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情绪、情境信心对用户创新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

2014-11-05王红丽李建昌

软科学 2014年9期

王红丽 李建昌

摘要:应用社会认知理论,揭示创新情绪、情境信心对用户创新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创新情绪对用户创新行为同时产生直接和间接效应,并对个体行为发挥关键引导作用。同时还研究了用户与企业创新互动过程中的信任演进机制,测量了身份信任阶段对创新情绪以及用户创新行为的直接效应,研究发现身份信任所表征的情境信心可以显著地增强用户的创新情绪并推动用户的创新行为。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社会认知理论;用户创新行为;创新情绪;情境信心

中图分类号:F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409(2014)09-0060-05

The Work Mechanism of Innovative Emotion,

Contextual Confidence Takes on User Innovation Behavior

WANG Hongli1, LI Jianchang2

(1.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 510640;

2. School of Economics Administration,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

Abstract: By the application of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this paper sheds enlighten about the work mechanism of innovative emotion, trust takes on user innovation behavior. The result shows that, innovation emotion has a 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 on user innovation behavior, and takes as a critical role of guiding the individual behavior. At the same time, it has researched the trust evolution mechanism, and the direct effect of identity trust to innovative emotion and user innovative behavior. It finds that trust has a positive influence on innovative emotion and user innovative behavior. In the end, it discussed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value of our research.

Key words: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user innovative behavior; innovative emotion; contextual confidence

1引言

用户创新是开放式创新条件下一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创新。Von Hippel(1988)将用户界定为:不加入创新的生产过程,但把创新包含到最终产品过程中的个体或企业。用户的需求和使用经验是企业必须要依赖的重要资源 [1]。然而在以往用户创新的研究中,却发现了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理论研究中,众多学者不加质疑地将用户创新看作一种利益驱动型的创新行为,即从理性经济人视角研究用户创新行为,认为决定用户参与倾向高低的因素是参与所带来的收益[2]。实践中,企业一再通过削减成本取得用户更多参与的努力,却也招致了失败。如企业与用户无法保持良好合作关系;用户创新半途而废;用户有创新能力但从不加入创新队伍等。这些问题促使笔者开始考虑,契约和真实的物质回报究竟能解释多少用户创新行为?

2用户创新行为

用户创新在一些领域不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在一些实证调查研究中发现,265%的用户是出于直接的产品需求动机而参与用户创新,468%的用户是出于间接的利润驱动参与创新。Luthje 和 Herstatt(2004)认为创新能力体现在市场领先的特性上,而创新动机则在于高的期望收益。Von Hippel(2005)等众多研究者发现收益大于成本、需求不被满足以及用户需求信息的高度黏性可以解释用户创新行为的大部分。国内学者对用户创新的研究甚少,仅有的研究也大多聚焦于对国外文献的梳理和介绍,没有深入研究,如高忠义、周密、朱桂龙等的研究[3~5]。从行为经济学角度来看,参与创新的用户本质上是不完全理性的个体在不确定条件下的行为过程,他们的行为受到多种因素,如交互环境、信任状态、情绪的影响制约 [6]。根据Bandura的社会认知理论(SCT),人的认知因素及其与环境、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统一体。因此从该视角审视个体认知和社会影响因素对用户创新行为的影响,可以帮助理论界和实践界获得对用户创新行为的深刻理解,但迄今为止从这种视角进行的研究还很少。

3理论假设

31创新情绪

情绪是影响行为决定的重要因素,OShea等人发现情绪对人们的态度以及行为意向有调节作用[7]。近年来,有关情绪的概念不断应用于创新管理[8]。已有研究较多关注个体创新意愿的各种影响因素,如成本收益、激励机制、创新氛围。创新氛围是指个体与环境交互中感受到的创新支持和鼓励。这种氛围对创新的激发不言而喻,但可能忽略创新主体的内心感受。因此一些研究者提出创新情绪(IE)这一概念[6],创新情绪指向了个体关于创新意愿、创新支持的主观感受以及对创新行为结果的预期,因此创新情绪更强调用户的内在情感动机,以及客观环境唤起用户情感状态的属性[9]。本文的创新情绪主要是指对用户参与意愿产生的影响,由此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H1:用户的创新情绪对用户创新行为有积极影响。

