转企改制上市开始提上日程,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也日益成为文化企业重要筹资途径。但目前我国文化企业市值总体上占比较低, 改制上市仍然面临诸多问题:一是我国文化产业的经营格局以中小文化企业为主,企业规模小而分散,经营能力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大多企业不具备直接融资条件。二是文化产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依然滞后,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所有者缺位和越位并存,企业内部激励机制和动力机制不足,国有文化实体难以真正摆脱传统体制束缚。三是国务院虽然下发文件要求试点地区政府应对鼓励的新办文化企业给予减税政策,但此类税收优惠属于地方政府的暂时性优惠,拟上市公司对该类税收优惠的依赖可能影响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

促进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着力点

文化产业持续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既需要政府的政策导向加以指引,又需要文化企业自身探索市场化运作规律,更需要加强金融对文化的融合和支持。

建立健全文化产业融资的基础性制度和保障体系

健全文化产业融资的基础性制度。目前我国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抵质押登记、托管制度不完善,保险介入不深。有关部门应抓紧制定和完善规范专利权、版权等无形资产评估、质押、登记、流转和托管的管理办法,培育流转市场,突破文化产业融资难的基础性制度障碍。

进一步建立健全文化企业资产评估体系。建立知识产权专利评估机构,为银行信贷、无形资产入股与转让等提供专业咨询,促进无形资产融资变现。加大文化产业保险介入力度,进行文化产业贷款信用保险尝试,降低文化产业项目运作风险,转移信贷风险。另外,地方政府可根据文化产业的特殊性,成立相关的专业文化评审部门,对文化相关项目进行内容评审和市场预测,向金融推荐优秀项目。

完善文化产业相关法规制度。我国的文化产业长期以来都存在市场化不健全,法律法规非市场化的问题。法规和监管一定程度上存在“管死管严”的问题,造成了对文化产业市场化的制约。为了促使文化产业健康活泼的发展,法律法规应该从管理层面向导向层面发展,适当放松文化创作环境,促进文化产业的市场化。

结合文化产业特点,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

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第一,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打造适合文化企业特点的金融服务特色产品。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逐步扩大融资租赁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产业链融资、股权质押贷款等适合文化企业特点的信贷创新产品的规模,探索开展无形资产抵质押贷款业务,拓宽文化企业贷款抵质押物的范围。第二,开发适合文化产业发展的信贷产品及贷款模式,鼓励商业银行探索联保联贷等方式向中小文化企业提供金融支持,鼓励保险机构开发适合文化产业发展需要的保险产品,分散银行对文化产业的信贷风险。第三,对主营业务突出、盈利能力强、信用记录好的产业集团,通过实施快速审批机制对其重点项目建设给予优惠和优先。第四,对无形资产占比较大的文化企业和项目,通过对企业信用、未来成长性等非财务因素考察,有效划分文化企业信用等级。第五,对有市场前景的文化产业投资项目,适当扩大项目融资、银团贷款等产品使用范围。第六,对农村文化企业,积极拓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联保贷款的覆盖范围,推动农村地区文化产业金融服务创新。endprint

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直接融资市场体系。第一,通过“政府鼓励、行业推动、企业主导、投资机构参与”模式,加快文化企业在中小板、创业板或者主板的上市步伐,推动文化企业在股票市场融资的规模。第二,逐步放松发债企业规模限制,完善信用评级制度,鼓励文化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私募债、中票等方式筹集资金。第三,建立文化产业发展基金,为文化产业信贷担保、贷款贴息、技术创新补贴等,鼓励民营资本成立风险投资、私募股权公司,直接投资文化项目。第四,建立文化信托投资公司,发起文化产业专项信托计划,所发行的信托产品可以由社会资本认购,募集的信托基金投向由评审专家筛选的、有潜力并能够体现政府扶持意愿的优秀中小文化企业。第五,鼓励文化产业重大项目资产证券化,延长融资链条,利用金融衍生品市场获得资金。第六,支持文化企业以版权、著作权等在产权交易所进行知识产权交易。

继续发挥开发性金融的独特作用

国开行紧密结合中央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工作机制和目标、任务,深化与中央部委、地方政府和重点企业的合作,建立长期互信、互利合作机制,与各方形成合力,共同支持文化产业发展。通过合作,把政府的组织协调优势与国开行的中长期融资优势结合起来,以开发性方法、市场化运作支持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截至2013年年底,国开行文化产业的贷款余额达到了1568亿元,保持着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主力银行的地位,已连续四年大幅攀升并位居首位。

规划先行,发挥开发性金融的引领、导向作用。国开行把握文化产业大发展的难得机遇,深化与各方的规划合作。按照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和防风险的要求,通过发展顾问、融资顾问等各种方式,配合地方政府和重点企业做好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围绕文化产业发展的热点和重点,通过规划先行从源头上大批量开发项目,充实项目储备。

综合运用投资、贷款、债券、租赁、证券等金融方法,积极探索适合文化产业特点的融资模式。探索项目融资模式,支持陕西大明宫国家遗址保护、庐山红色旅游遗址保护等文化基础设施项目;探索以自身现金流还款、收费权质押为主的融资模式,支持湖南电广传媒等广电行业项目;探索以自身现金流还款、收费权质押为主的融资模式,支持湖南电广传媒等广电行业项目。

培育龙头企业,带动整个文化产业发展。以骨干企业为纽带,推动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资源整合,提升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打造知名品牌,提高国际竞争力。

(作者系国家开发银行金融研发中心主任)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融资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9月重要融资事件
谁远谁近?
7月重要融资事件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5月重要融资事件
4件重要融资事件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四川命名首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