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对酒依赖患者出院后复饮的影响
2014-11-06甘红梅钟家旺曲红艳
甘红梅 钟家旺 曲红艳
(解放军第406医院215临床部,116041)
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对酒依赖患者出院后复饮的影响
甘红梅 钟家旺 曲红艳
(解放军第406医院215临床部,116041)
目的 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对酒精依赖患者出院后再次复饮的影响。方法 选取86例符合CCMD-3诊断的酒依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干预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干预组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模式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整体的健康教育,而对照组只采用单纯对患者本人进行健康教育,两组均进行为期10周的健康教育干预。出院后随访观察2年,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出院2年后,两组治疗依从性:干预组83.72%,对照组27.9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饮率:干预组16.28%,对照组72.09%,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出院后治疗的依从性,降低患者的复饮率,有效预防疾病的复发。
以家庭为中心;健康教育;酒依赖;复饮
酒精滥用与酒依赖是当今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的医学和社会问题,在我国酒依赖的患病率在呈逐年上升趋势[1]。酒精是一种亲神经物质,长期饮用可使躯体产生强烈的耐受和依赖[2]355-356,当突然停饮或减少饮酒量时就会出现酒精戒断综合征,酒依赖者为了避免戒断所带来的这种不适感和恐惧心理,往往不能自拔的长期和大量饮酒。酒依赖患者在医院戒酒脱瘾后,只是摆脱了躯体对酒精的依赖,而精神和心理上的依赖则需要2~3年或更长时间来脱瘾。相关资料报道[2]351-36350%的患者在戒酒1年内复饮。为探讨如何降低酒依赖患者在出院后的复饮率,我们尝试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模式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干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样本选自2010-03—2012-01在我院住院且戒酒成功即将出院的患者,共入组86例,均为男性,年龄35~62岁,平均(47±7)岁;饮酒时间9~44年,平均(17±8)年;饮酒量(纯乙醇)180~880 g/d,平均(420±51)g/d。按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患者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3例。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酒依赖诊断标准[3]。②治疗效果均为戒酒成功即将出院患者。两组患者性别、文化、婚姻、住院次数、用药种类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③在知情同意的原则下自愿参与研究。
1.2 方法
1.2.1 出院前教育内容 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酒精依赖疾病知识健康教育及出院教育,而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包括患者家属在内的家庭式健康教育,具体实施方法:由两名主管护师(责护组长)带领10名护士(责任护士),随机分成两组,固定针对干预组或对照组实施健康教育。主管护师及护士均进行系统统一培训,两组均采取2次/周的健康教育。干预组利用每周二、周六探视时间集中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教育,具体如下:①第1~3周动员及与患者及家属建立信任关系,采取互动方式与其沟通,了解其家庭成员及家人对患者的关注度;讲解酒精依赖的临床表现;戒断症状;住院戒酒的必要性;酒精替代治疗及脱瘾治疗方法;戒酒失败的原因及对策;酒后导致的法律问题等,使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发生及治疗过程有全方面的了解。②第4~6周主要讲解对酒的重新认知;酒精成瘾对本人、家庭及社会的危害;不良性格、行为和生活方式与酒依赖的关系;患者对酒精产生心理渴求的原因;复饮的征兆及如何预防复饮;家庭及社会支持对患者康复的影响;饮酒者家属的心理健康危机等,并讲述有关成功戒酒的实例,向患者家属提供尽可能多的保健及护理知识,鼓励患者及家属树立成功戒酒的信心。③第7~9周采取互动治疗方式、成功戒酒患者现身说法谈经验等方式,让患者与家属、患者与患者之间相互沟通,互相体谅,相互鼓励,互取成功经验,学习他人成功方法等。④第10周向患者及家属作相关出院指导教育,告知患者及家属出院后如何定期来院复查,如何遵医嘱进行药量增减,如何与医护人员沟通及寻求帮助,并将相关健康教育内容打印装订成册发送给患者,建立互访档案以便电话随访及患者咨询。
1.2.2 出院后延续教育内容 两组患者出院后,对照组即停止健康教育干预。干预组则延续进行为期8次的健康教育干预,具体安排为:出院后4个时间节点内,每个节点进行2次干预。内容为:强化疾病知识的认知;如何克服性格中的自我为中心、偏执、非社会化等薄弱环节;强化对酒的理性认知,从内心抵制饮酒;学习新的行为表达方式,体谅他人,正确人际交往;行为治疗:与戒酒同伴结伴外出,将自己置于旧环境的暴露中,提高对酒的自我控制能力等。
1.3 评价指标 以两组患者出院后治疗依从性、精神疾病卫生知识掌握情况及复饮率作为评价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整理,计算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示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患者出院后随访2年,将两组治疗依从性、疾病复发率及精神疾病卫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在出院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2年等不同时间节点对两组患者进行回访,将两组患者酒精复饮率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1 两组患者病情及患者、患者家属精神疾病卫生知识掌握情况比较[n=43,n(%)]
表2 随访2年两组出院患者复饮率比较
3 讨论
从本次研究结果分析,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使酒依赖患者出院2年后的疾病复发率为16.28%,而对照组为72.09%,这也与国内相关文献报道[4-5]相一致,说明患者家庭成员的参与严重地影响着患者疾病的康复效果。酒依赖患者在医院成功脱瘾后只是解除了患者对酒的躯体依赖,而对酒的精神和心理上的依赖还要持续2~3年,患者的人格特质(主观意志薄弱或人格损害),家庭,社会,心理不良因素明显者更易复饮[6-7]。除以上患者的自身因素外,家庭和社会的支持系统也尤关重要[8-9],对其家属进行健康培训,增强家庭和社会对其的关注,给予充分的社会支持对患者康复十分必要。
造成酒精复饮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酒依赖者普遍存在着对外界环境的易伤性,遇有压力时不能采取正确的方式表达及宣泄,不能正确求助他人,与家庭成员及朋友沟通障碍,职业技能不能重建等都易加强患者对酒精的心理依赖与渴求。因此,注重对患者的心理干预,使其掌握正确的应对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十分重要。
酒依赖者家庭成员对疾病和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严重的影响着患者的康复效果,由于患者家属对酒依赖疾病常识及戒酒知识的掌握,患者定期到医院精神科门诊的复诊率就会增加,治疗的依从性随之提高,疾病的复发率也大大减低,患者的康复及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生存价值得以体现。
综上所述,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能减低酒依赖患者的复饮率,减少疾病的复发率,显著地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也给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1]王萍.对戒酒者心理护理的应用分析[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8,24(1):98-99.
[3]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2-77.
[4]王会秋,王雪梅,卢春利.综合干预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1):1223-1225. [5]马洪芝,王丽,杨瑞,等.心理干预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影响[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7,17(2):114-115.
[6]任显峰,郑素娟,马如红,等.健康教育在酒依赖治疗中的作用[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4,14(1):28-29.
[7]艾丽.社会心理因素与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相关性研究[J].中外医学,2011,30(33):50-51.
[8]韩金霞.慢性酒依赖病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护理干预[J].护理研究,2004,18(13):1154-1156.
[9]苏雅芳,陈爱学,江爱玉.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病人社会支持与社会功能缺陷的相关分析[J].护理研究,2007,21 (12):3144-3145.
2014-06-12)
1005-619X(2014)10-0938-02
10.13517/j.cnki.ccm.2014.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