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发生意外的原因与预防对策
2014-11-05庞飞谢京
庞飞++谢京
[摘要] 目的 分析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发生意外的原因,并探讨其预防对策。 方法 分析2009年6月~2011年6月280例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护理资料,总结发生意外的原因,制定转运程序,并于2011年8月~2012年12月采用转运程序对220例危重患者进行院内转运,比较两组的转运时间、意外发生率及不良后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平均转运时间为(18.2±5.4) min,发生意外情况21例次,3例病情加重,1例死亡,出现医疗纠纷共8例。对照组患者平均转运时间为(21.5±6.1) min,发生意外情况65例次,15例病情加重,5例死亡,出现医疗纠纷共23例。两组间平均转运时间、意外发生率、病情加重发生率和医疗纠纷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采用转运程序可使患者的平均转运时间缩短,意外发生率、病情加重发生率和医疗纠纷发生率均显著降低。说明强化转运程序、健全转运环节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转运人员职业素质教育和急救水平、畅通转运通道对于保证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危重患者;转运;意外;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29-0102-03
Causes of the accident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in hospital transport of critical patients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PANG Fei1 XIE Jing2
1.Department of Emergency,No. 264 Hospital of PLA,Taiyuan 030001, China; 2.Department of Gynaecology and Obstetrics, No. 322 Hospital of PLA, Datong 037006,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the accident in hospital transport of critical patients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and explore the measures for prevention of accidents. Methods The nursing data of 280 cases of critical patients(control group)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with hospital transports from June 2009 to June 2011 were analyzed,and the causes of the accidents were summarized. Transfer procedures were made and 220 cases of critical patients(observation group) from August 2011 to December 2012 were transported by the procedures. The transportion time,the incidence of accidents and adverse consequ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average transportion tim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18.2±5.4) min. During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re were 21 cases of accidents, 3 cases of illness,1 case of death and 8 cases of medical disputes. The average transportion tim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21.5±6.1) min. During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ere 65 cases of accidents, 15 cases of illness,5 case died and 23 cases of medical disputes.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transportion time,the incidence of accidents and adverse consequ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onclusion Using the transfer procedures can shorten the transportion time, reduse the incidence of accidents and adverse consequences of the patients. So, to strengthen the transfer procedures, establishing sound transport rules and regulations, improving the occupation quality and professional skills of the transport staffs, smoothing the transport channel are important to the safe transport of critical patients in the hospital.endprint
