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中职物理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与探讨
2014-11-06马吉衣西
马吉衣西
摘 要: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就少数民族地区中职物理教学有效教学的策略集中展开了研究、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中职物理教学;生活化教学;实验教学
纵观少数民族地区中职物理教学,其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民族地区学生物理修养及综合素质的显著提升与发展。以下,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就少数民族地区中职物理教学有效教学的策略展开集中分析与探讨。
一、结合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生活常识开展具体物理知识点
的教学
相对于发达地区的同龄人,少数民族地区中职学生的视野范围普遍较为狭窄,见识多来自课本上固定的理论知识;除此之外,受到社会经济、历史人文等因素的制约,相当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家长无心也无力引导孩子认识与感悟物理学习、掌握物理知识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这些因素都严重制约了中职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以及积极性的激发与调动。
要想有效扭转少数民族地区中职物理教学所处的这一尴尬现状,我个人认为,物理教育工作者可以尝试从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进行具体物理知识点的教学与讲解。如,在教学“声音的特性”这一内容时,为了帮助学生实现对于音色、音调、响度等物理概念更深刻的认识,我向他们列举了生活中与之相关的几种现象:
现象一: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一般不相同,所以当关系非常密切的人在室外说话时,我们能仅仅根据他们声音中的音色对他们进行分辨。
现象二:不同长度的空气柱,其振动时所发出的声音频率也不尽相同。空气柱越长,所发声音的音调就越低;反之,则越高。因此,当我们向暖水瓶中倒入热水时,能仅仅依据声音音调的高低判断所灌入水的多少。
现象三:医生经常会用听诊器为患者诊断病情,听诊器上皮管所起的作用在于提高病人身体内部声音的响度,使之得以更清楚地传递到医生的耳朵中。
上述三种现象都是少数民族地区中职学生耳濡目染的生活实例,将其与物理声学知识相结合,一方面促使中职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了中职物理内容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另一方面帮助他们实现了对于音色、音调、响度等概念的更好认识与掌握。
二、借助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常见的素材进行物理实验教学
实验是物理学科的基础,实验综合素质更是学生自身物理修养的集中体现。可是,受到社会经济、历史人文等因素的制约,少数民族地区学校的办学条件、教学环境以及教学设施设备等都较为薄弱。因此,我个人认为,既然少数民族地区中职物理本身不具备高端、精密、专业的实验器械,当地教育工作者不妨尝试就地取材,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素材进行物理实验的教学及讲解。
例如,将一个铁块放在一张白纸上,迅速拉动纸片,可发现铁块仍然保持静止的状态,这就证明了惯性的存在;用手拨动木梳的齿儿,就会发出声音,此实验可充分证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这一原理。
这些实验比教材上的传统实验更具亲和力,不仅有利于激发与调动学生物理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强烈的学习动机,更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了少数民族地区实验条件、实验器械缺乏等不利的教学状况,在收获良好实验教学效果的同时,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中职物理教学效率的提高。
总之,少数民族地区中职物理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优化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及具体细节,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少数民族地区中职物理教学质量及效率的切实提高与进步。
参考文献:
刘东来.民族地区中职物理高效课堂构建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