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方式对面孔识别影响的研究综述
2014-11-07范莉妍
摘要:面孔作为一种特殊的图形信息,既包含了整体特征,也包含了部分特征。人们在面孔识别的过程中综合了面孔的部分特征与整体特征对面孔信息进行加工从而完成面孔的识别。而认知方式作为一种稳定的个体差异,它在认知与人格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认知方式的差异可以对个体加工图形的绩效产生影响。因此认知方式也会对个体面孔识别的成绩产生影响。
关键词:认知方式 面孔识别 整体加工 部分加工
面孔在人类的生活中是最常见的事物之一。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大部分是建立在对面孔信息的读取基础之上的。面孔作为一种特殊的图形信息,同时兼有整体特征和部分特征。而不同场认知方式的人们对整体特征和部分特征的加工有着各自的优势。大量的研究证实,场独立的人们加工整体特征占优势,场依存的人们加工部分特征占优势。
一、面孔的整体分析加工
研究者们利用整体分析加工等面孔的研究范式对人们加工面孔时是利用整体特征信息较多还是利用部分特征信息较多。经过研究发现,人们在识别面孔的信息加工过程中既利用了面孔的整体结构,也利用了面孔中部分特征以及空间位置的信息。
(一)面孔的整体加工
面孔倒置是研究面孔整体加工的主要方法。面孔倒置效应是指当面孔反转呈现时,人们对面孔的识别会变得特别困难或是对面孔某些扭曲比较难于觉察的一种效应。“撒切尔错觉”实验证实了面孔倒置效应。1980年,Thompson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对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照片进行了剪贴处理。首先将撒切尔夫人照片上的眼睛、鼻子和嘴巴等局部特征裁剪下来,反转后按照原来的位置重新粘贴回去,由此形成一张新的照片。当这张剪贴的照片正向呈现时,发现撒切尔夫人的面部表情非常奇怪,而反转呈现时便截然相反,表情恢复正常。面孔倒置包括部分倒置和整体倒置。部分倒置指在保持面孔的其他部分不作任何变动的情况下,只将某些面孔特征倒置。该操作包含了特征的变化以及一定程度的特征间空间关系的变化。整体倒置是把整张面孔倒置(下巴在上,额头在下),该操作本身并不改变面孔特征之间的空间关系,但破坏了所谓的“一阶关联信息”,即破坏了面孔各特征应有的共同结构。
通过对倒置面孔的大量研究,发现个体在识别倒立面孔的识别绩效比识别正立面孔低,和物体的倒立相比,面孔出现了更明显的倒置效应。这表明利用倒立面孔破坏面孔的结构信息后,个体识别面孔的难度增加,整体特征在个体识别面孔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面孔的分析加工
面孔拼图实验的发明者Penry(1971)曾经说:“每个面孔部分都是它的单独细节的总和。”他更多地强调了面孔的特征信息在面孔认知加工中的重要作用。Game(1978)提出了特征假设理论,他认为人们主要是依靠脸部特征来知觉和记忆面孔的。比如我们能认出张三的脸是因为张三有一个大鼻子或者小嘴巴。对脸部的整体知觉仅仅是对各种部分特征知觉的总和,而面孔的认知过程就是将各种孤立的特征联合起来的过程。
Haig(1984)提出面孔的特征信息在面孔认知中存在着层次性。他通过一系列实验得到了不同面孔特征信息的相对重要性。而且经过自己多次实验证明,脸部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头部轮廓,其次才是眼睛、眉毛、嘴巴和鼻子等特征。总之,目前已有很多研究脸部特征重要性的人,实验结论全部显示对面孔认知起重要作用的肯定是眼睛和嘴巴等面孔上部特征。
Ellis,Shepard和Davies(1979)提出面孔特征信息可以分为内部特征信息和外部特征信息。内部特征信息主要包括眼睛、鼻子和嘴巴等;外部特征信息主要包括头发和下巴等。通过多次研究他们发现人们在对面孔认知中对内部特征信息和外部特征信息的利用主要来源于对脸部的熟悉程度。内部特征信息主要帮助识别熟悉的面孔,而外部特征信息则主要帮助识别非熟悉面孔。
二、场认知方式对个体加工整体和部分特征的影响
对认知方式的维度分类,研究者们提出了众多的种类。场认知方式的分类方式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1962年)提出的。不同场认知方式的人们在信息加工时所采取的参照是不同的,场独立者倾向于以个体内在的参照为依据,而场依存个体则倾向于利用自身以外的环境线索为依据。场独立者对信息的认知改组能力较强,他们善于用分析的方法把握事物和问题,易于把部分和整体区别开来,不易受其他事物的干扰。而场依存者对信息的认知改组能力较差,往往从整体上去观察事物,处理问题。
场独立和场依存个体在加工图形信息时的成绩也是有差异的,场独立个体对图形的整体特征加工占优势,而场依存个体对图形的部分信息加工占优势。这在研究者们的大量研究中已经得到了证实。
面孔作为一种特殊的图形信息,其外部轮廓及各部分的空间关系可以被看做是面孔图形的整体特征,面孔各器官的特征可以被看做是面孔图形的部分特征。研究者们对面孔识别进行大量研究,发现个体在面孔识别的过程中,整体特征占据着重要的作用。人们在识别面孔时,场认知方式会作为一个影响因素影响着人们识别面孔的成绩,在对场依存和场独立大学生识别面孔的研究中,发现场独立大学生识别面孔的成绩比场依存大学生成绩好。
随着心理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结合,以及科技发展所提供的新工具的影响,心理学和其他学科的结合日益密切,将社会生活中的面孔和心理学联系起来探究人们识别面孔图形的心理机制是非常必要的,用来探讨心理生理机制的内部过程,不但丰富了心理学研究领域的知识结构,并且对社会实践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彭小虎,罗跃嘉,卫星.东西方面孔异族效应机理的电生理学证据.心理学报,2003.
[2]彭小虎.面孔内外特征对东西方面孔识别影响的ERP研究.航天医学与学工程,2003.
[3]程涛,张茂林.认知方式理论的整合与发展.济南大学学报,2004.
[4]杨治良,郭力平.认知风格的研究进展.心理科学,2001.
基金项目:新疆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重点学科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编号xjnudepks1301)
作者简介:
范莉妍(1984— ),女,汉族,陕西咸阳人,硕士,研究方向:认知与人格发展研究。
本文通讯作者:贾德梅,女,江苏徐州人,硕士,新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系教授,研究方向:认知与人格发展研究。
(责编 金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