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复小组工作模式对脑卒中患者二级康复的影响

2014-11-06邓璐许静闫青

中国疗养医学 2014年10期
关键词:治疗师康复研究组

邓璐 许静 闫青

(1.沈阳军区大连疗养院护理部,116013;2.沈阳军区大连疗养院付家庄医院神经系统疾病康复医学中心,116013)

康复小组工作模式对脑卒中患者二级康复的影响

邓璐1许静1闫青2

(1.沈阳军区大连疗养院护理部,116013;2.沈阳军区大连疗养院付家庄医院神经系统疾病康复医学中心,116013)

目的 研究运用康复小组工作模式对脑卒中二级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康复小组工作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模式,进行康复治疗及护理,分别在入组时、治疗4周末和10周末,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定运动功能、用Barthel指数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 研究组在康复治疗护理后,评分均明显高于康复治疗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康复小组工作模式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康复小组;脑卒中;二级康复

脑卒中的康复应该是一个集体协同的工作模式,由多专业、多学科共同组成康复治疗组(rehabilitation team),小组的领导者为康复医生,成员有:物理治疗师(PT)、作业治疗师(OT)、语言治疗师(ST)、责任护士、心理治疗师、康复工程师或假肢与矫形器师、文体治疗师、职业顾问、社会工作者等。我院康复中心收治的脑卒中二级康复患者,以康复小组工作模式,即以康复医师、PT师、OT师、ST师、护士、心理治疗师、康复工程师共同组成的康复工作小组,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评估、治疗方案的制定并实施。本文比较运用康复小组工作模式和传统康复模式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二级康复效果的影响,为进一步改善康复工作方式提供经验。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入选条件:①患者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诊断。②为初次发病或虽既往有发作但未遗留神经功能障碍。③年龄80岁以下,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评分大于20分。排除条件:①蛛网膜下腔出血。②患者病情恶化,出现新的出血或梗塞灶。③有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减退或衰竭。④严重认知功能障碍患者。⑤入组期间出现各类并发症而不能继续治疗者。

1.2 研究对象 选择2009-05—2013-06在本康复中心住院的符合上述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偏瘫二级康复患者共64例,中途因出现并发症而退出4例,实际完成60例。入组患者按随机化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根据年龄、性别、病因、既往史评分及并发症评分配对,初始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的统计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3 方法 康复小组工作模式组(研究组)在患者入院2 d内由康复医师作为组长召集相关PT师、OT师、ST师、责任护士、心理治疗师召开康复工作小组会,针对患者进行个体化评估,讨论制定康复目标、计划、实施方案,以后各专业组分头实施,治疗4周后,再召开小组会,对计划执行的情况进行评估,并进行方案修改,再分头实施,共进行10周康复治疗。传统康复模式组(对照组)由康复医师对患者进行评估,制定康复目标、计划,再分配给相关治疗师或责任护士,进行分头实施,共进行10周康复治疗。

1.4 评定 所有患者入院次日(初评)、治疗4周末(中评)、治疗10周末(末评)由经过专门评估培训的固定人员进行简化Fugi-Meyer运动功能量表、Barthel指数评定。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Fugl-Meyer Assessment,FMA运动功能评定[2],各项最高为2分,上肢33项,共66分,下肢17项共34分,上下肢和共100分,0~49分为严重运动障碍,50~84分为明显运动障碍,85~95分为中度运动障碍,96~99分为轻度运动障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用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测[2],正常为100分,0~20分为极严重功能缺陷,25~45分为严重功能缺陷,50~70分为中度功能缺陷,75~95分为轻度功能缺陷。

1.5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表1)

表1 研究组与对照组干预前后Barthel-Index与Fugl-Meyer比较(±s)

表1 研究组与对照组干预前后Barthel-Index与Fugl-Meyer比较(±s)

项目 组别 干预前 4周末 10周末MBI 研究组 37.32±13.02 59.38±12.66 86.22±9.56对照组 35.44±14.34 5.89±10.87 75.73±10.04 FMA 研究组 36.78±10.08 62.21±12.01 87.66±15.75对照组 34.57±11.98 54.03±13.57 72.53±12.32

经t检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Bartlel-Index及Fugl-Meyer评分两组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AM评分4周末时和10周末评分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康复小组工作模式对改善脑卒中二级康复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运动功能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脑卒中后所采用三级康复体系包括:急症医院病房内早期康复治疗,即第一级康复;康复中心或综合医院康复科病房的恢复期康复治疗,即第二级康复;社区层面的后遗症期康复治疗,即第三级康复[3]。二级康复护理即在康复中心正规康复治疗训练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康复护理,侧重于日常生活能力训练,预防并发症。这一阶段重点是调动患者积极性,发挥患者和家属主动参与康复的能动性,将治疗室的康复训练延伸到日常活动。我康复中心这一理念的传播得益于我们的健康教育讲堂。根据康复医院建设标准,我们成立了健康教育室,把健康教育讲堂作为传播康复理念的媒介和康复手段之一,在对患者、家属、护工的康复知识宣教授课过程中[4],调动了患者主动康复的积极性,使患者能在较长时间内进行自我康复、自我护理,这对于改善和维持肢体功能状态,避免因不正确的锻炼所导致的误用和废用综合征具有积极意义。

本研究通过运用康复小组工作的模式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康复计划制定和方案实施,结果显示康复小组工作模式组与传统康复组在治疗前其一般资料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及差值无明显差异,经10周的同步对比治疗后,康复小组工作模式组其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差值、Barthel指数及差值明显高于传统康复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较传统康复模式,运用康复小组工作模式更能明显地改善早期及恢复期脑卒中二级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目标是在最小的有限条件下取得最大的生活自理能力,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需要规范的评估方法,它涉及多学科、跨学科的手段。康复小组工作模式是在多年实践工作中发展出来的工作方式,它更加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每个组员均可就自己专业对患者的治疗方案发表意见,集思广益,讨论制定更为全面深入的康复计划。康复工作小组的每个组员,既是计划制定者又是实施者,因此制定的方案可操作性更强,通过在治疗过程中的共同讨论、调整,为患者提供一套更完善可行的方案。康复小组工作模式打破传统以医师为主导的工作模式,在工作中体现了每个专业的重要性、对等性、参与性、团队性,同时对每个组员自身专业知识有了更高的要求[5]。随着近年来康复事业在我国的发展,患者康复需求的增加,各专业人才梯队的建设,培养一专多能的康复治疗师,将为康复患者提供一个更完善的康复平台。

[1]缪鸿石,于兑生.中国康复医学诊疗规范[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69-83.

[2]缪鸿石,朱镛连.脑卒中的康复评定和治疗[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22-24.

[3]闫青,王立华,雄鹰,等.规范三级康复护理对促进脑损伤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的影响[J].中国疗养医学,2012,21(5):2-3.

[4]闫青.对脑卒中家庭照顾者进行教育培训的实践[J].中国疗养医学,2013,22(7):607-609.

[5]黄欣,杨坚,乔蕾,等.运用康复工作小组模式对脑卒中康复的影响[J].中华医药杂志,2010,10(3):12-15.

2014-01-07)

1005-619X(2014)10-0936-02

10.13517/j.cnki.ccm.2014.10.047

猜你喜欢

治疗师康复研究组
2022年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火热招生中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2021 年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即将开班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沙盘游戏治疗师的成长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