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中职学校语文“播种”教学的设想

2014-11-06郜凌燕

新课程·中旬 2014年7期
关键词:播种设想中职语文

郜凌燕

摘 要:随着中职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中职专业课的重要地位日趋明显,作为文化基础课的语文成为一种辅助的课程。然而在强调有效性教学的今天,认为应对传统的语文课程内容进行调整,为此提出了“播种”教学的设想,并结合具体的教学设计,对“播种”教学的概念、目标以及实施途径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设计;设想

“播种”教学,顾名思义,即在教学过程中将语文学习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将语文学习由课内延伸至课外,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目标。本文将针对中职语文教材《记念刘和珍君》一文来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的制定过程中将有效地结合“播种”教学的设想。教学设计内容具体包括教学内容的具体分析、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教学设计的思路及方法的阐述及其详细的教学总结和反思。

一、教学内容的具体分析

《记念刘和珍君》是鲁迅先生在参加了刘和珍的追悼会之后所作,文章重在追忆这位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学生;痛悼“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歌颂“虽殒身不恤”的“中国女子的勇毅”。

全文七个部分,作者已经标明。七个部分都是有机联系的整体。第一、二部分说明为刘和珍写一点东西的缘由,第三、四、五部分是“记念”的主体,第六、七部分探究这一次请愿运动对将来的意义。这是文章的结构框架,透过结构框架,可以看到文章的内在思路:文章起点是写作本文的缘起,即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然后记述刘和珍的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在叙事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总结“三一八”惨案的教训,指出这一慘案对将来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找出文章的线索。2.理解本文的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

(二)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归纳等方法,分析全文,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分析作者写作文章思想的能力。2.通过与同学和老师的讨论活动,加强与人交流,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该教学目标的设置主要是帮助中职学生明确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这也是贯彻“播种”教学设想的重要途径之一。众所周知,语文对学生的人格完善、思维成熟、表达能力培养等方面的作用不可忽视。学习语文不仅是学好其他科目的必备基础,而且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个人素质。中职生毕业后即将走向工作岗位,如果没有良好的语言运用能力,就很有可能在与人沟通中出现一系列问题,使得中职生即使专业水准再高,也难以在职场中崭露头角。

(三)价值目标:了解刘和珍烈士的生平及死难经过,认识反动政府的残忍以及反动文人的下流无耻;牢记“三一八”惨案的教训,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勤奋学习。

(四)情感目标:教学工作者应在中职语文教学课堂中,将教学内容与中职生所感兴趣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关联。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该教学目标的设置主要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联系学生感兴趣的热点问题,这也是更好地实施“播种”教学设想的重要途径。如教师在讲解《记念刘和珍君》这篇课文时,可以让学生联系社会上一些人缺乏社会公德心的现象进行讨论,再延伸到思索自己从事工作后应该如何确立人生观和价值观,该如何敬业、乐业。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掌握得更轻松,印象更深刻;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再次遇到社会问题时,会尝试从语文学习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找出文章的线索;理解本文的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

四、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设计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理清思路,在此基础上理解关键文句,进而把握作者所表现的思想感情。结合多媒体的运用,通过提问、小组问答等互动环节,利用课堂互动等来突出教学重点。本文以《记念刘和珍君》一文的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设计为例具体说明,详见下表。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中职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避免传统“一言堂”教育模式的再现,教师要由灌输者向引导者转变,增加与中职生的互动,使中职生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换言之,增强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也不失为实现“播种”教学的捷径。如在学习《记念刘和珍君》一文时,教师可以提出“作者为什么以纪念刘和珍作为写作切入点,来纪念‘三一八惨案?”这样的问题交由学生分小组讨论来回答。或者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如“怎样理解‘真的猛士”等。教学实践表明,在语文学习中教师鼓励中职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不仅能够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有效地促进其合作意识的形成。

五、教学总结与反思

本节课中以一段短片引发出本节课的主题,通过一连串问题的设置,在学生回答、质疑、讨论的过程中,充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通过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平台,使教师能够及时地掌握反馈的信息,适时点拨、调节,让学生在推理判断中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维模式。这也正是“播种”教学设想在课程设计中的完美体现。

在教学反思中我注意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将学生的视野局限在教室,而应发散其思维,让学生主动走向课外,并利用杂志、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扩大教材容量。如,在讲《记念刘和珍君》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观看相关影片。推而广之,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由课内某类作品的学习,到课外的同类作品关联学习,进而由课内的点向课外的面无限延伸。当然在课外学习中也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如进行经典语句摘录、撰写读书心得、记录文章重点等。

显而易见,这样的课外延展训练,更好地体现了“播种”教学设想中所谓的“在教学过程中将语文学习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将语文学习由课内延伸至课外,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目标。

总之,课堂是动态的课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审时度势,课程设计也需要根据课堂的变化而进行调整,但是贯彻“播种”设想这一主旨不会改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而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做的,就是如何更好地在不断变动的课堂教学中切实贯彻“播种”教学的设想。

参考文献:

[1]刘毓.关于中职学校语文“播种”教学的设想[J].卫生职业教育,2013.

[2]贺亚娟.论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猜你喜欢

播种设想中职语文
浅析棉花高产栽培技术
舒玛栎轻基质容器育苗技术初探
栾树种子育苗技术探析
塑料大棚番茄早熟栽培技术
中职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以学生为本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
对驼峰测长的改进设想
跟踪导练(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