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改革迎来了《蜗牛》时代

2014-11-07徐迎春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蜗牛教材改革

徐迎春

笔者了解到,语文新版教材小学一、二年级和初中一、二年级目前已经通过教育部验收。而此次语文出版社最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教材,被曝出现较大而有趣的变化,被相关修订者称之为“是脱胎换骨的”。比如:一年级语文第一页是导学部分,《我爱学语文》取代了原来的《我爱上学》;二年级上学期第二课,歌曲《天路》以诗歌的形式入选教材;三年级的延伸阅读中居然收录了台湾歌手周杰伦的歌曲《蜗牛》。

正如之前的“鲁迅文章大撤退”“莫言文章入选教材”“朱自清的《背影》消失”等带来热议一样,这次小学语文教材选文的变化,同样引起热议。尤其是周杰伦的歌曲《蜗牛》入选,更是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热议,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其歌曲充满正能量,也富有时代性;也有人认为,这是“俗文化的代表”。

其实,这并非《蜗牛》在教材中的“首秀”。早在2001年,《蜗牛》就和《好大一棵树》《水手》《真心英雄》一同被选入了上海“二期课改”初中一年级上学期使用的《音乐》教材,被收入励志歌曲单元。2005年3月,《蜗牛》还被收入上海中学生爱国主义歌曲推荐目录。《蜗牛》也并非周杰伦的唯一一首入选教材的歌曲。《听妈妈的话》于2006年入选台湾小学一年级教材,理由是其歌词有潜移默化的教育意义,《爱在西元前》还曾进入台湾高中联招历史考题。

歌曲纳入教材,不仅让笔者想到很多公开课中精心设计的歌曲,它们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教学小学科学苏教版五下《呼吸和心跳》一课中测量运动后的心跳和呼吸的数据时,播放《兔子舞》作为运动背景音乐,确保了学生的运动量。还有教学小学品德苏教版三上《爱护公物》一课中讲解“课桌椅、门锁等公共财物被破坏后的感受”,教师通过改编后的《最近比较烦》让学生换位思考,达到了拟人化的情感共鸣。诸如歌曲进课堂的案例屡见不鲜,因为歌曲的内容或者情感共鸣的确对部分教材的教学有帮助。

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说,现在语文教材最大问题就是“假”,树立正确语文观,才能编出好教材。翻阅过往的语文课本,这样的“假故事”可谓比比皆是:有的是源于美好想象,比如:《肉眼看见长城》,早已为包括“航天英雄”杨利伟在内的各国宇航员们所证伪;有些则存在时间上的硬伤,像《地震中的父与子》,因为据求证,1989年,美国洛杉矶根本没有发生过地震;还有的纯属不靠谱的传说,如《乌鸦反哺》,事实上,这种传说至今只在《本草纲目》中出现过,而生物学早已证明了,乌鸦没有这种习性。将鸟类的这种行为模式解释为报答母恩,不啻为一种道德绑架模式。一直以来约束课程改革的“假网”,终于被《蜗牛》慢慢地扯开了,课程改革已进入《蜗牛》时代,这个时代的教材更真、更近、更高效。

一、这象征着教材越来越“贴近生活、与时俱进”

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人文性、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承载着特殊使命,无论什么文章,一旦选进语文教材,就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独立存在的作品,而是整个教材系统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是教学活动的凭借,发挥着工具性的功能,为什么不让教材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家长的生活、教师的生活?“语文教材不仅仅是例子”,还发挥着人文性的熏陶育人功能,为什么不让教材体现当下倡导的价值观、人生观、人文观?一方面教材中传统经典要很好地传承保留。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墨守成规,还是要敢于结合当下、结合现代生活,给予学生更多、更全面的中华文学素养。这才是当下语文教材应该履行的社会使命。这一次《蜗牛》《天路》进教材了,说不定“汶川地震”“最美教师” “马航370”“钓鱼岛”也会进教材。基于这些贴近生活、素材丰富、感受真切、充满正能量的教材,一定会充分发挥出语文教材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当然,对这些贴近生活、与时俱进的材料一定要慎用,对内容、思想、背景、作者等多方面要进行考证,毕竟这些材料来自于生活,来自于价值观复杂多变的现代生活。

二、这象征着教材越来越“追求发展,回归本真”

虽然由语文出版社最新修订出版的小学语文教材存在很多争议,但这是任何事物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发展可以是前进的,也可能后退或停滞,但肯定是符合时代需求和科学发展的。争议只代表观点的碰撞,碰撞必然会在实践中找到答案。虽然存在争议,但使用教材的主体还是给予了肯定和支持的,得到了从学生、到教师再到教研人员的广泛肯定,在笔者看来它的核心价值和意义用两个字就足以概括,那就是“回归”。它回归了语文,《蜗牛》不管是从艺术鉴赏的角度还是从文字美感的角度,都有利于语言文字理解和运用的教学;它回归了人文,《蜗牛》在内容上关注人的发展,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具有鲜明的教育意义;它回归了当下,《蜗牛》取材当下的社会与生活,依托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拉近了学生和教材的陌生感和距离感,赢得了学生对学习材料的需求,具有时代感;它也回归了教育规律,《蜗牛》充满童真童趣和丰富的想象力,借助大自然熟悉的事物和拟人的手法来表达,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和情感体验。但说到底回归的还是正确科学的语文观。

三、这象征着教材越来越“注重整合,多元渗透”

教材只是作为教学的基本材料,教学效果关键还在于基于教材的教师教学。但是教材的资源整合度对教师教学的效果的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单一个不具备代表性的教材,很难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蜗牛》进入教材,不仅仅是内容的进入,更是社会教学资源的全面的、有效的整合。一方面是文学和相关学科的整合。歌曲和文学都是不同形式的艺术,在审美、情感体验、文字斟酌等方面有着共同之处,《诗经》不就是文曲整合的最佳典范吗?从学生的认知规律来看,认知材料的内容越丰富、形式越多样,越容易被认知,如果语文不仅和歌曲整合,而且和舞蹈、历史、科学、美术、传统文化等整合起来,是不是更有利于对语文学习的认知呢?另一方面是文学和情感体验的整合。“亲其师,信其道”,《蜗牛》这首歌是被广泛传唱的,语言文字朗朗上口、内容生动形象、思想积极向上,被公认为词曲皆美的励志歌曲,学生喜欢听,喜欢唱。另外《蜗牛》的作曲者和演唱者周杰伦也是有一定名气的公众人物,其实力、才华、人生经历也有很多的积极向上的魅力因素,并深受广大青少年喜欢。学生喜欢词曲作者,喜欢歌曲本身,学起来自然得心应手,理解深刻,引起情感的共鸣和思想的碰撞。当然教材也可以和学生崇拜的姚明与篮球、张丽莉和工作等整合起来。撒贝宁主持的央视著名励志节目《开讲了!》不都是邀请大学生最崇拜的人物作为教材的吗?

课程改革已经迎来了《蜗牛》时代,不是要我们肆无忌惮地大胆改革,而是要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科学调研,大胆尝试,不断总结,不断发展。课程改革的路上不怕争议、不怕困难,只怕不调研、不尝试,畏首畏尾,一事无成。我们一定要有“改革慢一步,耽误一代人”的紧迫感,要有“敢于尝试,不断创新”的责任感,更要有“教育改变人和民族命运”的使命感,面对教材改变,面对课程改革,中国课程改革将会迎来一个又一个“蜗牛”时代。

(责编 田彩霞)

猜你喜欢

蜗牛教材改革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改革之路
蜗牛说
改革备忘
小蜗牛
改革创新(二)
蜗牛(共3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