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高中地理教学与环境教育

2014-11-07高秀栋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环境教育高中地理教学优势

高秀栋

摘要:在经济信息发展迅速的21世纪,人与自然的冲突已经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问题是摆在21世纪急需解决的新课题。加强对环境的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把社会、环境、人类三者拉到统一和谐的发展线上,是遍布于全球的问题,环境教育成为了学校教育的重点。从高中地理教材展开讨论,它是人类与环境关系的着眼点,对环境教育的知识主要是讲述地理环境的基本知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提高学生的环保素质,已经成为了高中地理学科的重难点。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 环境教育 优势 策略

一、高中地理教学与环境教育的关系

高中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其中涵盖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地球的宇宙环境、组成环境的主要元素与各环境所发生的变化规律、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当今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等,这些都是高中地理所涉及到的内容。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高中地理教学的研究重点已经转化为人类面临的能源短缺、资源枯竭、工业布局、温室效应、人口增长、水土流失、酸雨危害等。

在高中的地理教学中,它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当今的地理环境问题,对人与地理环境关系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教师通过地理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资源观、价值观,使学生的素质有全面的提高。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是对初中地理知识进行深化,对地理现象与地理事物的特征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地理事物的成因、深入分析地理环境的要素、地理事物发展的进程以及人类活动给地理环境带来的影响。

“环境教育”主要包括对协调经济发展、资源开发、社会进步以及对优化环境所形成的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概括地说,地理教育是增长对人地关系的了解。通过地理教学了解人口动态、资源动态、环境动态与其存在的环境问题,使学生对人口、可持续发展、环境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最后使学生在意识与行为上都能够自觉保护人类环境,协调生态稳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新的时代赋予了高中地理教学新的使命。当今的高中地理已不是单纯的地理知识课程,高中地理教学经过改革与发展,已经逐步发展为培养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新课程。所以,高中地理教育成为了教育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学科,使地理教育与环境教育的理念达到一致,构成学校地理教育的大框架。

二、高中地理教学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优势

(一)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很多涉及到环境教育的内容

1.高中地理教材有很多讲述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社会、环境问题的版块。

2.高中地理教材告诉学生,人类自然资源不是用之不竭的,如果对人类环境的自然资源无节制使用,就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与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就会遭到威胁。

3.高中地理教学教育学生,保护环境要从小事做起,爱护环境、节约能源,从小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地理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在高中地理教育对学生展开环境教育、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是重要的教育渠道。

(二)高中地理教育可以对人们展开全面的环境教育

高中地理学科的教材,主要是以地理环境为基础内容的,而且把人地关系的理论作为环境教育的指导,这也是高中地理学科的特色。虽然在理、化、生等学科也有涉及到环境教育的内容,但仅限于局部的教育,这种局部的教育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是不可取的。在我国,高中地理教材已经纳入了比较完善的保护地理环境的内容,给予学生详细的地理环境基础知识,使学生对如何保护环境、趋利避害、使地理环境更有利于人类的发展有一定的认识。高中地理的知识体系是把地球在宇宙作为开端的,最后的归纳深入到如何协调环境与人类的关系,也就是说,环境教育贯穿于整个高中地理的教材。

因此,教师应该通过高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与发展观,在对学生情感与观念的教育方面,高中地理学科的要求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人口观、可持续发展观以及环境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与对社会的使命感;对学生深化国情、国策以及国立的认识。”

(三)通过高中地理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伦理观念

通过高中地理学习,学生知道,人是环境的产物,人不仅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可以是建设者,也可以成为破坏者。科学技术呈现出空前发展,加强了人类对环境的利用,但也有不合理的利用,使环境遭到了日益加剧的破坏。

例如,工业“三废”的排放、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等,都使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还有一些国家,极不道德地把大量的污染物排放至其他国家。在高中的地理学科中,对学生宣传环境伦理,可以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良好情操,树立保护环境的观念。

三、在高中地理学科开展环境教育的策略

(一)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提高环保能力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这让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学生的创造力与思维能力得不到开发,实际操作能力也得不到提高。这不仅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还会影响学生保护环境的能力。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比较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地理环境的特征。因为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所发生的环境问题也不一样,教师利用差异法,可以让学生对环境问题有更全面的了解,加强保护环境的意识。此外,教师也可以运用辩论教学法,让学生在交流中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地理环境问题本身是有争议的,所发生的环境问题的原因并没有完全确定。教师运用辩论法,可以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环保意识,提高环保能力。

(二)因地制宜开展课外活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开展地理环境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对环境有更深的认识,所以,选择开展课外活动的环境很重要。教师可以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地理环境进行考察,也可以让学生对陌生的地理环境展开调查。例如学生居住的城市、所在的学校都可以。因为学生来自不同的城市,所以学生在活动中可以展开交流,互换环境,使学生了解的环境更加全面。环境问题因为地区的不同,也呈现出不一样的特点,不一样的环境可以使学生对环境问题认识更加全面,使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更强。

五、结语

高中阶段是形成人生观的关键时期,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因为高中地理学科的特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有一定的优势,所以,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渗透环境教育,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责编 金 东)

猜你喜欢

环境教育高中地理教学优势
矮的优势
画与话
高中地理教学中“微课程”的应用
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剖析及对策探究
高校环境教育非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
第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