32结果预期

根据SCT,结果预期(OE)指的是个体对行为的预期结果。Compeau和Higgins讨论了个体对自身能力的信念和反应对实际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二者呈强联结关系[10]。在一般的研究文献中将结果预期分为两种,一种是与表现相关的结果预期,一种是与个体自身相关的结果预期。前者与工作表现紧密相关,后者则关系到形象、地位以及晋升等回报。基于这一点,本文认为这两种结果预期都会对用户创新行为产生积极影响,而创新的结果预期必是个体结果预期以及企业与用户关系的延伸。由此,提出如下假设。

H2a:个体的结果预期对用户创新行为有积极影响。

H2b:创新的结果预期对用户创新行为有积极影响。

用户创新并不一定按照理性预期进行。Davenport和Prusak认为预期并没有自然而然发生,积极或消极的预期在特定条件下,可能缘于一些临时性因素,如情绪[11]。按照Bandura(1997)的理念,源于情绪的预期更具有预测效力。创新情绪能够通过提升对个体以及创新结果的预期,从而引导个体的知识分享意愿以及创新行为。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H3a:用户的创新情绪对个体结果预期有积极影响。

H3b:用户的创新情绪对创新结果预期有积极影响。

33用户创新中的信任演进机制

情境信心指向了Luhmann提出的“信任产生于一个熟悉的世界”,熟悉的人或物会使人卸下戒备铠甲,本研究将用户创新中的信任演进过程称作情境信心建构。如果将用户创新理解为两个以上参与者基于对问题独特的理解,那么信任作为一个重要的元素,不仅使得不同参与者开始对话,而且有助于公开其独特的观点[12]。

一般认为信任在互动不同时点是变化的。经济信任阶段可以称作算计信任的过程[13],该信任源于可获得的经济利益和对信任违背成本的考虑。基于经济利益的信任与成本降低以及时间、知识和优势增加有关。信息信任阶段也看作基于知识的信任,认为熟悉人的行为可预测,因而不确定性和风险都会降低。基于信息的信任依赖于对诸如技术标准、安全程序以及保护机制的获得。身份信任阶段也被看作基于移情的信任[14]。身份信任阶段深深嵌入了个体之间的情绪纽带。信任建立过程往往有情绪投入,如相信在这些关系中渗透着内在的美德以及互惠的理念。因此信任演进机制可以表述为:用户创新中的信任产生于可获得的经济利益、企业良好的声誉以及较好的管理机制,刚开始新成员和其他成员的关系链接较弱,随着交互和信任关系的不断发展,用户逐渐熟悉并融入整个集体,由此信任发展步入信息信任阶段,进而产生身份信任。因此,上一阶段的信任和下一阶段的信任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由此,提出以下假设。

H4a:用户感知到的基于经济的信任对基于信息的信任有积极影响。

H4b:用户感知到的基于信息的信任对基于身份的信任有积极影响。

Pavlou和Fygenson(2006)扩展了计划行为理论,用于解释创新过程用户的行为,研究认为信任可以作为感知行为可控的重要前置因素。Dyer和Chu(2003)提出如果供应商信任买方,那么供应商就会与买方分享更多与工作相关的信息。此外,高度的信任能够激励供应商与买方分享有关运作和成本结构等商业秘密。本文将身份信任看作信任水平发展相对成熟的阶段,因此进一步推理,高度信任可以显著增强企业与用户的信赖关系,促使他们自发合作。由此,提出以下假设。

H5a:用户感知到的基于身份的信任对创新情绪有积极影响。

H5b:用户感知到的基于身份的信任对用户的创新行为有积极影响。

本文的总体研究假设模型见图1。

4研究设计

41测量工具

本研究主要从社会认知理论的视角,探索创新情绪、信任对用户创新行为的影响过程。其中涉及到创新情绪量表、用户创新行为量表、信任三阶段量表。

①创新情绪的测量条目,建立在Compeau和Higgins的情绪测量工具[10]。测量语句为“在创新活动中,气氛积极,我创新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在创新活动中,我感觉我的创造力得到了发挥”等等,并使用likert 5点量表,1代表非常不强烈,5代表非常强烈,共7个条目。创新结果预期与个体结果预期的测量则基于Compeau和Higgins的研究结果,分别采用5个测量条目[10]。②用户创新行为的测量条目,采用likert 5点量表衡量用户参与创新的程度,1~5分别代表用户参与程度,使用语句为“相对于产品的制造商,我方的参与程度是:1.完全不参与;2.弱控制参与;3.共同参与;4.强控制参与;5.完全参与”,共10个条目。③信任三阶段的测量条目,是基于已有研究的结果基础上,结合创新进行调整。基于经济的信任部分建立在Ratnasingam[15]给出的定义,部分来源于算计信任反应成本和收益的条目,共4个条目;基于信息的信任来自Smith[16]和McKnight[17]有关隐私和安全的条目,共4个条目;基于身份的信息借鉴了Ridings(2002)、McAllister(1995)、Kanawattanachai和Yoo(2002)关于正直和善良的条目 [18],共4个条目。

