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
2014-11-07曹会霞
曹会霞
小学数学教学是学生认识数学、学习数学的起步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计算能力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计算是学好数学的基础,数学中一切问题都需要通过计算来解决。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我们的教学重点。计算能力的提高包括速度上和质量上。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从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入手,从一点一滴做起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下面是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对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一些做法,现总结如下。
一、培养学习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基础。并且严谨认真的计算习惯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在数学甚至其他学科的学习效率。良好的计算习惯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计算时要认真写好计算步骤,写清楚每一个数字每一个加减乘除及括号等,不丢三落四。
2.计算时,首先要对试题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搞清楚整个试题的运算顺序。并寻找是否有运算定律进行简单计算。如果没有运算定律那就应要严格按照运算顺序仔细计算。
3.计算时要认真书写,规范书写是提高计算效率的基础。一方面数字要写规范、清楚,避免在计算式看错;另一方面,要写清小数点的位置注意每一步小数点的移动。
4.养成良好的检查习惯。每做完一道计算,就要进行检验。这时候认真书写的计算步骤就可以提高我们的检验效率。要认真仔细的核对每一个计算步骤。
二、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运算技巧
对于简单的运算顺序我们应让学生烂熟于心。什么时候该进位,什么时候该退位应熟练掌握。在此基础上,我们应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运算技巧以便于提高计算速度和计算质量。例如,在低年级学习的10以内的加减法,乘法口诀等,这些基本技巧是有效提高计算质量的基础也是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掌握的。还有一项基本技能应得到我们教师的重视,那就是口算能力。学生的口算能力直接决定这学生的计算速度。口算能力应贯穿在我们数学计算教学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我们应引导学生大胆口算。当然在口算还不熟练的时候一定要引导学生在口算后进行相应的检验,一定要避免学生盲目地相信自己的口算能力,造成有速度而没有质量。口算能力的锻炼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三、学会运用基本定律简化计算
基本运算定律的掌握也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基础。我们因引导学生在计算时一定要认真审题,尽量多发现其中蕴含的一些运算定律从而简化计算,提高计算效率。当然,基本定律技巧较多,很多时候学生难于发现计算题中蕴含的定律,总是会按部就班地按照基本运算顺利开展运算。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注重培养学生发现规律的意识,使学生灵活地运算。例如,■×23这个小题,大部分学生都会拿到题后提笔就算21×23,但是细心的学生就会发现这三个数字21、22、23是有一定规律的,然后就可以从这个规律出发对算式进行一个简单的变形,可以变为■×(22+1),通过这样的变形后,我们就会发现,后边的数有一个和前面的分母相同了,这样我们在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运算很快就能得到结果了。像这种经过简单变形就可以运用定律的例子,我们一定要注重引导学生在计算时多思考。当然还有很多简化运算的技巧,我们不仅要传授学生一些基本的技巧,还应鼓励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大胆思考,努力去发现规律,简化计算。
四、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计算法则
学生有时计算出现了问题,法则总是不清,是因为它不知法则是怎样来的。如在做两位数加一位数时,学生把一位数放中间,既不与个位对齐,也不与十位对齐,如果讲清个位与个位上的数相加,是因为个位上的数都表示几个一,十位与十位上的数相加,是因为十位上的数都表示几个十,如果个位与十位上的数相加那就是几个一加几个十,等于什么呢?无法确定是几个十还是几个一,所以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学生明白法则的由来才能牢记并掌握法则。再比如:计算352×403时,先用3和352相乘,再用4和352相乘,乘得的积对着哪一位写,学生经常对错位,4是百位上的4,表示4个百,它和352相乘末位要对着4,因为是4个百相乘得到的是8个百。当学生明白一些法则的由来,就不用机械地去记忆,自然而然地就能将题做对。
五、引导学生多做一些对错题的分析
学生做题时出错,反映了一些问题,所以不能轻易放过,要分析出错的原因,查出知识的漏洞,才能及时改正。学生出错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1.小学生自身的特点导致计算失误,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经常会出现抄错题,加法当减法来做,做题过程中丢三落四,不能细致认真地完成每一道题,这样的学生要培养他们细致、耐心、踏实的良好习惯。
2.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以后,对它运用不当。如:学生在学完进位的加法后,再做23+42他也会点上进位1,好像所有的加法都需进位。这就是对为什么进位不太理解。在学完分数乘法后,再计算■+■学生就会将分子和分母分别相加减,与分数乘法的法则相混淆。
3.计算的基本功不扎实导致计算出错。所以学生做出错题之后,可以把题目拿出来共同探讨,分析出错的原因,让学生引以为鉴。
六、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
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对于数学计算来说,兴趣也是非常重要的。数学本来是一们枯燥无味的学科,如果我们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学生计算起来就没有耐心和动力。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计算能力怎能得到提高?因此,我们在教学生计算技巧的同时还应注重学生计算兴趣的培养。我们可以通过增加计算的趣味性来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计算题目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教学内容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可以让学生的思维从已有认知出发,可以极大地提高他们计算的动力和积极性,并且计算的结果又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这样就更能提高他们的计算兴趣。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计算竞赛,同学之间互相出问题,抢答口算等形式来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小学生都有好胜的心态,这种竞争形式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计算热情提高计算效率。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计算能力的培养是我们的教学重点之一。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该对此有足够的重视。我们应在研究教学内容的同时努力观察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角度入手设置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当然计算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教师与学生共同的长期坚持和努力。因此,计算能力的提高应贯穿与我们数学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长期坚持。
(责编 张景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