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企业中营配一体化的应用与成效
2014-11-05蔡明
蔡明
摘 要:该文结合营配一体化平台的原理和供电企业在配网及营销服务业务的具体特点, 阐述了供电企业如何利用营配一体化平台在实现各专业业务联动和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服务理念的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1) 各专业业务如何通过营配一体化平台进行联动并提高流程效益? 2) 如何在供电企业内部建立营配一体化平台并付注于具体的应用? 电网的安全可靠和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是当代供电企业核心的两条经营管理理念,而营配一体化平台正是这两种模式实现的基础手段和重要工具之一。该文就平台的整体设计及目的来阐明营配一体化平台在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应用中解决了那些具体的业务问题,同时结合实例论证了营配一体化平台的实施路径和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营配一体化平台 快速复电 综合停电管理 电子化移交
中图分类号:TM7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b)-0077-03
南方电网公司“十二五规划”的总体思路,确定了“建设服务好、管理好、形象好的国际先进电网企业”的战略目标,要求围绕“万家灯火,南网情深”的核心价值观。要真正达到这一目标,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保证电网运行的安全可靠,加强电网各业务之间的横向联动并提高其运行效率;二是电网服务做到以客户为中心,满足客户需求,为各户提供一个优质的服务平台,准确传递客户价值,建立满足客户需求的快速响应机制,不断提升供电服务水平,为客户提供更加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
配电环节在供电企业业务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配电规划投资占整个电网企业投资的60%~80%,这个数字说明了配电管理对电网企业可持续发展有其极为重要的地位。因此,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特点看需要建立一个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运作的信息平台,以利于在生产实践中提升运作效率,同时客户的需求也能够得到快速、有效地响应。
鉴于以上的原因,广东电网公司于2009年决定进行全省19个地市供电局的营配一体化项目的实施推广应用,经过这几年的努力,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项目的实施效果来看,其主要达成实现四个目的:
(1)建立一套完整、准确及实时的配网设备台帐;其中包括设备台帐初始化(数据普查),设备台帐的核对(数据质量控制)和电子化移交(台帐信息的实时性)。
(2)规范配网生产及营销服务业务流程;其中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①制定统一的基础数据规范并通过营配一体化平台固化下来;②通过营配一体化平台固化统一的生产服务业务相关的流程和制度。
(3)实现了各业务部门之间的横向联动机制,同时给生产及营销提供相应的管理决策;其中包括中低压供电可靠性在线分析、线损“四分”综合分析、配网规划、综合停电分析等。
(4)通过一体化的营配一体化平台, 提升了电网客服服务水平及能力,尤其在客户需求的快速响应、快速复电、应急处理等等机制;这些机制在实践中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国内外在配电信息化发展方面的状况
世界各国都针对本国的能源和电网现状制定了各自的智能电网发展目标,并且大部分重心都在配电侧。美国侧重于对已有落后的电网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建设现代化电力系统并大力应用需求侧的管理和可再生能源;欧洲则侧重于推广分布式发电,其研究主要包括电网资产、电网运行和控制、需求侧计量、发电和电能存储4个方面;日本将构建以应对新能源为主的智能电网,进行可再生能源与电力系统相融合、高可靠性系统技术等研究。中国提出建设国际领先、自主创新、中国特色的“坚强智能电网”,包含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6个环节,具有信息化、自动化、数字化、互动化等的智能技术特征。
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配电自动化起步较慢,但发展却非常迅速。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城网改造,许多城市都在不同层次、不同规模上对配电自动化进行了试点,陆续建立了配电自动化系统,但是限于当时的技术不成熟、网架结构的调整频繁以及运行维护的力量不足等原因,大多数系统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同时每个城市的配网规模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存在多种配网调度管理方式,系统间信息集成程度不高,数据接口不够规范,运行人员无法掌握配电运行的实时工况,操作繁琐,工作效率低,配电调度运行管理水平仍较低[1]。