[Key words] Critical patient; Transport; Accident; Measure
转运是急诊危重患者在诊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但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常常发生意外,加重病情,甚至死亡。有文献报道,危重患者在转运过程中有比平常高9.6%的死亡危险[1],死亡率可达2.75%[2]。我们着重分析了急诊危重患者在转运环节中发生意外的原因,并制定对策。实施安全转运程序后,取得良好效果,危重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的意外发生率显著减少,对患者的诊断、治疗、预后均起到了重要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6月~2011年6月,我院急诊科共对280例危重患者进行院内转运,其中男168例,女112例,年龄11~92岁,平均56.6岁。按卫生部《急诊患者病情分级指导原则》评估患者的病情均为一级(濒危)或二级(危重)。颅脑损伤62例,脑出血55例,脑梗死25例,多发伤并休克30例,急性心肌梗死32例,心衰呼吸衰竭38例,异位妊娠并休克12例,各种中毒22例,其他4例。其中昏迷164例,机械通气26例。280例患者共转运390次,其中检查174次,住院216次。2011年8月~2012年12月采用转运程序共转运危重患者220例。两组出现的意外情况主要有:输液管、尿管、胃管及通气道脱落或阻塞、供氧中断、呕吐窒息或呼吸困难、血压急剧变化、严重心律失常,心跳呼吸骤停,剧烈咳嗽,躁动,出血加重;各种仪器如监护仪、吸引器、除颤仪缺乏或出现故障,工作异常;转运设备损坏、患者坠车等。
1.2 方法
将2008年6月~2011年6月按常规方法转运的280例危重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患者院内转运的护理资料,总结发生意外的原因,并制定转运程序;将2011年8月~2012年12月采用转运程序转运的220例危重患者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种及病情分级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
1.3 观察指标
①两组患者的转运时间(min);②意外发生率。将意外的原因归纳分为物品准备不足、人员素质欠缺、沟通不足或通道不畅及患者自身因素等4个方面,记录两组患者发生意外的例数并归类。意外发生率=(发生意外的例数总和/总例数)×100%。③出现的不良后果,包括病情加重、死亡及医疗纠纷。患者病情加重的比率=(病情加重的例数/总例数)×100%,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医疗纠纷的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患者出现意外的及原因
观察组220例中出现意外情况21例次,对照组280例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共出现意外情况65例次,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意外发生率显著减小(χ2=16.16,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出现意外的原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转运时间
观察组平均转运时间[(18.2±5.4)min]明显少于对照组[(21.5±6.1)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7,P<0.01)。
2.3 转运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后果
观察组患者出现病情加重3例,死亡1例,医疗纠纷8例;对照组患者出现病情加重15例,死亡5例,医疗纠纷23例。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病情加重发生率和医疗纠纷发生率均明显减小(P<0.05),但两组患者死亡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后果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5.66,P<0.05;△与对照组比较,χ2=4.44,P<0.05
3讨论
急诊科危重患者的转运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Day MW[3]报道高达71%的患者在转运途中或检查过程中发生轻微直至严重的并发症。国内文献报告,危重患者转运发生意外的几率一般为13.87%~36%[4,5]。出现的意外大部分无严重后果,但部分可加重病情,甚至造成死亡。近年来,危重患者转运中的护理干预研究得到重视,也取得良好效果[6-8]。本组常规转运中发生意外的几率为23.12%,而采用转运程序后发生意外的几率降低至9.55%。可见,采用转运程序对危重患者进行转运,对于降低意外发生率、保证安全转运有着重要作用。
3.1发生意外的原因
急诊科危重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发生的意外有多种多样[9,10],但分析其发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3.1.1 物品准备不足 本组有近60%的意外情况与物品准备不足有关。一方面是抢救仪器及药品缺少,出现意外时,如呕吐窒息无吸引器、通气道,出现呼吸心跳骤停无除颤仪、呼吸机和急救药品等。另一方面是仪器出现工作故障,如监护仪、除颤仪电池电量储备不足,转运工具损坏等。
3.1.2 转运人员素质欠缺 (1)技术水平欠缺 ①没有正确掌握搬运的适应证而急于搬运,造成患者病情加重。如止血包扎不妥、休克未纠正等;②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意外缺乏预见性的判断,缺乏急救措施。出现意外后处理不及时或措施不合理,失去抢救时机。如躁动未控制致患者坠车、呕吐时未能及时吸出呕吐物、置通气道造成窒息等。(2)缺乏敬业精神:①搬运方法不正确。粗暴搬运引起患者管道脱落、骨折错位、损伤神经血管等;②观察病情不仔细。管道脱落,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发现。其他,寒冷季节不注意给患者保暖,甚至没有医务人员陪伴等。
