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数学语言迸发出智慧火花

2014-11-07何丽芬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11期

何丽芬

摘要:加强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铺设语言阶梯,营造和谐氛围,激发学习兴趣,把握语言时机,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关键词:会说 敢说 想说 能说

《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过程中,能有条理地、清晰地能用数学语言表达和交流自己的观点,做到言之有理,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和质疑。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交流、合作意识。

数学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其忽略了数学教学的根本性,强化了数学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数学的语言,从而提高了数学的总体性。并且,从现代心理学家以及教育学家的理论来看,语言的准确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思维的掌握性,强化了学生对语言表达的逻辑性以及对语言的总体感知意识。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掌握好教学思维,从而让学生更好地表达语言,从而提高其自身语言学习能力。

一、铺设语言阶梯,让学生会“说”

在思维表达过程中,语言是其有用的工具之一,其是思维的结果是头脑中思维的外化。思维的发展和语言的表达有很大的关系。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思维的结果均是通过文字和语言表达出来的。数学学习活动是基本思维活动,其是数学思维工具。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其数学课主要是为了将学生数学语言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其巧妙地铺设语言阶梯,让学生能记得牢,达到举一反三的形式。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的过程中,应该不断给学生提供学习和表达的机会,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数学口头表达能力的目的。

如在计算时,我寻找机会让学生多“说”。在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要求学生说出9+5的算理,很多学生都这样说:“9到10缺了1,所以先到10那里拿1,然后把9和拿来的1加起来等于10,最后10再加5里剩下的4就等于14。”学生的表达虽然能把算理讲清楚,但表达罗嗦,缺乏简洁性。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这样说“因为9加1等于10,所以把5分成1和4,9加1等于10,10再加4就等于14。”这样的安排更好地为学生铺设语言的阶梯,也让学生有了更多“说”的机会,不仅可以反映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而且可以检验学生思路是否清晰,表达是否完整、有条理、准确,使学生的思维程序优化进程大大加快。

二、营造和谐氛围,让学生“敢”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气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化身和权威,而是一个共同参与学习的伙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这时教师不能一味地批评、指责,应以鼓励性、启发性的语气为主。如:“没关系,你可能某个地方没有考虑清楚,再想一想。”“你讲的有点道理,请继续”“你再好好想想,呆会儿老师请你好吗?”“如果你能注意到某个地方,就更好了”……这样以慈爱宽容之心对待学生,让学生体验到教师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让学生感觉教师是他们的朋友,在朋友面前什么都可以说,学生自然就无拘无束,这样为学生营造了“敢表达”的氛围,他的表达能力才有机会提高。

三、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想”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定向和动力的作用,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求知欲的重要因素。“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数学课堂活动当中,应该自觉地表达自身的观念和间接。从先,应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参与意识和思维活跃度。在教学过程中,我应该采取多种的学习方式和理念,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理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肯定意识。例如,在学习教学除法的过程中,在进行余数表述的工程中,要求其余数必须要比除数小,从而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理念,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真正的想说,敢说,勇于说。让学生能深入体会到学习的兴趣和意识,从而感受到数学表达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四、把握语言时机,让学生能“说”

在整个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其最为主要的就是学生的思维过程,其在数学课堂中能强化学生的思维逻辑性、强化学生的准确性,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提问题的这一过程。例如,“你是怎样想的?”“你能给我们大家说一说吗?”“可以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的想法吗?”等问题,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就必须把握时机为学生提供语言表达的机会,多让学生说。如在低年级应用题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我曾出示4+4=?,让学生自编应用题。有的学生这样编:小明有4支笔,小红也有4支笔,两人一共有几支笔?有的学生这样编:小明有4支笔,小红与小明有同样的笔,两人一共有几支笔?也有学生这样编:小明和小红各有4支笔,两人一共几支笔?学生通过自编自说应用题,可以进一步熟悉应用题的结构和解答方法,弄清各应用题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用数学的观点来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应用题的理解,既发展了学生的数学语言,又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真是“两全齐美,恰到好处”。

总之,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是一个循序渐进,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不可操之过急,它要求教师注重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可从理想、兴趣、作用、意义等方面进行,给予恰当的机会,创设数学语言情境,语言氛围。古人云:言为心声,慧于心而秀于口,口才好的根源在于头脑好。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让学生经历了敢想敢说、肯想愿说、能说会说、善想善说的过程,提高了学生思维的逻辑性、灵活性、准确性,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使得课堂教学扎实有效。

(责编 张景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