2 营配一体化平台的总体设计
营配一体化平台的总体设计主要包括数据集成、业务管理和业务协同3个体系; 信息系统平台采用J2EE技术架构,基于多层架构的B/S结构,整个平台层次内容如图1所示。
图1中分为三个部分“业务协同”“业务管理”“数据集成”三块之间的关系是这样的:数据集成层主要是实现各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及数据标准,其中包括其它核心的业务系统如营销系统、GIS平台等等的数据交互,同时也包括准实时数据的交互,包括相应的自动化系统如SCADA、计量自动化系统等等,这些是实现业务管理及业务协同的数据基础;业务管理层主要实现一些基本的业务应用,如配网生产、配网工程等等这些应用,把日常的生产运营流程固化到系统中去;而业务协同层主要解决业务之间的协同应用,如快速复电、大面积停电等等应用,这些应用都是基于数据集成和业务管理的基础上实现的。
数据集成部分:其主要目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 营配一体化建设涉及营销、配网规划建设、配网运行维护等多个专业的协同工作,应用规模庞大、数据关系复杂、业务协作要求高,因此需要规范业务数据管理,明确系统间交互的业务数据对象,达到统一标准的目标;2) 营配一体化是企业级的信息系统,因此需要构建各应用系统之间信息交互及共享的“数据总线”平台,这一平台基于CIM(Common Information Model)模型的标准;整个数据集成部分由三个平台构成,它们分别是信息集成平台、准实时数据平台和数据质量管理平台;信息集成平台主要处理各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和定义数据交互标准,准实时数据平台实现各应用系统与自动化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而数据质量平台主要用来考证各系统数据质量,整体架构见图2。endprint
在进行数据集成时要特别注意一个问题,就是数据交换的安全,三个平台形成了跨安全 I 区、II 区和 III 区的数据交互,支持内外网的双向数据流通,能够支持图形、模型、流程等各类信息的交换。其硬件架构见图3。
业务管理部分:其主要目的是实现电网企业内部核心业务部门的日常生产运营的管理,包括规划、工程、生计、调度及营销等五个核心部门,这些业务系统在构建一体化的思想指导下,面向“开放、标准、集成”的设计思路,以营配一体化的数据模型为基础,在电网企业整体信息化的大框架下进行规划、设计和开发。其架构见图4。
配网生产系统:用于规范配网生产业务的信息系统,系统固化了配网生产几乎所有相关的业务流程,使整个业务有序地进行,便于统一的管理。
配网工程系统:用于规范配网工程业务的信息系统,系统固化了整个配网工程从立项到竣工的所有业务流程。
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它覆盖了大部分营销业务,是供电企业营销服务的核心系统。
业务协同部分:这是整个营配一体化核心的建设内容,其主要目的建立电网设备与客户信息的拓扑映射关系,并集成电网企业规划、建设、生产、调度、营销的信息资源,建立面向客户的跨部门、跨专业协同作业流程和服务机制,实现客户需求的快速传递与有效响应。这些业务协同共产生9个大的应用模块,其架构见图4。
业务协同的功能见表1。
3 应用实例
该文以广东电网公司营配一体化项目推广应用单位汕头供电局作为例,汕头供电局包括:辖濠江局、金平局、龙湖局三个分局;至2010年12月,汕头局拥有10 kV线路355回,10 kV变压器5617台,用户约56.9万户。
2009年6月,汕头局营配一体化建设全面启动,数据工程的建设范围覆盖全市三个分局,构建了站—线—变—户一体化供电模型,至2010年2月完成了所有数据工程的工作,开展常态化的电子化移交,建立较为完善的营配一体化工作、考核机制。从2010年7月30日实用化至今,建设了贯穿客户服务全过程的基于GIS的营配一体化平台,重点集成了配电GIS平台、配网生产管理系统、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和配网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了由变电站-馈线-配变-用户的营配一体化供电模型,形成了高效、有序的信息共享模式。营配一体化业务数据高达550万条,营配数据准确率达99.6%,应用范围覆盖配网生产、营销、规划、工程等多个专业,有效地带动了汕头局各项管理水平的提升。
4 结语
广东电网公司的营配一体化项目的实施,完善了全省配电网设备、用户基础数据管理,建设了基于GIS平台的中低压配网数据库。通过将营销系统中用户资料与配网设备相关联,形成了由变电站-馈线-配变-用户的一体化供电模型s,并在GIS平台上展现了整个电网的拓扑关系。系统的推广涵盖了生产、营销、规划、工程等多个专业,产生了跨部门协作的9个功能应用,对提高供电可靠性,实现线损四分管理,提升客户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并在实践中取得较好的效益和成果。
参考文献
[1] 杜成刚.美国的配电管理系统和配电自动化[J].供用电,1998(3).
