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语文教学实践
2014-11-07任有贵罗荣德
任有贵 罗荣德
摘要:语文是门基础性学科,改革语文教学,重点是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语言现象纷繁复杂,千变万化,但学习语文最基本的一条规律就是语言训练必须和思维训练相结合。
关键词:创新思维 语文教学 探究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新型人才具备创新意识和能力已成为教育者自觉地行为。语文课堂教学成了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场所。毋庸置疑,改革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创造是人们通过思维活动和体力活动产生出新颖独特并具有一定意义的产品的活动。而创造性是思维活动具有的创造活动的特点,并且这些活动的产品带有一定的独创性。
“创造性思维是指以解决科学或艺术所提出的疑难问题为前提,用独特新颖的思维方法,创造出有社会价值的新观点、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的心理过程。”
一、创造性思维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创造性思维活动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与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语文既是一种社会现象,又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学生在独立听课时则需要个性思考,进行自身交流,才能很好的感受教师授课时的思想观点,并由此燃烧出熊熊的创造性的思维之火烟。在写作或阅读时同样需要借助联想与想象,跟写作的对象或作品的作者进行内心交流,这样就能更好地表达真情实感与再现生活图景,触发新的联想、想象与创造性构思。汉语源远流长、历史悠久。语言现象纷繁复杂,千变万化。但学习语文最基本的一条规律就是语言训练必须和思维训练相结合。
为了让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发展,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的最重要一环,就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智力是学生认识客观事物所表现出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语文教学的最重要使命,不外乎就是开发学生的智力,因此,语文课堂必须在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陶冶学生情操的同时,使得构成智力因素的观察力、注意力、联想能力以及想象能力都能得到健康发展。
二、创造性思维的思考与实践
创造性思维活动一开始,就应该注意学习有关资料,避免无效劳动,保证创造劳动的顺利进行。资料要准确可靠,哪些可用,哪些不该用,师生共同研究取舍。当然,在创造过程中,会有障碍,有困难,主观方面也存在有利、无利之因素,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学会利用有利因素,克服不利因素,争取创造的成功。
(一)在诱发兴趣中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在教学《藤野先生》时,教师首先提出,该文选自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接着问学生:“鲁迅将《旧事重提》改为《朝花夕拾》有什么好处?”经过思考,学生思维就活跃起来。明白“夕拾”既反映回忆的特点,又含有“拾取”“朝花”的情致。这就使得题目诗意盎然,别具情趣。经过一番讨论,让学生了解了回忆性散文的诗意与情致,激发了学习兴趣。学完课文后,教师布置拓展延伸作文题供学生选作:《朝花颂》《童年拾取》。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闸门在兴趣盎然中一下就打开了。
(二)在生疑、质疑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品质
创造,需要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有所前进与突破。教师应善于启迪学生在质疑中碰撞出创造性思维火花。“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不用老师讲解也能自行探索思考的阅读能力、欣赏能力、作文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等。培养上述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提问或学生之间互问以及学生质问教师,以及启发学生多思多问都能不同程度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时,提问学生探究:小说用第一人称讲述菲利普夫妇在意外遇到于勒时各自的言行神态,以及他们对于勒的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并对菲利普夫妇的做法作出评价,从而让学生明白:金钱的关系,经济的世界,毁灭了像于勒这样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的生活,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把他们推入了人生悲剧的深渊,他们不但失去了生活的经济基础,也失去了社会对他们的关心和亲人间的爱,扭曲了像菲利普夫妇这样仅重视金钱的人的精神灵魂,他们淡漠了对人的爱和同情,变得自私、庸俗和狭隘。进而让学生再次进入想象和联想的空间:假设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一位百万富翁于勒,他们会怎么做?
(三)在分析综合中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综合分析是思维能力的核心,语文教学中不能忽视它。我们通过分析,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认识事物的基本结构、特征和属性,可以更准确地把握事物的表面特征和本质特征。例如,在阅读分析文章各段落的层次结构,赏析优美语句、词汇之后,反过来站在高度纵观全文,作整体感受,就能从整体上把握全文主旨。通过综合,可以完整、全面地认识事物及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创造性思维恰恰就建立在这种抽象思维的基础上。
三、创造性思维活动与课堂动态生成
从思维灵活性训练入手,教学中从不同的角度,用多种方法思考问题来对学生进行训练。例如,给学生出个作文题——“1”的联想。有学生想到数学中的“1;有学生想到考试的名次;有学生想到集体或家庭;有学生想到一步之遥;有学生想到起点;也有学生想到冲刺的那根红线……凡此种种,无一不是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的契机。
成功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实际教学中学生并不会完全按照我们预设的步骤展开学习活动。学生的各种思维信息都会在不经意间传递给老师或同学,这些信息有些是教师已经预料的,而有些根本无法预见。这时就需要教师有足够的教学机智果断作出决策,随时对生成的问题进行取舍,然后充分地运用好这一信息,灵活机智的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在教学朱自清《背影》一文时,引导学生重点评析作者对“父亲”外貌、动作描写的一组句子。这些语言描写让我们好像看到父亲憨厚朴实的形象,感受到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同时也感受到了儿子对父亲的感激之情。末了,教师来一句:“你们也有过这种情感体验吗?说说看。”于是课堂再次活跃起来:我想起了奶奶每天早上目送我上学的情景;我想起了爷爷奶奶每个周末在路口等我回家的情景;我眼前浮现了爸爸为了维持一家生计在烈日炎炎下地里拼命干活的情景……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追根溯源的兴趣,推动他们去探究去发现,实现有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最终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性思维品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彭华生著.语文教学思维伦.关系教育出版社,1996.
[2]金哲等主编.世界新学科总览.重庆出版社,1987.
(责编 张景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