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
2014-11-07马建瑛
马建瑛
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贯穿始终,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从实践经验出发,我认为,必须要弄清楚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并对症下药,在此基础上找到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办法。
一、小学生计算出错的原因
小学生在计算时经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总结起来,有下面几种原因:
(一)不认真审题
小学生年龄比较小,感知能力较差,尤其是中低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容易笼统地看待事物,不注意具体细节的内容,也不能观察事物的特征,这种感知特点造成他们在审题时,没有看清题目中的数据和运算符号,提笔就算,或者不能全面地看待题干内容,只抓住了其中一方面,就盲目地去运算,这些都造成了计算错误。
(二)只注意一个要点而忽视其他
很多小学生思维不全面,往往只重视计算中的一个要点,对于其他的地方则忽视了,这也容易造成计算失误。
比如,学生学习了一个新的计算法则,注意力就集中在按照这种法则进行运算,而出现了其他的失误,就好比学习“除法竖式计算”时,一些学生的注意力都在商上,对于“余数是否比除数小”这一点则压根没有注意,从而造成商的位数增多、计算出错的情形。
(三)被假象迷惑
学生学习了混合运算之后,有时候会搞不清楚运算的先后顺序,以为能够进行简便计算,从而出现被假象迷惑出现计算错误的情况。
比如,学习“小数简算”时,31.25-(6.4+1.25)去括号后可以成为31.25-6.4-1.25,但是如果是31.25-(6.4-1.25),这时去括号后就不能简算,就要变为31.25-6.4+1.25,学生如果被假象迷惑,觉得可以简算,想当然去运算,就会出错。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学生在连续做了同一类型的题目后,如果教师改动了题目,学生却没有注意,也会被假象迷惑,造成计算错误。比如简便运算时,学生习惯了找联系进行简便运算,对于28×15+72×15=(28+72)×15=100×15=1500已经在强化练习下行程了习惯,导致教师将题目改成28×15×72×15,很多学生还是加括号进行简便运算,造成了计算错误。
(四)受到知识负迁移的影响
所谓的知识负迁移,是指在已学知识的影响下,学生对现在学习的知识产生了错误的印象,形成错误的做法,这就是知识的负迁移。小学生非常容易受到知识负迁移的影响,干扰了正常的计算,对计算的准确性造成不良影响。比如学习乘法计算时,很多学生都会受到加法计算的影响,常常出现计算上的错误。
(五)粗心大意
这是学生在计算时经常出现也是最主要的错误原因之一。主要表现为:抄写数字或计算符号时,不认真仔细地查看,着急下笔,抄写的数字或符号就会出现很多张冠李戴、牛头不对马嘴的情况,比如,将“6”写成“9”,将“0”写成“8”,把“+”写成“×”等;还有脱式计算时,上一行抄写正确到下一行就抄错了;在草稿纸上写的是正确的,抄到作业本上就抄错了,甚至草稿纸上的答案忘记抄到作业本或试卷上;明明是三步混合运算,只算了两步,就以为完成了计算等等。
二、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具体措施
在对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之后,教师就要对症下药,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按照课标要求严格教学,为学生的计算能力奠定基础
小学是计算教学的重要阶段,也是基础阶段,小学阶段计算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计算能力要达到三个层次:熟练、比较熟练、会。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两点:
1.力求计算的正确性。对于中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计算的正确性是计算的核心。教师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从数数算开始,逐步加强心算和口算的训练,让学生牢固掌握计算方法,能够一看到题目就能说出结果,这样的计算能力才能为以后复杂的计算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2.注重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和灵活性。合理、灵活的计算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进行简便运算。让学生在计算正确的基础上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达到比较熟练的教学要求,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指导学生理解算理,锻炼学生思维
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也就是说,如果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让学生理清算理,明白为什么这样算的道理,那么,学生不仅能巩固计算能力,而且也为今后的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比如学习“多位数加减法笔算”时,教师要让学生理解对齐的重要性,明白对齐、列竖式、细心算、得出结果的流程,这就为以后小数加减法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如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时,教师必须要夯实基础,利用实物教学法,让学生自己动手,一边思考一边操作,在操作中发展思维,在思维中完成操作,这样的方式,有利于学生思维的锻炼。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生受益终生,很多学生粗心大意,计算错误,就是因为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小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一定要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1.良好的审题习惯。首先要看清楚数字和运算符号,明白题目的考察重点。其次要弄清楚运算顺序,按照顺序进行有效运算。再次是想清楚运算方法,能用简便算法的要用简便算法。
2.良好的计算书写习惯。计算要认真,书写要规范,小心谨慎,避免出现漏写、错写以及潦草不规范的错误。
3.良好的验算、订正的习惯。计算完毕之后要进行验算,也就是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大概判断,这不仅能使计算的正确性得到保证,也能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同时,还要及时进行订正,遇到出错的地方,要认真分析,避免以后再犯类似的错误。
(四)加强计算训练,在练习中提高计算能力
计算能力的培养,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练习,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有计划的计算训练,一方面要夯实基础,保证学生具备扎实的计算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要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教师要明白训练的目的,把握训练的深度和学生掌握的程度。
总之,小学生计算能力是数学学习的基础,教师必须要加以重视。但是,计算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期的训练。小学数学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寻找可行的办法,逐步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责编 金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