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确看待“中国制造”

2014-11-07钟子毅

科技资讯 2014年11期
关键词:中国制造品牌麻烦

钟子毅

摘 要:中国已成为举世瞩目的工业大国,有“中国制造”商标的产品随处可见。“中国制造”正在大力开拓海外市场,但是却遇上不少麻烦。在西方消费着心中竟形成了中国货=低级、低价商品这样的固定概念。中国制造业是劳动密集型生产并以低价倾销方式。这使得它无法站在竞争的制高点。产品技术含量低,又缺乏叫得响的国际品牌,使“中国制造”在全球竞争中难有更大的作为。没有掌握核心技术以及专利,创新能力不足,使“中国制造”处处受制于人。面对诸多困扰“中国制造”还是要走下去的。

关键词:“中国制造” 麻烦 发展 技术 品牌 自立 创新

中图分类号:F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4(b)-0243-02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外国对此的评论并没少。曾有日本学者说过:以前英国是“世界工厂”,后来是美国,之后德国取代美国,后来日本经济起飞,取代德国成为“世界工厂”。若按现在中国的发展来看,大有取代日本之势”。

在日本中的,国际经济学家长谷庆太郎在日本5月月刊《呼声》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为《中国的未来取决与日本》,在文中曾经提到中国经济的发展受到日本的牵制,其主要因素有:第一,日本向中国提供了其产业中不可缺少的高质量产品;第二,日本拥有先进的技术力量,为了确保先进技术的优势,就要对研究开发上进行巨大的投资。文章中提到日本汽车所用的钢板质量是世纪第一,没有这种钢铁的支持,汽车根本没有销路,中国的汽车厂家也就无法生存。

1 关于“中国制造”的成就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制造产业的规模在迅速的扩大中,并且已经成为了一个工业生产的大国。根据数字可知,我国制造业的生产规模排世界第三;根据制造业产品产值可知,已近是世界排名第四的工业基地,并且排在美国、德国、日本之后;其中中国工业制造产品产量排名世界第一的范围有10多个行业包含了纺织、医药、化工、钢铁等,故而,我国已经成为制造大国[1]。

中国制造业之所以发展迅速,其优势在于:具有竞争力的劳力与优秀工程师,相对宽松的环保政策,庞大的内需市场与购买力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2]。正因为如此,中国企业在本土生长得天独厚,而且低廉的成本优势更是极大地帮助了中国制造企业成功进入海外发达市场。有数字统计:低廉的“中国制造”产品每年降为美国公民就节省约5000亿美圆。2005年,欧盟继续成为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总额达2173.1亿美圆,增长22.6%。[3]

2 “中国制造”的麻烦

“中国制造”成就固然令人瞩目,但是它所招致的麻烦也不容忽视。“中国制造”在很多地方被认为是劣质产品,在美国产品召回目录上,将近一半产品的产地在中国;欧盟公布的产品黑名单上,来自中国的也不是少数;在许多发达与发展中国家,“中国制造”陷入了反倾销的泥潭,从家电、纺织品、家具等到农产品,涉及的产业多不胜数,甚至“中国制造”泄愤对象而连遭暴力,温州鞋在西班牙被烧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4]。

在本土“中国制造”的命运似乎没什么改变。除了垄断行业外几乎所有产品市场,都有外资的身影。在过去10多年来,外资企业已控制1/3以上的中国制造业GDP和一半以上的进出口,而且增长势头不减[5]。尽管“中国制造”在本土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但许多曾经强势的本土企业都是倒闭或被外资收编。

3 “中国制造”的问题根源

对于以上的种种麻烦,不小有识之士发出了这样的一种忧虑:“中国制造”还能走多远?从产品以及产值、生产规模来看,“中国制造”似乎是个恐龙级的庞然大物,但有技术和品牌这两根软肋的存在,却使它在全球竞争中很难有更大的作为。不客气说一句,中国目前还称不上“世界工厂”,冲其量只是全球产业链的一个重要“车间”,中国是制造大国,但目前还不是制造强国[6]。

4 “中国制造”中的技术问题

说到技术,我们先看一个例子:中国的半导体产业的销售额超过200亿美圆,利润却只有3%。而跨国巨头英特尔一家销售额超过2300亿美圆,其利润高达18%[7]。这是为什么?因为他们掌握了核心技术。目前中国,很多还处在加工层面上的制造,无核心技术以及专利,使得制造业只能以低廉的人力资源和低成本方式生产运作[8]。