3.1.3 沟通不足,通道不畅 ①搬运前未与家属沟通或沟通不足,未告知患者病情的危险性及途中可能出现的意外。出现意外时家属难以理解,引起纠纷。②搬运前未与相关科室周密联系,如检查科室的预约、病区床位的安排等,延误了诊疗时间,引发护患或科室间纠纷、投诉[11]。endprint
3.1.4 患者本身的因素 有些意外可以防止,如上述几点原因引起的意外;而有些则不能预防,主要是患者本身的因素,病情发展或变化难以预料或控制,与转运本身无直接关系。如严重心肌梗死患者随时可出现室颤、心跳停止的可能,无法预测何时发生;严重多发伤患者生命体征不可能短时间内稳定,但必须尽快转运检查确诊或住院紧急手术,此类患者是否转运存在疑问,何时转运难以把握,本组死亡患者大多是此类患者。
3.2 对策
针对转运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意外的原因,我们制定了危重患者转运程序,主要内容如下。
3.2.1 建立转运制度,规范搬运流程 制定各种相关制度,如危重患者转运制度、危重患者交接制度和搬运工具维修、保养、更新制度等。规范详细的搬运流程,包括转运适应证、物品准备、人员配置、搬运方法、转运途径、观察的内容、可能出现的意外及处理方案、向家属交代病情、签字等。使危重患者转运工作做到规范化、程序化,并将其纳入质控内容,量化考核。
3.2.2 加强业务训练,提高职业素质 由于急救工作环境差、任务重、待遇低等原因,部分医护人员在工作中易产生消极情绪,缺乏奉献及敬业精神,增加了危重患者转运过程中意外发生的风险。所以:①加强急救护理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强化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激发其责任感、同情心,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工作原则。②加强业务训练,提高护理人员对危重患者病情的正确判断、应急和预知能力。针对转运及可能出现意外情况进行专业培训,如各种搬运方法,意外情况的观察、发现、判断及处理,特别是心肺复苏、呼吸道管理、除颤等急救技术,并定期考核。对于不能达到要求的人员,不安排危重患者的转运工作[12]。
3.2.3 加强沟通,畅通转运通道 ①在转运患者前,医护人员向患者家属交待病情和转运的目的、方法及存在的风险,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并签字。建立医患互动、风险共担的新型医患关系。②与接收科室电话联系,确保接收科室已做好接收准备。熟悉转运路线,提前联系好电梯。避免患者因等待电梯、检查机器、床位等情况发生。③转运过程必须由有经验的医护人员陪同、指导、协调,并与家属协作完成。转送人员对道路及目的地清晰,做到一路畅通,尽量减少转运时间。④学习法律法规,提高防护意识。纠纷大多数由沟通不足引起,有些患者即使死亡也无纠纷发生,而有些患者出现的意外本身并未对病情造成明显后果,但仍出现纠纷。本组出现的纠纷绝大部分是可以避免的。所以加强沟通,提高防护意识,对于减少各种纠纷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我们采用转运程序对危重患者进行转运后,转运时间明显缩短,出现意外情况显著减少,各种纠纷及投诉明显减少,取得良好效果。所以,针对危重患者转运过程中发生意外的原因,制定合理的危重患者转运程序,对于保证患者安全运转、避免意外及纠纷的发生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Evans A,Winslow EH. Oxygen saturation and hemodynamic response in crytically ill,mechanically ventilated adults during intrahospital transport[J]. Am J of Crit Care,1995,4(2):106-111.
[2] 方方.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J]. 护理学杂志,2008,23(9):22-23.
[3] Day MW. Transport of the critically ill:The northwest MedStar experience[J]. Crit Care Nues Clin North Am,2005, 17(2):183-190.
[4] 赵卫勤. 护理干预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观察[J].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1):82-84.
[5] 来颖,马香玉,丁娟. 50例危重患者转运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J]. 宁夏医学杂志,2010,32(11):1080.
[6] 杨建红. 护理干预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9):11-12.
[7] 潘玲燕. 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对策[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25(8):108-109.
[8] 邰金萍. 护理干预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应用效果观察[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6):2689-2690.
[9] 韩瑾琪,何晴. 危重患者转运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J].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7):660-661.
[10] 张桂萍,李丽. 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安全隐患分析及护理对策[J]. 中国医药指南,2009,7(9):153-154.
[11] 屈果荣. 临床护理记录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 解放军医药杂志,2010,22(z1):94-95.
[12] 曾燕转,雷俏香,卓创英,等. 基层医院危重患者院际转运的调查分析[J]. 现代医院,2014,14(2):148-149.