[2] 李立理,张义斌,葛旭波.美国智能电网发展模式的系统分析[J].能源技术经济,2011,23(2):27-35.
[3] 张文亮,刘壮志,王明俊,等.智能电网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电网技术,2009,33(13):1-11.
[4] 赵丙镇.日本智能电网的现状及发展[C]//2010年电力系统自动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0.
[5] 马晓东.朝阳星火配电自动化总体设计方案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硕士学位论文,2008.endprint
在进行数据集成时要特别注意一个问题,就是数据交换的安全,三个平台形成了跨安全 I 区、II 区和 III 区的数据交互,支持内外网的双向数据流通,能够支持图形、模型、流程等各类信息的交换。其硬件架构见图3。
业务管理部分:其主要目的是实现电网企业内部核心业务部门的日常生产运营的管理,包括规划、工程、生计、调度及营销等五个核心部门,这些业务系统在构建一体化的思想指导下,面向“开放、标准、集成”的设计思路,以营配一体化的数据模型为基础,在电网企业整体信息化的大框架下进行规划、设计和开发。其架构见图4。
配网生产系统:用于规范配网生产业务的信息系统,系统固化了配网生产几乎所有相关的业务流程,使整个业务有序地进行,便于统一的管理。
配网工程系统:用于规范配网工程业务的信息系统,系统固化了整个配网工程从立项到竣工的所有业务流程。
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它覆盖了大部分营销业务,是供电企业营销服务的核心系统。
业务协同部分:这是整个营配一体化核心的建设内容,其主要目的建立电网设备与客户信息的拓扑映射关系,并集成电网企业规划、建设、生产、调度、营销的信息资源,建立面向客户的跨部门、跨专业协同作业流程和服务机制,实现客户需求的快速传递与有效响应。这些业务协同共产生9个大的应用模块,其架构见图4。
业务协同的功能见表1。
3 应用实例
该文以广东电网公司营配一体化项目推广应用单位汕头供电局作为例,汕头供电局包括:辖濠江局、金平局、龙湖局三个分局;至2010年12月,汕头局拥有10 kV线路355回,10 kV变压器5617台,用户约56.9万户。
2009年6月,汕头局营配一体化建设全面启动,数据工程的建设范围覆盖全市三个分局,构建了站—线—变—户一体化供电模型,至2010年2月完成了所有数据工程的工作,开展常态化的电子化移交,建立较为完善的营配一体化工作、考核机制。从2010年7月30日实用化至今,建设了贯穿客户服务全过程的基于GIS的营配一体化平台,重点集成了配电GIS平台、配网生产管理系统、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和配网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了由变电站-馈线-配变-用户的营配一体化供电模型,形成了高效、有序的信息共享模式。营配一体化业务数据高达550万条,营配数据准确率达99.6%,应用范围覆盖配网生产、营销、规划、工程等多个专业,有效地带动了汕头局各项管理水平的提升。
4 结语
广东电网公司的营配一体化项目的实施,完善了全省配电网设备、用户基础数据管理,建设了基于GIS平台的中低压配网数据库。通过将营销系统中用户资料与配网设备相关联,形成了由变电站-馈线-配变-用户的一体化供电模型s,并在GIS平台上展现了整个电网的拓扑关系。系统的推广涵盖了生产、营销、规划、工程等多个专业,产生了跨部门协作的9个功能应用,对提高供电可靠性,实现线损四分管理,提升客户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并在实践中取得较好的效益和成果。
参考文献
[1] 杜成刚.美国的配电管理系统和配电自动化[J].供用电,1998(3).