42样本选择

本研究涉及情绪、信任等相对敏感的内容,因此在问卷派发过程中进行了一定控制,以保证回收问卷的有效性。除此而外,由于用户创新行为并非普遍存在,涉及特定行业、特定人群,因此也将调研对象限定为具有特殊背景的个人用户或具有技术或科研背景的企业用户。所有问卷都是在上海某汽车制造集团的协助下完成,主要来自集团所属公司的厂长经理、部门经理以及专业主管和用户企业或个体等。本研究调研在2010年6~9月期间分两次进行,分别使用问卷1和问卷2。问卷1测量集团所属公司的具体用户类型,以及促使用户参与创新的激励设计;问卷2基于问卷1反馈的用户信息,测量用户创新行为发生的影响因素,共发放问卷275份,回收210份,有效问卷199份,回收率72%,样本分布见表1。

5研究结果

51信度效度分析

首先采用SPSS 130和AMOS 170进行信度效度分析。结果表明,创新情绪、个体结果预期、创新结果预期、经济信任、信息信任、身份信任、用户创新行为析出高载荷

表1样本数据分布

,研究工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结构效度。为了避免出现变量之间的区分效度较低影响结构方程建模,本研究将创新情绪的7个条目随机分成3部分,用户创新行为的10个条目也随机分成3部分,以避免结构模型中的潜变量仅有一个显示条目所导致的模型不能识别;然后将创新情绪、个体结果预期、创新结果预期、经济信任阶段、信息信任阶段、身份信任阶段和用户创新行为作为因子显示条目,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7因子比其他嵌套模型的拟合效果都要好(见表2),因而可以进行结构方程分析。

52模型拟合与数据分析

表3和图2进一步显示了各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型1中,完全不考虑结果预期,创新情绪对用户创新行为显著相关(β=0236,P<0001);在模型2加入结果预期后,创新情绪与用户创新行为的相关系数减小为0121(p>01)。模型3反映对模型2修正后的拟合度指标有明显改善。因此该模型拟合优度可接受,能较好与样本数据拟合。表2概念区分效度的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

通过表4可以看出,影响用户创新行为的因素包括创新情绪、结果预期和信任。创新情绪与用户创新行为(0254**)呈显著正相关;创新情绪与个体结果预期(0275**)、创新结果预期(0183*)显著正相关;个体结果预期与用户创新行为(0428*)显著相关,创新结果预期与用户创新行为(0065)并没有太强的相关性,研究假设H1、H2a、H3a、H3b分别得到验证,H2b的验证结果不明显。经济信任与信息信任(0282***)呈显著正相关,信息信任与身份信任(0105*)呈显著正相关。研究假设H4a、H4b分别得到验证。身份信任对用户创新行为(0157*)、用户创新情绪(0172*)也有显著影响,研究假设H5a、H5b分别得到验证。

6结论与建议

61研究结论

首先,创新情绪对用户创新行为具有直接(H1)和间接(H2a,H3a)的影响。这表明,创新情绪作用于用户创新行为的两条路径是:建构(直接效应)和动员(间接效应)。从建构角度讲,创新情绪能够型塑基本的用户创新行为,即,如果用户认同企业的目标,并与企业建立了一定的情感链接,用户就会在情感上有所投入,并自主参与创新。从动员角度讲,创新情绪能够促使主体愿意贡献、整合、协作,并引导用户朝自主参与创新的方向发展。一般而言,态度的来源主要有三种,即行为、认知和情感。相比于行为和认知,一个人要在情感上作出改变需要付出更多的心理成本。因此用户一旦产生了创新情绪,更倾向于坚定自己的观点。

