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施德育教育用爱点燃心灵

2014-11-07邵淑巧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耐心沟通引导

邵淑巧

摘要:家庭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差异造成了学困生和后进生的出现,在素质教育深入开展的今天,只有重视德育教育,营造一个健康温馨的环境,才能让学生走向茁壮成长之路。每个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肩负着后进生和学困生转化的希望与重任。

关键词:爱心 耐心 沟通 引导

在素质教育深入开展的今天,怎样形成学生良好的思想教育素养,特别是那些成绩相对较差的学困生能够有所提高和进步,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从事小学教学和管理的小学班主任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就目前来看,小学阶段的学困生思想问题远远大于学习能力上的不足,因此抓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有效地疏导其在思想上的问题,才能在学习的态度上转化他们,才能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进而才能完成学困生的转化。本文结合教学实际,以案例形式从以下几点入手,介绍学困生转化与德育教育的方法。

一、培养自信是前提

(一)功课辅导,提高成绩,使学生自信起来

我班有个男生,三年前父亲因病去世,家里只有母子两人,母亲五十多岁了,从来不管孩子的学习,也不主动和学校联系。由于他是男孩,上面有几个姐姐都已出嫁,他自幼在妈妈的百般呵护下长大,在家里,他为所欲为,所有的事情都依着他。在校,行为散漫,自控能力差,上课爱捣乱,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布置的作业经常不做,成绩在班上倒数第一。可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他挺可爱、挺上进的。那是一次生字听写,他破天荒地写对了多数,很让人吃惊,利用这样一个难得的契机,我及时地在全班上表扬了他,这可能是他难得的一次经历,可以看出他很激动,经过我的细心观察,我发现他一整天都很开心。随后,我就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他的引导,鼓励他努力,慢慢地他的主动性有了,课上能坐得住了,作业也能完成大部分了,对于他的进步我及时反馈给其家长,形成教育的合力,学习上的进步也使同学们和他的关系变好,班里大部分同学都对他有了信心,他自己从那以后也阳光起来了。

(二)心理教育,使学生从容、自信、有尊严地成长

一次与他姐姐的交谈中,我得知这个孩子经常不洗脸,在家不听大人的话。我就借班会主题课《做一名讲卫生、听话的好孩子》,班会课上,我询问同学们:“你们早上都洗脸刷牙么?”学生都异口同声说洗。当我看着他脏兮兮的脸颊当问到他的时候,他脸上一阵红一阵白,结结巴巴说不出来,我告诉他:“我们要做一个讲卫生的学生,不洗脸的孩子同学老师会不喜欢的,下次如再不洗脸,我就让打扫卫生。”从那以后,他都会把脸洗干净了再上学。我还给大家讲了他的家庭情况,当同学们得知他的衣服是自己洗时,对他竖起了大拇指,那一刻,他脸上露出了笑容,笑得那样灿烂,那样可爱。

(三)家校联系,形成教育合力

学生的成长一方面需要学校教育的引导,但同时更需要家长的影响。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重要性。而且从现实来说,小学阶段的学生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非常多,所以家庭教育就极为重要。小学班主任要加强和家长的沟通与交流,除了定期举办的家长会之外,我们可以通过家访、校讯通、网上QQ群等多种途径和家长强化联系,形成教育的合力。

(四)及时激励,让学生享受成就感

我们经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句话就说明表扬和激励对于小学生成长和进步的重要性。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行为习惯的形成阶段,他们的自制力比较弱,这就意味着他们可能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但是他们都有上进心,喜欢被表扬和肯定,这就意味着我们小学班主任要科学地面对我们的学生,对于其出现的问题,要耐心地予以引导,对于他们的成绩和进步,要及时地予以肯定和表扬,这样他们在享受进步的快乐的同时,也会有更高的追求和进步。

二、让学生之间互相沟通

我们班的两个学生是邻居,经常为了小事发生矛盾,双方家长也经常为了学生的事来找我,多次要求两个人不要在一起玩耍,不但影响了孩子的成长,在其他的学生家长中都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我首先做好双方家长工作,别让家长参与孩子之间的小矛盾。爱孩子之心人皆有之,孩子自己的事自己解决,不仅养成孩子自我交往和处事能力,还会加强同学间团结。我分别找来两位学生谈了自己的想法,问他们愿不愿做团结同学的好学生。想不想做同桌。两位同学都承认自己的不对,现在成为最要好的同桌,同学关系也处理较好。

三、教师平时要细心呵护孩子

弱势群体的孩子更需要关爱。“亲其师,信其道。”爱,是教师亲近学生,学生爱戴教师的基础。对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单亲的孩子,更应该付诸爱心。我们班一个小男孩,父母离异,孩子跟着爸爸生活,其自主意识差、学习差、违纪现象时常发生。

我用自己的爱心,关怀这个孩子,从生活上、思想上去教育孩子,让孩子重新燃起母爱的希望,感受到被人关怀的温暖。最近我觉得他学习积极主动,作业书写认真工整,在班团结同学,让我深深感受到教育的付出绝对不小于孩子的成长。

四、在生活中正确引导学生

现在的小学生,生活在社会的大熔炉中,家长的意识,社会的风气,价值的取向都影响着孩子的成长。自我为中心、大手花钱的现象比较严重,如果不加强引导教育,会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

生活中一部分学生特爱乱花钱,针对这些学生,我和他们谈心,教育他们乱花钱造成的不良影响,教育他们父母的钱来之不易,让他们懂得珍惜父母的血汗钱,懂得感恩,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

总之,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道德品质的形成,是小学教育的首要任务,这一过程任重而道远,特别是后进生和学困生的转化。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下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成才,学困生更需要细心呵护,谆谆教导。作为教师,需要的不是批评、不是冷嘲热讽,而是要有耐心、有爱心、有合适的教育方法。全国优秀班主任任小艾老师曾说;“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所以,在一名合格的教师眼中应该没有差生的概念的。教师要转变观念,根据学生的性格、能力、生活环境等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辅导技巧,因材施教,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

(责编 金 东)

猜你喜欢

耐心沟通引导
高职辅导员日常管理心得
决策咨询活动中的沟通艺术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