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高职教育中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

2014-11-07董蕊王志巍邢胜忠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价值增值基础课程融合教学

董蕊+王志巍+邢胜忠

摘要: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现代高职教育中基础课程的改革与创新肩负着多重任务与挑战。要培养高技能型人才,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技能,还必须拥有相应学历层次要求的基本素养与能力,学习和掌握新知识的思想与方法。因此,本文提出基础课与专业课兼顾,培养各有侧重,教学相互融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实现高职教育的价值增值。

关键词:高职教育 基础课程 融合教学 能力培养 价值增值

2012年7月,《中国教育报》全文刊载了《2012年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年度质量报告》。报告中指出: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高技能型人才,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部分,在我国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职教育被公认为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教育层次,是为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而产生的办学模式。高端技能型人才,首先要具备以德为先的基本素质,其次具备在职业教育中掌握的就业技能。另外,还需要积累高等教育中的文化知识底蕴。当前的高职教育,存在人才培养类型和社会需求间的系统性偏差,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必然导致课程模式的变革。因此,本文将基础课程改革与专业课程建设提到同样的高度做并行研究,以能力本位思想为主要目标,二者合理融合,结合不同专业特点对基础课做研究,使其课程设置既体现一般职业能力与职业养成教育的要求,又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层次性,并兼顾生源文化基础及其接受能力的多样性,实现学习价值增值。

一、公共基础课改革面临的问题

(一)过度强化专业课程学习,弱化公共基础课作用

在职业教育不断改革的今天,由于对基础教学重要性认识缺失,加之就业形势的迫切需要,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强化专业教学而忽视基础教学现象,以专业能力培养为由压缩基础课,使学生原本薄弱的文化基础知识更加贫乏,人文素养缺失。基础知识对专业知识的铺垫与支撑力度不够,最终会影响学生专业学习能力的再提高,影响学生就业后的可持续发展,更降低了社会对高职生的认可度,难以满足社会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二)自成体系缺乏与专业课程的有效衔接

公共基础课改革滞后,教学未脱离学科体系,没有真正把高职教育理念贯彻到实际的教学当中,如数学、计算机、英语不能与各专业的教学做有效衔接与扩展支撑,教学内容未及时删减更新,造成教育资源与教学时间的浪费。

(三)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相适应

随着高职院校单招生比例不断增加,学生基础知识和综合素质普遍薄弱,而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定位较高,学生的接受程度与其的认知水平不相适应,影响高职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

(四)教学方法单一使学生缺乏学习动力

随着WIFI全面覆盖,网络交流的更新与发展,反衬教学方式的单调,师生互动贫乏进一步加剧了讲台上与讲台下的距离。因此,教学方式与沟通手段的改革日益凸显。

二、公共基础课不同侧重点改革的思路与创新

(一)基础课程改革要有不同侧重点的结合专业任务需要做实践化教学

以数学课教改为例,在职业院校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数学教改一直是难点。数学的教学体系应该由“理论系统”数学逐渐转化为“应用系统”数学,无论高等数学或初等数学,只要适应专业需求,就要结合专业特色与专业课老师作区别化的共同教学,以专业项目工作过程做背景,用数学建模的思想,结合数学软件优势,协助专业教师解决项目中遇到的数学问题,使数学成为专业技术的支撑,既融入专业,又形成应用领域的实践教学,在应用中实现数学教学的价值。

数学不仅在理论研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实际工作中,特别是高层次、高技能型人才的实际工作中表现更为突出。一个只会焊接和调试线路的学生,与一个既会焊接调试,又能用数学软件快速解决必要计算,懂得其原理并能加以解释,甚至有创新想法的学生,质量和水平显然不在同一个档次。缺少了“必要的理论”“系统的知识”“必要的定量计算”,就不是高等教育。高层次的操作者和管理者必须具备较高的数学水平。目前,高职院校间举办大量的技能操作竞赛,数学水平的高低是不可回避的内容。可以预见未来的高职院校一定会举行专业化的应用数学竞赛。因此,有条件、够水平的高职院校一定要率先重视数学课的改革与发展。

(二)基础课程改革要有专业特色、新颖实用,紧跟专业发展前沿领域

以英语教改为例,针对职业院校的特色专业开展特色化行业英语教学,如汽车工程系做汽车行业英语,开阔汽车领域的国际视野,学习先进经验,先进销售策略等;经济管理系做涉外会计英语、国际贸易英语,紧跟专业领域世界发展变化。诸如此类,既可以锻炼学生专业学习的能力,又开阔专业领域的视野,学以致用。

以计算机教改为例,计算机应用日新月异,但多数高职院校教学依然局限于基本操作及获取计算机等级证书的应试教育,教改严重滞后于其发展。因此,学生的职业背景来设计和规划计算机课程,依据专业领域前沿需求,讲授以应用为目的的计算机课程,如土木工程系需要学习的公路CAD,数学配合学习MathCAD,结合专业课及就业岗位需求,做新颖实用的前沿化教学改革。

(三)基础课程改革要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发展需求及岗位需要为出发点展开

狭隘、陈旧的教育观点认为基础课只为“为专业学习服务”,忽视社会经济发展和职业岗位变更对人才基本素质的要求。就业指导课多为高职院校的新开课,是一门引自于国外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辅导课。正如一位改革者所言,“学校生活应该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做准备,而这种职业应该是经过认真选择的”,“学校必须帮助学生理智地选择职业,并使之有目的、有准备、有洞察力地开始其职业生涯”。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指导欠缺,开展较为零星,这一课程可作为基础课的延伸与实践,推进高职院校基础课的改革步伐,使课程建设趋于多元化。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的教学目的是:为专业理论学习提供扎实的文化基础;满足经济发展和职业岗位变更对人才文化素质的要求;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文化准备;培养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促进二者和谐发展,更好地为培养“以就业为导向,面向产业第一线,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强大动手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报[M].北京,2013(5).

[2]戴士弘.职教院校整体教改[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56).

[3]张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文化基础课程改革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11).

课题项目:2014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14040311。

作者简介:

董蕊(1979— ),女,河北石家庄人,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数学教育、数学与计算机应用。

(责编 张景贤)

猜你喜欢

价值增值基础课程融合教学
自动控制类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
影响中职数学教学效果的因素与对策研究
不同计算机语言融合教学方法的探索与体会
抓住基础课程五要素,构建数学高效课堂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融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