(收稿日期:2014-03-12)endprint
3.1.4 患者本身的因素 有些意外可以防止,如上述几点原因引起的意外;而有些则不能预防,主要是患者本身的因素,病情发展或变化难以预料或控制,与转运本身无直接关系。如严重心肌梗死患者随时可出现室颤、心跳停止的可能,无法预测何时发生;严重多发伤患者生命体征不可能短时间内稳定,但必须尽快转运检查确诊或住院紧急手术,此类患者是否转运存在疑问,何时转运难以把握,本组死亡患者大多是此类患者。
3.2 对策
针对转运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意外的原因,我们制定了危重患者转运程序,主要内容如下。
3.2.1 建立转运制度,规范搬运流程 制定各种相关制度,如危重患者转运制度、危重患者交接制度和搬运工具维修、保养、更新制度等。规范详细的搬运流程,包括转运适应证、物品准备、人员配置、搬运方法、转运途径、观察的内容、可能出现的意外及处理方案、向家属交代病情、签字等。使危重患者转运工作做到规范化、程序化,并将其纳入质控内容,量化考核。
3.2.2 加强业务训练,提高职业素质 由于急救工作环境差、任务重、待遇低等原因,部分医护人员在工作中易产生消极情绪,缺乏奉献及敬业精神,增加了危重患者转运过程中意外发生的风险。所以:①加强急救护理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强化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激发其责任感、同情心,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工作原则。②加强业务训练,提高护理人员对危重患者病情的正确判断、应急和预知能力。针对转运及可能出现意外情况进行专业培训,如各种搬运方法,意外情况的观察、发现、判断及处理,特别是心肺复苏、呼吸道管理、除颤等急救技术,并定期考核。对于不能达到要求的人员,不安排危重患者的转运工作[12]。
3.2.3 加强沟通,畅通转运通道 ①在转运患者前,医护人员向患者家属交待病情和转运的目的、方法及存在的风险,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并签字。建立医患互动、风险共担的新型医患关系。②与接收科室电话联系,确保接收科室已做好接收准备。熟悉转运路线,提前联系好电梯。避免患者因等待电梯、检查机器、床位等情况发生。③转运过程必须由有经验的医护人员陪同、指导、协调,并与家属协作完成。转送人员对道路及目的地清晰,做到一路畅通,尽量减少转运时间。④学习法律法规,提高防护意识。纠纷大多数由沟通不足引起,有些患者即使死亡也无纠纷发生,而有些患者出现的意外本身并未对病情造成明显后果,但仍出现纠纷。本组出现的纠纷绝大部分是可以避免的。所以加强沟通,提高防护意识,对于减少各种纠纷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我们采用转运程序对危重患者进行转运后,转运时间明显缩短,出现意外情况显著减少,各种纠纷及投诉明显减少,取得良好效果。所以,针对危重患者转运过程中发生意外的原因,制定合理的危重患者转运程序,对于保证患者安全运转、避免意外及纠纷的发生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Evans A,Winslow EH. Oxygen saturation and hemodynamic response in crytically ill,mechanically ventilated adults during intrahospital transport[J]. Am J of Crit Care,1995,4(2):106-111.
[2] 方方.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J]. 护理学杂志,2008,23(9):22-23.
[3] Day MW. Transport of the critically ill:The northwest MedStar experience[J]. Crit Care Nues Clin North Am,2005, 17(2):183-190.
[4] 赵卫勤. 护理干预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观察[J].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1):82-84.
[5] 来颖,马香玉,丁娟. 50例危重患者转运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J]. 宁夏医学杂志,2010,32(11):1080.
[6] 杨建红. 护理干预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9):11-12.
[7] 潘玲燕. 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对策[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25(8):108-109.
[8] 邰金萍. 护理干预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应用效果观察[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6):2689-2690.
[9] 韩瑾琪,何晴. 危重患者转运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J].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7):660-661.
[10] 张桂萍,李丽. 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安全隐患分析及护理对策[J]. 中国医药指南,2009,7(9):153-154.
[11] 屈果荣. 临床护理记录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 解放军医药杂志,2010,22(z1):94-95.
[12] 曾燕转,雷俏香,卓创英,等. 基层医院危重患者院际转运的调查分析[J]. 现代医院,2014,14(2):148-149.
