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对《服装材料学》的学习兴趣

2014-11-07林萍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中职

林萍

摘要:一个人如果有了学习兴趣,那么他就会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不同意见,有不断开拓创新的兴趣和意识。本文中笔者介绍了如何激发学生对《服装材料学》的学习兴趣的几点尝试。

关键词:服装材料学 中职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服装材料学》是中职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一门必修课。通过学习《服装材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各种材料的性能,灵活运用各种服装材料设计服装。本课程因为大多是一些理论性和专业性很强的知识,又加之通常的课堂教学,教师采用单一的课堂讲授型教学方法,学生被动地接受,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识的动力。一个人如果有了学习兴趣,那么他就会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不同意见,有不断开拓创新的兴趣和意识。那为了适应服装专业教学改革,本人也在服装材料学的课程上做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尝试。

一、拓展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课堂教学总是依据教材作为唯一的教学内容,但是在现今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课本上的内容不足以满足新形势下的服装设计需求,所以我就在学生掌握了教材理论的基础上,增加教材上没有的常识和技能,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面料的品种、质感、肌理和性能”这部分内容,我就拓展为适合的服装类型和款式及面料的运用;以及现在流行的立体服装面料在受到建筑和雕塑艺术的影响,通过褶皱、折叠等多种方法,使织物的表面产生肌理效果,加强了面料的立体外观,使采用此种面料的服装具有外敛内畅的效果,减轻了压迫感和束缚。这样,学生在掌握这些基础理论知识以及拓展的教学内容,就可以马上进行实务操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是为实现既定的教学任务,师生共同活动的方式、手段、办法的总称。作为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教学方法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教学效率的高低。好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相反,不恰当的教学方法可能会直接导致教学的失败。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在论述到教学过程最优化时提到,现代课堂教学的鲜明特色是教学方法的丰富多彩,是有意识地选择某一课题的主要教学方法,而且所选的方法要能很好地解决相应的教学和教育中的任务。

为此,我在《服装材料学》教学时,打破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根据课程具体内容及学生的实际需要,运用多样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以达到课堂教学的优化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中有分组讨论法、直观教学法(包括教学视频录像观摩、课堂演示)、实操法、案例分析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在讲到“机织物的组织结构”这一节内容时,运用了讲授法、图例分析法、讨论、引导法,通过实例引入:展示收集到的简单织物,分析其特点与结构,每讲一个组织结构,分析教材实例后,题型变形后练习,并让学生自己分析,讲解其中绘图规律及思路。

三、注重理论和实践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毛主席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所以在教学中,学生光有理论,不会操作,就等于纸上谈兵,真正的技能没掌握。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实践。

为了启发学生认识理解、巩固所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我在教学中准备了大量的不同特征的服装材料样卡,并按原料、结构、风格分类。在讲述相关面料时,让学生观看样布,进行实物比较,通过对样布的手感与目测,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的纤维、纱线、织物组织结构知识,分析该材料的基本性能;以学生身上穿的服装作为切入点,讨论材料的舒适性能、外观性能;让学生自己收集面料,把面料带到班上来,与大家一起来分辨识别;这样使他们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上,从理论走向实践,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学生亲手做实验,可以增强他们对面料更深的理解与认识,可以通过感观法、燃烧法、显微镜法、PH值试绒法鉴别面料。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就不会对这门课程有腻烦心理,慢慢地学生就会对这门课程产生兴趣。

四、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充分运用班班通及多媒体教学手段,积极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寻找与《服装材料学》教学相配套的音像资料,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实效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在讲“新型服装材料、服装的标识与保养”时下载了视频小片,增强教学直观性;观看常用的急救技术的音像资料,让学生正确掌握操作技术等等。

总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好每一门课程的关键,旧的授课方法已经不适应现在的学生,各任课教师总结合适的教学方法,不断改革创新。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学习产生兴趣,学生才能学好每一门功课。

参考文献:

[1]朱松文等.服装材料学.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3).

[2]陈东生,甘应进.新编服装材料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3]周璐瑛等.现代服装材料学.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

(责编 田彩霞)

猜你喜欢

中职
中职历史课补充内容的实施探索
浅谈中职生的观察力培养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加强中职生劳动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
中职生健康性取向教育不容忽视
中职农村医学专业发展前景探究
用“第三只眼”看待中职学生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