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场河煤矿应用采探对比指导矿井生产
2014-11-06陈其生段曲遇
陈其生,段曲遇
(江西省新洛煤电有限公司,江西 丰城331107)
1 以往的勘探情况
鸡场河煤矿位于贵州盘县柏果镇境内,矿区长约1680 m,宽760m,面积约1km2。含煤地层为二叠系龙潭组,地层厚200~230m,含煤40层,煤层总厚度36.21m,含煤系数16.09%,主要可采煤层为2、6上、10、12、16、18-1。
本矿井属于盘县煤田大田坝东隅北区,1968年进行初步勘查,1971年提交了大田坝井田精查补充勘探地质报告。本矿井范围内无钻孔控制,边界外的西边布置一个K50的钻孔。2003年由贵州省煤田地质局159队编制鸡场河煤矿勘探地质报告。2008年再次勘探,并在12月提交了勘查地质报告(补充),2009年提交了鸡场河煤矿资源储量核实及详查勘探地质报告。尽管如此,对本井田的地质构造和煤层的控制程度仍不足,钻孔间距都在230m以上。
2 采探对比
2.1 井田主构造——背斜的采探对比
(1)背斜轴部及其附近两翼煤层的采探对比
以往的地质勘探报告认为:井田主构造为一背斜,轴向北偏西50°,轴面近于直立,两翼基本对称。北东翼地层走向北西26°,倾角30°~45°;南西翼地层走向北西60°,地层倾角20°~50°(见图1、图3)。鸡场河煤矿在技改以前,即2008年前,根据开采设计方案,开拓巷道布置在1520m水平,平行开拓的主、副平硐,揭露了1#~12#煤层,背斜轴部及另一翼的1#煤层。根据煤层赋存条件,背斜轴部及其附近两翼的赋存条件好,煤层厚度大。所以开采背斜轴部及其两翼煤层,是首选的方案。在生产过程中揭露背斜轴部及其两翼煤层,如12#、10#主采煤层在+1520m走向变化大,沿倾向至背斜顶部,煤层及其顶底板岩层破坏严重,说明背斜轴部受到严重破坏。采用探煤巷、钻孔相结合的方法,加强矿井地质工作,揭露6#、2#、1#煤层(不可采)的煤层变化大,断层多,煤层多处断开和变薄,背斜北东翼煤层在+1520m~+1480m受到破坏,无法布置采面(见图3)。背斜轴部及其相邻两翼地层在垂高40~70 m,水平宽200~300m的破碎带区域,煤层不可采,生产条件差,为此在该水平布置的巷道少,节约了工程。
(2)背斜轴部深部变化的采探对比
通过采探对比,控制了背斜轴部及其相邻两翼的地质构造及煤层赋存条件。选择南西翼的南面,布置11108采面、11108回风巷,布置在1400m水平,沿煤层走向掘进,开口掘进40m就见背斜轴部,这与勘探资料提供的背斜轴部,平距相差90~100m,高程相差60m。背斜轴向南倾覆,呈扇形展开,向南倾覆,轴部倾向倾角6°~10°。背斜轴部越往深部轴部越宽,轴面由原来近直立转为向西倾斜,倾角40°~50°(见图4)。原背斜南西翼地层走向由北西60°转为10°~20°,倾角由20°~50°变为9°~15°,由于11108采面的倾角变缓,11108原运输巷改为中间巷,重掘一条11108运输巷,仅10#煤层11108采面储量增加10万多吨(见图2)。
图1 原背斜与断层平面
图2 修改后的背斜与断层平面
2.2 主要断层及煤层块段分布情况的采探对比
据勘探报告,矿区内发育6条主要断层,其中F21、F25、F26位于矿区东南、东北边界处,F211为矿区东南部边界断层,F221切割背斜轴线。因而矿井煤层赋存状况以背斜轴线为界划为2块,即背斜南西翼和背斜北东翼。
F21,F25,F26和F211断层目前采掘没有到此,无法探明这4条断层的变化,目前揭露F221断层对矿井建设生产影响较大。
勘探报告中F221位于矿区北西部边界,为正断层,走向北西80°,倾向北东,倾角55°,落差45m,切断背斜线(见图1)。
通过采探对比,揭露F221为逆断层,同时揭露了F222逆断层,F222是继F221发育的断层,其走向相近于F221断层,倾向倾角却相反,其落差50~65m,并与F221相交(见图4)。背斜轴线在断层相交处发生变化,产生分叉。
采掘进一步揭露,在平行背斜主轴发育F221和F222断层,垂直主轴发育的断层F23、F233将主背斜的北东和南西两翼地层近垂直切割为东翼和西翼(见图2)。由于F221、F222断层将主背斜轴部分割为北东和南西两翼,因而井田煤层由原来的2块被分割为4块。这4块煤层的走向、倾角各不相同,与勘探资料提供的煤层的走向、倾角相差较大。以F233为界,西翼走向300°~310°,东翼330°~350°,以此为依据布置开准巷道及采煤工作面。
图3 原背斜与断层剖面
图4 修改后的背斜与断层剖面
3 应用效果
矿井从2010年投入生产以来,通过采探对比指导矿井生产,避开地质构造带,选择开采矿区背斜南西翼的西南面的1400~1480m的煤层,即开采煤层赋存条件好的10#及12#煤层,由于布置的巷道和采煤工作面合理,产量稳定,并没有出现丢煤和发生顶板事故。
由于F233断层影响,采面走向长度减少,此区域煤炭储量小。经过三年多的时间开采,10#及12#煤层,现基本完成开采,16#、18#、23#煤层,不具备开采条件,无法布置采面(见图4)。为此,选择开掘11108工作面,与此同时,开拓1300m水平,布置采掘巷道,为采掘接替打下良好的基础。
根据地质勘探资料和矿井地质工作揭露的情况,背斜东翼,即F23断层东南面,煤层受构造破坏的程度要小,煤层倾向坡度变化小,煤层稳定,煤层赋存条件较好,煤炭储量大。选择东翼,开拓1300m水平,在1340m布置轨道石门和回风石门,有利于布置采面,运输和通风。
从1400m水平向1300m水平开拓的轨道下山和回风下山,揭露的煤层比地质勘探报告提供的厚度要大些。揭露10#厚度2.6m(原1.5~2.2m)、12#厚度2.8m(原1.5~2.5m),16#厚度3.3m(原1.3~2.6m)、18#厚度4.2m(原2.1~3.4m),煤层稳定,矿井煤炭储量增加,同时揭露煤层倾角较缓,利于机械化开采。
4 采探对比意义
矿井勘探程度不高,地质构造控制程度较低的矿井,进行采探对比是十分重要的。本矿井通过采探对比,由原来无法布置采面,生产被动,到采面合理布置,设计机械化采煤的工作面,达到稳产、安全的生产效果,这与采探对比的地质工作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