本研究认为,通过增加对创新情绪的考虑,相比已有用户创新行为,研究模型显示出更好的解释力(H3a,H3b),而且个体的结果预期对用户创新行为有积极影响(H2a)。即,如果个体对创新有较好的结果预期,认为参与创新可以改善同其他人的关系,他们会以积极的态度进行创新。预期的互惠关系越强烈,用户也更倾向于参与创新。创新用户大多集中在具有较高预期利益的资深用户群体,这是企业需要密切关注的群体。本研究也发现有关创新结果的预期对用户创新行为并没显示出显著性(H2b)。这可能是开放式创新环境对于创新的贡献没有明确奖励机制,而且用户的成熟度还不高。种种的不确定性使用户参与创新的动机不像个体结果的预期更有激励性。

其次,本研究采用社会因素中的信任演进过程来表征情境信心。研究表明,用户处于身份信任阶段,更有可能参与产品创新(H5a,H5b)。情境信心产生于经济信任和信息信任的基础上,然后才有身份信任,也就是说信任的发展必然要经历一个过程(H4a,H4b),而只有达到身份信任阶段才可以显著地增强用户创新行为。传统模式下,创新成果仅由生产商掌控;而在用户创新模式下,生产商对用户开发的产品很少有甚至完全没有控制权。当今社会已是“信息产品”的时代——如软件的价值所在就是源代码,用户可以随意将自制的程序和创意在网络中传播。将创新业务移交给用户可以加速产品开发,更好地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对于管理者的实践启示在于,企业一方面要进一步开拓“人性化”管理取向,促使在用户创新潮流中获得持续优势;另一方面要重视无形契约以及情绪等“软”因素逐渐显示的强大力量,这是让用户成为创新主体、表现出创新行为的关键所在。

62讨论

用户创新行为涵盖了两个要义:一是创新,二是用户。一方面,创新绝不是一种单纯的智力游戏,情绪对创新活动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情绪与创新犹如一对孪生子,密不可分。不同的情绪状态对创新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因此调动有利于创新行为的情绪状态是完全有可能的。另一方面,如何将角色为消费者的用户转变为生产者或创新者,需要在加强与用户的互动过程中,有意识地为其营造情境信心,也即作为商家的“我”,相信你的加入将为产品注入更多智慧。这往往使用户对自身创新结果的预期凌驾于对利益的预期之上。

参考文献:

[1]Benham H, Delaney M, Luzi. A Structured Techniques for Successful end User Spread Sheets[J]. Journal of End User Computing.1993,5(2):18-25.

5研究结果

51信度效度分析

首先采用SPSS 130和AMOS 170进行信度效度分析。结果表明,创新情绪、个体结果预期、创新结果预期、经济信任、信息信任、身份信任、用户创新行为析出高载荷

表1样本数据分布

,研究工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结构效度。为了避免出现变量之间的区分效度较低影响结构方程建模,本研究将创新情绪的7个条目随机分成3部分,用户创新行为的10个条目也随机分成3部分,以避免结构模型中的潜变量仅有一个显示条目所导致的模型不能识别;然后将创新情绪、个体结果预期、创新结果预期、经济信任阶段、信息信任阶段、身份信任阶段和用户创新行为作为因子显示条目,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7因子比其他嵌套模型的拟合效果都要好(见表2),因而可以进行结构方程分析。

52模型拟合与数据分析

表3和图2进一步显示了各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型1中,完全不考虑结果预期,创新情绪对用户创新行为显著相关(β=0236,P<0001);在模型2加入结果预期后,创新情绪与用户创新行为的相关系数减小为0121(p>01)。模型3反映对模型2修正后的拟合度指标有明显改善。因此该模型拟合优度可接受,能较好与样本数据拟合。表2概念区分效度的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

通过表4可以看出,影响用户创新行为的因素包括创新情绪、结果预期和信任。创新情绪与用户创新行为(0254**)呈显著正相关;创新情绪与个体结果预期(0275**)、创新结果预期(0183*)显著正相关;个体结果预期与用户创新行为(0428*)显著相关,创新结果预期与用户创新行为(0065)并没有太强的相关性,研究假设H1、H2a、H3a、H3b分别得到验证,H2b的验证结果不明显。经济信任与信息信任(0282***)呈显著正相关,信息信任与身份信任(0105*)呈显著正相关。研究假设H4a、H4b分别得到验证。身份信任对用户创新行为(0157*)、用户创新情绪(0172*)也有显著影响,研究假设H5a、H5b分别得到验证。