日本制造,美国制造称雄全球靠得是核心技术,产品的创新,绝不是我们的低成本制造。美国、日本掌握了大量的核心技术与它们的大企业研发费用通常是销售收入的5%到10%是分不开的。而中国企业1%都不到,很多中小型企业甚至还没有研发。中国企业的发明专利只有美国和日本的1/30[9]。

“中国制造”的创新能力也很不足,这主要表现在:一些重要产品主要从外国引进,国民经济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所需要装备如集成电路制造装备、轿车制造装备、数据机床等严重依赖进口;高技术产业80%以上的出口来自于中国外资企业[10]。正因为创新能力不足,“中国制造”也更依赖于进口。但要注意:“引进”并不等于“白拿”,从先前3C、6C联盟向中国DVD制造商漫天要价,到英特尔、飞利浦向中国MP3企业开出血盘大口,再到前不久索尼向长虹等国内6家家电企业开出22项专利收费清单[11],这使人想到那句老话“落后就要挨打”。

5 “中国制造”的品牌问题

缺乏在国际市场叫得响的自主品牌,是“中国制造”的另一根软肋。由于没有自己独家技术,很多地方都要用人家的品牌,“中国制造”根本无法与洋品牌匹敌。

根据数字统计:世界名牌占全球品牌不到3%,产品却占了全球市场的40%以上,销售额更是占全球的50%左右。在发达国家,国民生产总值60%来自品牌创造价值,而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只有不到20%的价值是由品牌所贡献[12]。美国经济如此强大,与其拥有麦当劳、IBM、波音等著名品牌创造的巨大价值密不可分,而国内一些传统老品牌逐渐萎缩和消亡,而新民族品牌诞生艰难缓慢。长此以往,中国企业将失去对国际市场流行趋势的把握能力,更加受制于人。

6 问题的解决

中国想要成为“世界工厂”,成为制造强国,也就一定要解决这两个问题,而其中技术是关键,解决了技术问题,品牌问题也就不难解决了。而技术问题,是不能只依靠引进的,这只会使我们更加受制于人。我不否定引进外资、引进先进技术,是改革开放里极其重要的政策,对中国经济繁荣,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但我们就是否过分依赖进口,就把自力更生观念抛到脑后?引进与消化、创新关系处理得怎样?技术攻关的坚忍不拔精神如何?为何我国能生产2亿吨粗钢,还要大量进口各种特种钢材?为何日本人敢说“没有日本钢铁的支持,中国汽车厂家根本就无法生存”。[13]

其实今天的中国已不是50年前的中国,我们已经有不错的物质,技术和财力基础,只要再拿出当年研制“两弹一星”和前不久“神舟飞船”上天的劲头,相信很多难题都可以攻克!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是可以并行不悖的,搞技术,关键还是要靠我们中国人自己[14]。

7 发展的建议

加快提高中国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企业在研发和创新中的主体作用;鼓励关键设备和技术进口,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大力培养和发展国际知名品牌,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产业;加大研发投入,组织好一些重大专项技术攻关,掌握核心技术,加快发展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在内的技术密集型产业,进一步突出信息技术、生物制药、航空航天等发展重点;集中力量突破核心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15]。

这样,“中国制造”将会走得更远、更好!

参考文献

[1] 崔万田.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2.

[2] 曾是言.“世界工厂”需要准备什么[M]. 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3] 郭万达,朱文晖.世界工厂正转向中国·中国制造[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4] 新浪网.中国未来的发展[M].2006.

[5] 《中国制造业要寻求新突破》.hc360慧聪机械工业行业频道.

[6] 搜狐网.中国制造业现况[EB/OL].2005.

[7] 郭克莎.等,著.距离与反超[M].中国城市经济社会出版社,2001,9.

[8] 朱高锋.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制造[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9] 李廉水,杜占元,2004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报告[M].科学出版社,1997.

[10] 严先傅.中国真能成为世界家电制造中心吗[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9.

[11] 中国制造是“骄傲”还是“悲哀”[EB/OL].新浪网.

[12] 苏东水.升级制造业提升竞争力[M].21世纪经济报道,2005-10-26.

[13] 搜狐汽车,文章:中国制造,是喜还是悲

[14] 常兴华.中国制造·就业、人才与发展[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

[15] 中国科技发展研究报告》研究组.中国科技发展研究报告(2001)—— 科技全球化及中国面临的挑战[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12.

猜你喜欢

中国制造品牌麻烦
糟糕!我有大麻烦了
“能麻烦你一下吗”“不能”
品牌包装设计中的色彩研究
从电影到品牌:看黄渤的“品牌化”之路
旅游经济
电子商务环境下品牌建立探讨
彼此麻烦,才有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