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2014-11-07韩萍
韩萍
2010年8月,甘肃省全面启动高中新课改,研究性学习正式走进师生的心中,成为课改的一个亮点,备受关注。我校紧跟课改的步伐,曾积极开展了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和探索。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走进新课程,做好研究性学习,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申报立项了《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研究性学习的指导研究》课题,以课题研究的形式带动活动开展,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分享如下:
一、具体做法及成效
1.科学制定实施方案。我校在全体教师中广泛宣传发动,深入地开展关于“为什么要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与“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学习、讨论和研究,同时分批选派有关人员到外地进行专题参观学习,多次派教师参加各级教研单位组织的有关研究性学习的学习班和专家讲座,提高认识,以点带面;把外校的经验同我校的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制订了《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编制了《研究性学习资料汇编》供大家学习参考。
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研究性学习重自主、合作、探究,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开发学生潜力具有重大意义。“真正的体验活动”是研究性学习重要的宗旨。从开题到结题的过程中,学生得到了“如何去获得知识”的体验,各项能力和技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提高,智力也得到了发展。我校每一级的研究性学习活动,都是学生自己主持开题会和结题报告会,指导教师组成评审团。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以来,我们研究课题100多个,“如何评价拿破仑”“中国人是否应该感谢鸦片战争”“辛亥革命成败之我见”等历史研究性学习辩论会,“米酒的制作研究”“泡面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研究”“浅谈自行车中的物理学”等生活化课题给师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有效利用校内外资源。在研究中,阅览室、微机室、实验室成了学生查找学习资料和动手探究的主要去处,阅览课、微机课为学生打开了视野,拓展了空间,正如学生说:“没想到平常司空见惯的超市、社区,甚至连污染严重的黄河也会给我们带来新的知识。”其实,除了课堂、课本,我们还有社会实践,只要想学习、会学习,教育的资源就在我们身边。“兰州旅游开发与可持续资源利用”“旅游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兰州风味小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中山桥的力学”“酒精可燃与不可燃临界浓度的探究”“回族对兰州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贡献”等课题让学生走进了自然、走向了社会。
4.拓宽课题研究思路。与科技创新活动有机结合的小制作、小发明、小理论、小报告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又一重要途径,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动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并能为学生今后的创造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此,我校专门成立科技室,专人负责,组建了由物理、化学、生物、政史等学科教师组成的教师指导团队,高中学生为主体的航模队、创新组等学生团队,以研究性学习活动为载体,通过课题研究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活动、理论研究和调查报告。如“机器人的试验及操作”“遥控航模”“舌尖上的兰州”等参加全国、省市比赛获得大奖,学校也多次评为省、市科技创新先进集体和优秀组织奖。
5.合理开发课本素材。高中新课程的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校本教材的开发,构成了三位一体的课改网络。我校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中,通过培训不断更新理念,将三者有机结合,效果明显。如“语文课本中文言词的以形释义和随文释义方法探究”“语文课本中作文素材的开发运用”“文言文学习中费时低效现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等课题立足教材素材挖掘和整合,在研究中进一步归纳梳理分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更加熟悉了教材,新课程的理念实现了,研究报告成为受学生欢迎的校本教材。
二、特点及评价
三年来,近200项的课题研究,硕果累累,各具特色。课题成果内容丰富、全面,涉及语文、历史、地理、自然、社会等学科知识。
在实施过程中,指导教师能根据学科特点指导学生进行研究,特别是在选题方面视角独到贴近生活,从身边问题着手,体现了生活化、实用化的特点,表现出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在选材方面,一方面关注社会,表现出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选材来自课本知识延伸,有利于新课程下的高考。同时还注重课题研究与科技创新活动的有机接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研究方法科学多样,有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验法、实地考察法、行为研究法等。报告会上交流小组在课题研究中如何实施研究计划、如何运用研究方法、如何合作和分工等一系列问题。在展示过程中,既有清新的图片背景,形象具体的图表说明,还有简短的视频材料,富有节奏的生动解说,基本上能反映研究内容、观点及成果。同时还反映出学生在收集、分析、信息整合及动手能力方面有了较大提升,课题组团结协作好,分工明确,合作意识增强,课题发言人大方,表达能力强。这些都充分体现出他们在研究性学习中的智慧和创造力,令人欣喜。
在小组展示发言过程中,台下不时发出学生的议论、感叹和掌声。参加报告会的全体学生表现出对研究性学习的极高热情,会场气氛热烈、活跃。学生的研究力和教师的指导力在明显提升。
三、存在不足
1.研究性学习的氛围不够浓厚。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和稳步推进,学校安排了研究性学习授课时间和活动时间。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研究性学习时间安排课时有限,有时会被会议占用,师生难免应付差事。这样容易导致研究性学习将会流于形式,很难实现助力高考、成就梦想的目标,很难向更高层次和更深领域迈进。
2.教师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的指导性作用不够。这主要源自于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容易导致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停滞不前,束缚思路和手脚,弱化指导作用。
3.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的研究力不强。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薄弱的生源和教师的指导力欠缺。生源不理想,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水平都会制约课题的研究效果,因此部分课题的研究趋于程式化,缺乏自己的见解和创造性。
四、解决对策
1.更新观念,加强对研究性学习的课程化管理。邀请校内本土化专家团队进行研究性学习专题讲座,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的目标和内容;不挤占课时,要有课程化意识,对研究性学习活动课要进行督导检查;提供精神激励和资金支持,对研究性学习好的经验进行成果推介和奖励,并作为综合素质评价和评优的依据。
2.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加强对研究性学习的指导作用。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教师专业发展举足轻重。针对上述不足,学校成立了教师专业发展领导小组,制定了教师专业发展行动改进计划表,锁定“教育品质提升”这一主题,以“良好教育的七项原则”教师调查问卷为突破口,就教师的个人专业发展的现实状况及水平进行自主分析与诊断,参照教育部新颁布的《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及《教师专业发展自主分析与设计参考要素》,围绕专业理念、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这五个维度,以教研组为载体,开展各种活动,进行行动改进,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增强了对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力。
3.提升学生“学习品质”,促进研究性学习中研究力的提高。学校从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掌握培养学习兴趣的常用方法、培养学生基本的学习能力、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学生有意识锻炼学习意志五个方面,开展学生学习品质提升活动。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力的提升,使其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研究能力和水平上台阶。
(责编 金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