6结论与建议

61研究结论

首先,创新情绪对用户创新行为具有直接(H1)和间接(H2a,H3a)的影响。这表明,创新情绪作用于用户创新行为的两条路径是:建构(直接效应)和动员(间接效应)。从建构角度讲,创新情绪能够型塑基本的用户创新行为,即,如果用户认同企业的目标,并与企业建立了一定的情感链接,用户就会在情感上有所投入,并自主参与创新。从动员角度讲,创新情绪能够促使主体愿意贡献、整合、协作,并引导用户朝自主参与创新的方向发展。一般而言,态度的来源主要有三种,即行为、认知和情感。相比于行为和认知,一个人要在情感上作出改变需要付出更多的心理成本。因此用户一旦产生了创新情绪,更倾向于坚定自己的观点。

本研究认为,通过增加对创新情绪的考虑,相比已有用户创新行为,研究模型显示出更好的解释力(H3a,H3b),而且个体的结果预期对用户创新行为有积极影响(H2a)。即,如果个体对创新有较好的结果预期,认为参与创新可以改善同其他人的关系,他们会以积极的态度进行创新。预期的互惠关系越强烈,用户也更倾向于参与创新。创新用户大多集中在具有较高预期利益的资深用户群体,这是企业需要密切关注的群体。本研究也发现有关创新结果的预期对用户创新行为并没显示出显著性(H2b)。这可能是开放式创新环境对于创新的贡献没有明确奖励机制,而且用户的成熟度还不高。种种的不确定性使用户参与创新的动机不像个体结果的预期更有激励性。

其次,本研究采用社会因素中的信任演进过程来表征情境信心。研究表明,用户处于身份信任阶段,更有可能参与产品创新(H5a,H5b)。情境信心产生于经济信任和信息信任的基础上,然后才有身份信任,也就是说信任的发展必然要经历一个过程(H4a,H4b),而只有达到身份信任阶段才可以显著地增强用户创新行为。传统模式下,创新成果仅由生产商掌控;而在用户创新模式下,生产商对用户开发的产品很少有甚至完全没有控制权。当今社会已是“信息产品”的时代——如软件的价值所在就是源代码,用户可以随意将自制的程序和创意在网络中传播。将创新业务移交给用户可以加速产品开发,更好地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对于管理者的实践启示在于,企业一方面要进一步开拓“人性化”管理取向,促使在用户创新潮流中获得持续优势;另一方面要重视无形契约以及情绪等“软”因素逐渐显示的强大力量,这是让用户成为创新主体、表现出创新行为的关键所在。

62讨论

用户创新行为涵盖了两个要义:一是创新,二是用户。一方面,创新绝不是一种单纯的智力游戏,情绪对创新活动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情绪与创新犹如一对孪生子,密不可分。不同的情绪状态对创新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因此调动有利于创新行为的情绪状态是完全有可能的。另一方面,如何将角色为消费者的用户转变为生产者或创新者,需要在加强与用户的互动过程中,有意识地为其营造情境信心,也即作为商家的“我”,相信你的加入将为产品注入更多智慧。这往往使用户对自身创新结果的预期凌驾于对利益的预期之上。

参考文献:

[1]Benham H, Delaney M, Luzi. A Structured Techniques for Successful end User Spread Sheets[J]. Journal of End User Computing.1993,5(2):18-25.

5研究结果

51信度效度分析

首先采用SPSS 130和AMOS 170进行信度效度分析。结果表明,创新情绪、个体结果预期、创新结果预期、经济信任、信息信任、身份信任、用户创新行为析出高载荷

表1样本数据分布

,研究工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结构效度。为了避免出现变量之间的区分效度较低影响结构方程建模,本研究将创新情绪的7个条目随机分成3部分,用户创新行为的10个条目也随机分成3部分,以避免结构模型中的潜变量仅有一个显示条目所导致的模型不能识别;然后将创新情绪、个体结果预期、创新结果预期、经济信任阶段、信息信任阶段、身份信任阶段和用户创新行为作为因子显示条目,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7因子比其他嵌套模型的拟合效果都要好(见表2),因而可以进行结构方程分析。

