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是“改良”而非“革命”
2014-11-06欧阳明
欧阳明
课程改革,不应是“革命”,而应是“改良”。
现在许多学校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比如,一说到课程开发,都一窝蜂地把别人开发的课程移植而来,不管适不适合本校学生需要就在本校实施,但并不是植根于本校的“校本课程”,其实校本课程一定要体现“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才有利于促进本校学生的发展。一说到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都想学习北京十一学校的“走班上课”,其实在本校条件不具备时,还是不要盲目去“复制”,先把“班级授课”抓好也行。一说到打造高效课堂,都去模仿山东杜郎口中学的“先学后教”,不管学科特点、课的类型、学生状况,强行让学生“占领”课堂,让教师“靠边站”,其实有些课“先教后学”也未尝不能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一说到使用多媒体电子白板提高教学效率,有些教师在黑板上就一个字都不写,其实课堂上教师适时板书对学生有效学习是非常必要的。以上事实都充分说明,课程改革应是“改良”而非“革命”。
由此我想起了西班牙人在加工厂腌制火腿的做法。火腿是猪后腿经用海盐腌制、整形、发酵等加工而成的一种腌腊制品。每一年都要对腌制火腿的海盐进行回收,在下一年老盐加上一些新盐再次使用,周而复始。为什么呢?因为老盐长期吸附火腿的油脂,慢慢形成了醇厚独特的香味,有着新盐无法达到的效果。在我看来,教育教学的好传统就如同腌制火腿的“老盐”,还必须充分利用,“改良”就如同不断加入“新盐”。
课程改革已进行了十多年,现在正处于深化改革时期。深化课程改革更多的成分就是“改良”,即在教育教学传统的基础上,我们更要深刻思考,真正对不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的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教育观及教育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进行变革,把它们改造好,并有所创新;同时,我们对长期实践积淀下来的具有独特价值的教育教学优良传统,还要在课程改革中使之发扬光大。我们不能一说改革,就非此即彼地对传统进行“革命性”的颠覆。这样,我们的教育之路才能更坚实,更长远。
(作者单位:四川南充市教师进修学校)
责任编辑 萧 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