(收稿日期:2014-03-12)endprint
3.1.4 患者本身的因素 有些意外可以防止,如上述几点原因引起的意外;而有些则不能预防,主要是患者本身的因素,病情发展或变化难以预料或控制,与转运本身无直接关系。如严重心肌梗死患者随时可出现室颤、心跳停止的可能,无法预测何时发生;严重多发伤患者生命体征不可能短时间内稳定,但必须尽快转运检查确诊或住院紧急手术,此类患者是否转运存在疑问,何时转运难以把握,本组死亡患者大多是此类患者。
3.2 对策
针对转运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意外的原因,我们制定了危重患者转运程序,主要内容如下。
3.2.1 建立转运制度,规范搬运流程 制定各种相关制度,如危重患者转运制度、危重患者交接制度和搬运工具维修、保养、更新制度等。规范详细的搬运流程,包括转运适应证、物品准备、人员配置、搬运方法、转运途径、观察的内容、可能出现的意外及处理方案、向家属交代病情、签字等。使危重患者转运工作做到规范化、程序化,并将其纳入质控内容,量化考核。
3.2.2 加强业务训练,提高职业素质 由于急救工作环境差、任务重、待遇低等原因,部分医护人员在工作中易产生消极情绪,缺乏奉献及敬业精神,增加了危重患者转运过程中意外发生的风险。所以:①加强急救护理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强化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激发其责任感、同情心,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工作原则。②加强业务训练,提高护理人员对危重患者病情的正确判断、应急和预知能力。针对转运及可能出现意外情况进行专业培训,如各种搬运方法,意外情况的观察、发现、判断及处理,特别是心肺复苏、呼吸道管理、除颤等急救技术,并定期考核。对于不能达到要求的人员,不安排危重患者的转运工作[12]。
3.2.3 加强沟通,畅通转运通道 ①在转运患者前,医护人员向患者家属交待病情和转运的目的、方法及存在的风险,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并签字。建立医患互动、风险共担的新型医患关系。②与接收科室电话联系,确保接收科室已做好接收准备。熟悉转运路线,提前联系好电梯。避免患者因等待电梯、检查机器、床位等情况发生。③转运过程必须由有经验的医护人员陪同、指导、协调,并与家属协作完成。转送人员对道路及目的地清晰,做到一路畅通,尽量减少转运时间。④学习法律法规,提高防护意识。纠纷大多数由沟通不足引起,有些患者即使死亡也无纠纷发生,而有些患者出现的意外本身并未对病情造成明显后果,但仍出现纠纷。本组出现的纠纷绝大部分是可以避免的。所以加强沟通,提高防护意识,对于减少各种纠纷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我们采用转运程序对危重患者进行转运后,转运时间明显缩短,出现意外情况显著减少,各种纠纷及投诉明显减少,取得良好效果。所以,针对危重患者转运过程中发生意外的原因,制定合理的危重患者转运程序,对于保证患者安全运转、避免意外及纠纷的发生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Evans A,Winslow EH. Oxygen saturation and hemodynamic response in crytically ill,mechanically ventilated adults during intrahospital transport[J]. Am J of Crit Care,1995,4(2):106-111.
[2] 方方.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J]. 护理学杂志,2008,23(9):22-23.
[3] Day MW. Transport of the critically ill:The northwest MedStar experience[J]. Crit Care Nues Clin North Am,2005, 17(2):183-190.
[4] 赵卫勤. 护理干预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观察[J].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1):82-84.
[5] 来颖,马香玉,丁娟. 50例危重患者转运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J]. 宁夏医学杂志,2010,32(11):1080.
[6] 杨建红. 护理干预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9):11-12.
[7] 潘玲燕. 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对策[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25(8):108-109.
[8] 邰金萍. 护理干预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应用效果观察[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6):2689-2690.
[9] 韩瑾琪,何晴. 危重患者转运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J].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7):660-661.
[10] 张桂萍,李丽. 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安全隐患分析及护理对策[J]. 中国医药指南,2009,7(9):153-154.
[11] 屈果荣. 临床护理记录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 解放军医药杂志,2010,22(z1):94-95.
[12] 曾燕转,雷俏香,卓创英,等. 基层医院危重患者院际转运的调查分析[J]. 现代医院,2014,14(2):148-149.
(收稿日期:2014-03-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