52模型拟合与数据分析

表3和图2进一步显示了各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型1中,完全不考虑结果预期,创新情绪对用户创新行为显著相关(β=0236,P<0001);在模型2加入结果预期后,创新情绪与用户创新行为的相关系数减小为0121(p>01)。模型3反映对模型2修正后的拟合度指标有明显改善。因此该模型拟合优度可接受,能较好与样本数据拟合。表2概念区分效度的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

通过表4可以看出,影响用户创新行为的因素包括创新情绪、结果预期和信任。创新情绪与用户创新行为(0254**)呈显著正相关;创新情绪与个体结果预期(0275**)、创新结果预期(0183*)显著正相关;个体结果预期与用户创新行为(0428*)显著相关,创新结果预期与用户创新行为(0065)并没有太强的相关性,研究假设H1、H2a、H3a、H3b分别得到验证,H2b的验证结果不明显。经济信任与信息信任(0282***)呈显著正相关,信息信任与身份信任(0105*)呈显著正相关。研究假设H4a、H4b分别得到验证。身份信任对用户创新行为(0157*)、用户创新情绪(0172*)也有显著影响,研究假设H5a、H5b分别得到验证。

6结论与建议

61研究结论

首先,创新情绪对用户创新行为具有直接(H1)和间接(H2a,H3a)的影响。这表明,创新情绪作用于用户创新行为的两条路径是:建构(直接效应)和动员(间接效应)。从建构角度讲,创新情绪能够型塑基本的用户创新行为,即,如果用户认同企业的目标,并与企业建立了一定的情感链接,用户就会在情感上有所投入,并自主参与创新。从动员角度讲,创新情绪能够促使主体愿意贡献、整合、协作,并引导用户朝自主参与创新的方向发展。一般而言,态度的来源主要有三种,即行为、认知和情感。相比于行为和认知,一个人要在情感上作出改变需要付出更多的心理成本。因此用户一旦产生了创新情绪,更倾向于坚定自己的观点。

本研究认为,通过增加对创新情绪的考虑,相比已有用户创新行为,研究模型显示出更好的解释力(H3a,H3b),而且个体的结果预期对用户创新行为有积极影响(H2a)。即,如果个体对创新有较好的结果预期,认为参与创新可以改善同其他人的关系,他们会以积极的态度进行创新。预期的互惠关系越强烈,用户也更倾向于参与创新。创新用户大多集中在具有较高预期利益的资深用户群体,这是企业需要密切关注的群体。本研究也发现有关创新结果的预期对用户创新行为并没显示出显著性(H2b)。这可能是开放式创新环境对于创新的贡献没有明确奖励机制,而且用户的成熟度还不高。种种的不确定性使用户参与创新的动机不像个体结果的预期更有激励性。

其次,本研究采用社会因素中的信任演进过程来表征情境信心。研究表明,用户处于身份信任阶段,更有可能参与产品创新(H5a,H5b)。情境信心产生于经济信任和信息信任的基础上,然后才有身份信任,也就是说信任的发展必然要经历一个过程(H4a,H4b),而只有达到身份信任阶段才可以显著地增强用户创新行为。传统模式下,创新成果仅由生产商掌控;而在用户创新模式下,生产商对用户开发的产品很少有甚至完全没有控制权。当今社会已是“信息产品”的时代——如软件的价值所在就是源代码,用户可以随意将自制的程序和创意在网络中传播。将创新业务移交给用户可以加速产品开发,更好地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对于管理者的实践启示在于,企业一方面要进一步开拓“人性化”管理取向,促使在用户创新潮流中获得持续优势;另一方面要重视无形契约以及情绪等“软”因素逐渐显示的强大力量,这是让用户成为创新主体、表现出创新行为的关键所在。

62讨论

用户创新行为涵盖了两个要义:一是创新,二是用户。一方面,创新绝不是一种单纯的智力游戏,情绪对创新活动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情绪与创新犹如一对孪生子,密不可分。不同的情绪状态对创新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因此调动有利于创新行为的情绪状态是完全有可能的。另一方面,如何将角色为消费者的用户转变为生产者或创新者,需要在加强与用户的互动过程中,有意识地为其营造情境信心,也即作为商家的“我”,相信你的加入将为产品注入更多智慧。这往往使用户对自身创新结果的预期凌驾于对利益的预期之上。

参考文献:

[1]Benham H, Delaney M, Luzi. A Structured Techniques for Successful end User Spread Sheets[J]. Journal of End User Computing.1993,5(2):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