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4-11-06霍丹
霍丹
摘 要:随着社会进步与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创新型人才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高校也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作为提高其教育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针对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旨在探索出一条适合创新型人才发展的高校培养思路,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搭建新路径。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 培养模式 新思路 探索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a)-0154-02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趋凸显,因此,该文引入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在理论探索基础上,建立五大系统相辅相成的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借鉴了国内外有益经验,还针对个性,建立起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框架,并针对以上模式进行深度研究。
1 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逐渐融入全球化潮流,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成为重中之重,这就需要创新型人才迎接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同时,随着就业竞争压力加大,高等教育只有逐渐提高学生的自身能力和素质,才能使毕业生在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 研究方法
2.1 资料收集法
通过查阅古今中外著名文献,网上查阅相关的数据文献来收集相关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局限以及发展的方向以此来作为本论文的研究依据。
2.2 对比法
通过对国内和国外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找出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国外之间的不同,并借鉴国外的方式提出我国的发展方向。
2.3 实地访谈法
通过对省内的一些高校进行实地调查,并记录了各个高校对于创新型人才的理解以及所采用的方法,从而对论文进行实证性支持。
3 国内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国外已经针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培养体系。如美国大学注重对学生开放性思维的培养,把教育教学与实践研究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辟了创新型人才的新型培养模式。
当前,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也是国家战略需要。
对此,国内学者曾作出有益尝试。但这些尝试大多是从理论的角度加以研究和解释,并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或比较空洞,未能付诸实践。
较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仍有较大缺陷。在社会环境方面,我国人才标准不科学、人才机制不完善;在高等教育领域,我国并未形成正确的人才认知模式和教育模式,因此束缚了人才的创造性思维。
4 创新型人才培养理念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技,不如授人以‘智”,[1]这就是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理念。
首先,创新型人才培养应当尊重学生的天性,注重所学生天性和兴趣的培养、启发,在保护兴趣的基础上,夯实专业知识。同时培养创新意识,利用其广博的视野来开拓新的发展领域。
其次,创新型人才应当是具有高素质的人才。一方面通过辩论技巧等课程,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动手发明课程,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更加注重其人际交往与管理创新能力。
创新型人才教育应当吸取传统教育模式之经验,重“启发”,轻“硬灌”,用兴趣启发智慧,用专业夯实基础,用实践锻炼能力,用培训增强生存技能。
5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的现状
我们在总结大量资料后发现,国内对于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研究很多距现在了人才学和社会学两个方面,[2]这两方面的确可以从基础层面上进行研究和分析但是不能够切实的解决我国当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针对国内的诸多情形不乏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局限性。
5.1 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没有形成完整的系统理论
近年来尽管许多专家学者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等方面研究不少,但是多数可谓是仅限于空洞的泛泛而谈。
5.2 对于创新型人才及其培养的概念缺少统一的公认界定
国内学者专家对于创新型人才概念的大部分界定都偏重于某一个集中的方面,[3]至多是各位观点中的侧重点不同,有人在强调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着重于内在品质,有的则认为需要内在品质与外在成果相结合,也有人强调是外在因素所影响,因而,创新型人才及其培养的概念缺少统一的公认界定。
5.3 对于创新型人才素质构成的研究缺乏完整的体系
创新型人才的素质是由很多方面所组成的,就某一个体来说,其素质可谓是不尽相同,每个创新型人才在培养的过程中都各有所长,而不完整的国内对创新型人才的素质的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4]一边并未深入各大高校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进行深入的了解,一边是企业对创新型人才素质结构的完整要求,两者从某种程度上产生了一种矛盾,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研究就会形成一定的障碍。
5.4 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措施不完善
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中,国内对于其有关说明的相关文献大致是分为教育界和企业界两个措施,一方面是深化教学改革,另一方面则是对企业提出了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但就当前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状态而言,从国家的角度来提出相关总体措施是不太可取的。
6 结合当前现状对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系统的研究
面对十八大的后时期,我国社会正加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利用科技进步,管理创新,提高劳动者素质等发面促进经济增长,这对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对当前社会形态,应当建立“兴趣启发系统、夯实专业系统、实践探索系统、未来规划系统、培训模拟系统”五大系统,不断完善充实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6.1 兴趣启发系统endprint
我们在各大高校中发现,很多学生的专业选择具有一定局限性。研究中,我们发放了200份调查问卷,在这些问卷中,有关“兴趣启发系统”方面的调查结果显示有52.8%的学生对自己的专业的选择是被动的。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学习兴趣至关重要,高校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更是要建立在具有一定兴趣启发的基础之上,[5]因为兴趣的启发,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才会更进一步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能够培养其创新型实践能力,更能够增进教师对于学识的不断探索,如果缺乏一定兴趣启发,其内心的被动接受并不能对于创新给予更好的诠释,那么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之路将会更加困难。
6.2 夯实专业系统
五大系统相结合的人才培养系统中,“夯实专业系统”意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更需要其扎实专业功底。大学是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场所,它是培养和塑造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摇篮[6]。对创新型人才专业知识的夯实,一方面要依靠学生自身的努力;另一方面也需要大学教育资源专业化的支持,通过科学的知识与技术,构建具有一定新型全面且高效实用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6.3 实践探索系统
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方面,还要更加突出实践这一全方位、全程式的重要探索,学生对课程理论的实践与探索,高校应该不仅仅局限于大四的社会实践,更要为其创造创新型学习实践。实践证明,实践探索系统的介入不仅将校园中丰富而浓厚的学术氛围等资源转化成为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平台,同时更需要兴趣启发与专业夯实为基础,做好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6.4 未来规划系统
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坚阶段,“未来规划系统”的存在能够增加创新型人才未来就业、创业和创新能力,使得创新型人才能够很好的融入到社会中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发展。
6.5 培训与模拟系统
在整个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系统中,检验整套系统行之是否有效的关键就在于最后的“培训与模拟系统”,这一系统的意义在于其能够根据当下社会形态以及市场需求,在各高校间来应到学生正确把握实时方向,能够更有预见性的在企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中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更是为创新型人才最终走进社会提供了良好的预演平台。
7 结语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引导高校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当前的紧要任务,相信在诸多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定能使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步入新阶段。
在本文针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结合我国当前现状的问题进行分析后,我研究出了相对适用于一般高校的相对应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系统,这样的方式将会就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等一系列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能够启迪到广大青年学生勇于探索创新,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涂铭旌,唐英.张进.等.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路、方法及路径(一)[J].西华大学学报,2012(4).
[2] 于淼.国内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发展趋势研究[J].沈阳大学学报,2011(3).
[3] 宋彩风.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
[4] 罗向菲.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2(S2).
[5] 李风华.激发兴趣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基础[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
[6] 张影.高校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2008(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