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初中语文教学联系生活的探析
2014-11-07范旭
范旭
当今的初中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识记字词、教几篇课文、背几篇诗文、写几次作文了事,如果脱离了生活的语文,势必会成为一潭死水。语文教育也是促进教师和学生通过教学与学习体验从而实现探究创新的过程。同时也应该是师生共同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过程。只有语文生活化才能充分激发起学生作为课程主体参与学习活动的强烈愿望,才能使更多的学生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在实际运用中提高听说读写能力,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才能更有效地贯彻“创生”的理念,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弘扬学校的创生文化,教语文就是教生活。只有真正回归生活的语文才是真正有效的语文,要想使初中语文教学取得成效,就得扎根于生活这片沃土。
一、挖掘生活,打造生活主宰
打铁还需自身硬,如果要给学生一杯水,那么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在现代社会中,层出不穷的新事物,单凭教师在大学学到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生活是巨大的海洋,一些学生知道的教师有可能不知道。因此,教师应注意本身先有渊博知识素质的同时,经常有意识地接触大自然,亲自感受一下生活,在“游刃有余”的态势下打造学生,以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一个“合作”的学习氛围。如果教师不了解钓鱼岛争端的问题,就很难向学生教授我国国防建设的关键,如果对因特网不熟悉,不能听他们谈论互联网的体验,如果没有听过刘欢唱的《从头再来》,又怎么能向他们解释“心若在,梦就在”真正内涵呢?所以教师要贴近学生,真正进入到他们的世界,以生活作为最好的大学,在生活海洋里共同前行。教师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新时代的步伐,以免被称为“老学究”。
对生活的理论研究的客观重要性要求教师时刻不能放松。“不闻窗外事”和“只读圣贤书”的时代早已成为过去,今天的语文教师必须关心一切,可以和学生谈论过去、现在以及将来,品尝、洞察社会、解读和诠释生活,真正成为生活的主宰。
二、联系生活,营造生活情景
课堂教学的成败除备课好与差外,还与营造生活化的课堂环境有密切关系。三尺宽的讲台,稳定的黑板,梯田式的桌椅,严肃的教师,恭敬的学生……传统的教学环境重于知识的灌输,忽视了温馨的乐学环境。生活化的课堂,使学生在无拘无束、轻松快乐的环境中接受知识、交流思想、表达感情。运用生活情景教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例如,我在教《背影》一文中,为了让学生体会浓厚的父爱,在带领学生走入文本前,先播放《父亲》歌曲,“父亲是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感人肺腑的歌词,饱含深情的歌声打动了每个学生,他们在听完之后眼里饱含热泪。此时此景,我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对父亲的情感体验。此时的学生非常激动,尽情倾吐父亲对自己的关心、爱护。在学生感情投入时,我借机话题一转,说:“每一个父亲都非常关爱自己的孩子,那我们应该怎样去解读自己的父亲,去感受父爱的伟大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朱自清那感动了所有人的散文《背影》,从中去寻找答案吧。”于是学生迅速进入文本。这堂课上,学生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对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拓展都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让课堂有了生命的灵动。
教学要与生活相联系,不断地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关于生活的思考要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是社会的某一个问题,可以是家庭生活的琐事,也可以是人生哲学。教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时,要求学生把自己的困难和作者自身的生活相对比后,学生深有感触,进而激发了学生乐观地面对困难,勇于面对挫折,学习普希金乐观地生活精神。在这种教学方式中理论联系生活,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让难点变得更加容易,而且让教师很容易地抓住机会进行思想教育,可以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
三、贴近生活,创造生活作品
由于长期受僵化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影响,很多学生写作远离生活,虚情假意。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可采取耐心指导、热情鼓励的办法,引导学生观察社会,思考人生,坚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文章即生活。语文的学习无时不在,学校、家庭、社会处处皆是,作家的文章所反映的生活大多是与他们当时的年代相关的,所以作家文章里生活时代与中学生生活的时代各个方面难免会有一定的不同,那么,我们在教学生学好作家作品的同时,也要多鼓励学生读现代作家甚至读同龄人的文章,语文教师应注重每个学生个体的发展,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培养他们找到生活的能力,以前,教师太注重形式主义,而忽略了“情”与“理”,没有把学生视为一个作家。只要学生写的是来自生活的文章,“情”与“理”相结合的,即使语言表现力差了些,都应给予一定的赞扬。如果学生以生活为源,继续文章艺术表演,将能够创造出突出生活且富有生命的文章。
四、丰富生活,延伸生活领域
简单的课堂相对与丰富的课外活动而言难免会有些单调无趣,因此,教师要善于并且习惯于组织学生经常参加课外活动,让学生得到“真实”的乐趣,体会到什么才是“实战”的生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利用好每次活动的时间和平台,挖掘学生的潜能,要学有所用,学有所成,同时教师要认真辅导,展现自己的才华,为学生成长发光散热,成就他人,成就自己,如在活动中学生创编情景剧、生活小品等,在实践中认识生活,感悟生活,使学生达到读“生活之书、行生活之路、做生活之事、名生活之理”,将语文学习延伸至生活的各个领域。
这足以见证,在一个生活的大课堂里,仔细用心的观察,细致的了解、感悟,可以在使用语言时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因此,在各种各样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寻找生活和语文的结合点,在生活和语文学习中全力挖掘,让每一场语文学习的触角探测到生活的各种领域。
语文教学与生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体。所以在新课标形势下,我们更要注重初中语文教学与生活的关系。刘国正先生说过:“语文一旦与生活相结合,便立刻生动活泼起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善于运用生活的“源头活水”,语文学习的“渠”才会永不枯竭。
(责编 金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