[2] 李立理,张义斌,葛旭波.美国智能电网发展模式的系统分析[J].能源技术经济,2011,23(2):27-35.
[3] 张文亮,刘壮志,王明俊,等.智能电网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电网技术,2009,33(13):1-11.
[4] 赵丙镇.日本智能电网的现状及发展[C]//2010年电力系统自动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0.
[5] 马晓东.朝阳星火配电自动化总体设计方案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硕士学位论文,2008.endprint
在进行数据集成时要特别注意一个问题,就是数据交换的安全,三个平台形成了跨安全 I 区、II 区和 III 区的数据交互,支持内外网的双向数据流通,能够支持图形、模型、流程等各类信息的交换。其硬件架构见图3。
业务管理部分:其主要目的是实现电网企业内部核心业务部门的日常生产运营的管理,包括规划、工程、生计、调度及营销等五个核心部门,这些业务系统在构建一体化的思想指导下,面向“开放、标准、集成”的设计思路,以营配一体化的数据模型为基础,在电网企业整体信息化的大框架下进行规划、设计和开发。其架构见图4。
配网生产系统:用于规范配网生产业务的信息系统,系统固化了配网生产几乎所有相关的业务流程,使整个业务有序地进行,便于统一的管理。
配网工程系统:用于规范配网工程业务的信息系统,系统固化了整个配网工程从立项到竣工的所有业务流程。
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它覆盖了大部分营销业务,是供电企业营销服务的核心系统。
业务协同部分:这是整个营配一体化核心的建设内容,其主要目的建立电网设备与客户信息的拓扑映射关系,并集成电网企业规划、建设、生产、调度、营销的信息资源,建立面向客户的跨部门、跨专业协同作业流程和服务机制,实现客户需求的快速传递与有效响应。这些业务协同共产生9个大的应用模块,其架构见图4。
业务协同的功能见表1。
3 应用实例
该文以广东电网公司营配一体化项目推广应用单位汕头供电局作为例,汕头供电局包括:辖濠江局、金平局、龙湖局三个分局;至2010年12月,汕头局拥有10 kV线路355回,10 kV变压器5617台,用户约56.9万户。
2009年6月,汕头局营配一体化建设全面启动,数据工程的建设范围覆盖全市三个分局,构建了站—线—变—户一体化供电模型,至2010年2月完成了所有数据工程的工作,开展常态化的电子化移交,建立较为完善的营配一体化工作、考核机制。从2010年7月30日实用化至今,建设了贯穿客户服务全过程的基于GIS的营配一体化平台,重点集成了配电GIS平台、配网生产管理系统、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和配网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了由变电站-馈线-配变-用户的营配一体化供电模型,形成了高效、有序的信息共享模式。营配一体化业务数据高达550万条,营配数据准确率达99.6%,应用范围覆盖配网生产、营销、规划、工程等多个专业,有效地带动了汕头局各项管理水平的提升。
4 结语
广东电网公司的营配一体化项目的实施,完善了全省配电网设备、用户基础数据管理,建设了基于GIS平台的中低压配网数据库。通过将营销系统中用户资料与配网设备相关联,形成了由变电站-馈线-配变-用户的一体化供电模型s,并在GIS平台上展现了整个电网的拓扑关系。系统的推广涵盖了生产、营销、规划、工程等多个专业,产生了跨部门协作的9个功能应用,对提高供电可靠性,实现线损四分管理,提升客户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并在实践中取得较好的效益和成果。
参考文献
[1] 杜成刚.美国的配电管理系统和配电自动化[J].供用电,1998(3).
[2] 李立理,张义斌,葛旭波.美国智能电网发展模式的系统分析[J].能源技术经济,2011,23(2):27-35.
[3] 张文亮,刘壮志,王明俊,等.智能电网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电网技术,2009,33(13):1-11.
[4] 赵丙镇.日本智能电网的现状及发展[C]//2010年电力系统自动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0.
[5] 马晓东.朝阳星火配电自动化总体设计方案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硕士学位论文,20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