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荣获3枚一级勋章的47位开国上将功勋榜(二十二)

2014-11-05欧阳青

党史纵览 2014年10期
关键词:野战军参谋长纵队

欧阳青

陈锡联:夜袭阳明堡一战成名的“老虎纵队”司令

1933年7月,陈锡联升任红三十军第八十八师第二六三团政治委员时,只有18岁。到了次年11月,他又升任红四军第十一师副师长。1935年6月至抗战前夕,两年时间内,陈锡联先后交叉担任王牌红四军的第十一师政委、第十师师长,成为红四方面军中最年轻的师级军政主官。

1935年8月初,在川西毛儿盖的一座寺庙里,20岁的陈锡联第一次见到时任中革军委副主席的周恩来。时任红军总政委张国焘向周恩来介绍说:“这是我们方面军最年轻的红十一师政委,叫陈锡联,外号‘小钢炮。”周恩来热情地上前与陈锡联握手,说:“你们四方面军的干部真年轻啊!”

的确,年轻的陈锡联敢打善打硬仗、恶仗,以坚决、果敢、迅猛而著称。“小钢炮”常在关键时刻出奇制胜,发挥关键作用。所以,无论是在红四方面军,还是后来在八路军和第二野战军,陈锡联都被当作希望之星和优秀青年将领来重点培养。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在鄂豫皖苏区历次反“围剿”、川陕苏区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及红四方面军长征中屡建战功,李先念曾称赞他“打仗数第一”。

抗日战争时期,他率部首战阳明堡,夜袭旧关镇,鏖战神头岭,设伏响堂铺,大战狮脑山,破袭平汉路,在一系列战役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指战员们誉为“赵子龙”。

1937年10月,时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七六九团团长的陈锡联,率部夜袭山西省代县的日军阳明堡飞机场,激战1小时,焚毁敌机24架,歼灭日军百余人。此战是第一二九师抗日出兵第一仗,也是八路军第一次大规模摧毁敌机的战斗行动,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军正面战场的对日作战,受到了八路军总部嘉奖。陈锡联因此而名扬全国,1938年4月,被提升为三八五旅副旅长,两个月后,又晋升为该旅旅长。

1940年8月,百团大战开始,在第一阶段作战的破袭正太铁路中,能否控制狮脑山,成为成败的关键。陈锡联奉命和陈赓统一指挥部队与从阳泉进犯的日军旅团进行激战。敌人在飞机和毒气掩护下向狮脑山发起猛攻,陈锡联具体指挥第三八五旅依托阵地坚决抗击,给敌人以重大杀伤,有力地掩护了破路部队翼侧安全。在第二阶段的榆辽作战中,陈锡联又率领第三八五旅在关家垴与日军激战,打出了我军的气势。

解放战争时期,陈锡联指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第三纵队参加了刘邓大军的几乎全部战役,战功显赫,被誉为“老虎纵队”。

在上党战役中,陈锡联指挥第三纵队的前身太行纵队在南进途中,首先攻克襄垣,打了一场漂亮的揭幕战;接着,作为主攻尖刀,勇猛攻克城防设施较坚固的屯留,共毙伤俘国民党军近3100余人。在佯攻长治、积极打援的作战中,太行纵队作为右翼主力,采用“层层剥笋”的办法,白天以冷炮冷枪杀伤敌人,夜间利用棱坎死角接近敌阵地发起突袭,打了一场堪称经典的磨盘垴战斗。

邯郸战役中,陈锡联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三纵队先牵制国民党第三十军,取得了攻克冢王村、击毙敌师长的胜利。与此同时,为争取高树勋的新编第八军战场起义,陈锡联指挥部队采取“围而不打,打而不痛”的战法与之周旋。不久,高树勋在多重压力下,最终率部举行战场起义。后来,陈锡联率部在南下追击战中,又配合兄弟部队歼灭国民党军第三十军残部,为俘获国民党军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马法五做出了贡献。

定陶战役中,陈锡联指挥第三纵队作为左集团主力之一,在围歼国民党军整编第三师残部的激烈战斗中,最终活捉该师师长赵锡田,取得辉煌战果。《解放日报》评论定陶战役:“是继中原我军突围胜利和苏中大捷之后的又一次大胜利。这三个胜利,对于整个解放区南方战线,起了扭转战局的重要作用。”

巨野战役期间,陈锡联指挥第三纵队先后在曹垓、东西蒋庄、张凤集与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第十一师激战。这是晋冀鲁豫野战军与国民党军王牌部队的第一次真正交手。此战胜利后,第三纵队的战果最大。

鄄城战役时,陈锡联指挥第三纵队从鄄城东南实施主要突击,以钳形攻势打开多处突破口,撕裂敌人之间的联系,为歼灭国民党军第一一九旅等部做出了突出贡献。

滑县战役时,陈锡联指挥第三纵队在黑夜中突袭敌纵深,采取猛虎掏心的战术,一举打到国民党军整编第四十一师第一〇四旅旅部门口。在四天五夜的战斗中,始终作为突击主力参战。

巨金鱼战役时,陈锡联指挥第三纵队首先攻克城墙厚实的巨野城;接着,冒雪南下鱼台打援,在野外吃掉国民党军两个团;而后,协同第六纵队在金乡以西歼灭汉奸张岚峰部一个旅;最后,第三纵队乘胜攻克成武县。此役奠定了第三纵队在晋冀鲁豫野战军中头等主力的地位。

在豫北进攻中,陈锡联指挥第三纵队与第六纵队组成攻坚能力最强的战役第三集团,担负起围歼国民党军机动快、火力强、行动狡诈的机械化第二快速纵队的任务。陈锡联采取避敌锋芒、诱敌深入,然后集中兵力聚而歼之的战法,在河南淇县大湖营一带咬住敌人,果断地进行白天攻击,迅速歼灭该敌,创造了以劣势装备歼敌一个机械化旅的范例。

鲁西南战役中,陈锡联指挥第三纵队,与第二纵队联合在羊山集围攻国民党军整编第六十六师,经过12天恶战,全歼守敌,并协助第二纵队俘获敌师长宋瑞珂。羊山集恶战,是刘邓大军经历的最激烈、最残酷的战斗。第三纵队的攻坚能力在血战中得到进一步提高。

千里跃进大别山期间,陈锡联指挥第三纵队作为左路军,在无后方依托的条件下进行了皖西张家店战役,全歼国民党军第八十八师师部及第六十二旅5300余人,取得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以来,首次歼敌一个正规旅以上兵力的重大胜利,对全野战军在大别山站稳脚跟,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淮海战役期间,陈锡联指挥中原野战军第三纵队打了几次关键性的硬仗。他总是亲率各级指挥员抵近前沿勘察,作出周密部署,研究攻坚战法。在宿县攻坚战中,第七旅主攻宿县东门,40分钟即攻入城内;第九旅在西关助攻时,奋勇爆破登城,直插敌纵深,对主攻方向起了积极配合作用。在双堆集围歼战中,第三纵队参加西攻击集团,第七旅与国民党军第十军多次争夺马围子,血战7昼夜,全歼马围子守敌。最后围剿黄维兵团残部时,第七旅活捉黄维。

1949年2月,中原野战军第三纵队主力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一军,陈锡联升任第二野战军第二兵团司令员,下辖第十、十一和十二军。

渡江战役时,第十二军、第十一军先后突破安徽枞阳县铁板洲、鸭儿沟、玉板洲等处的国民党军长江防线,随即展开千里追击,直插浙赣线,行程750多公里,共歼国民党军6万余人。第十军围困并解放安庆,作为第二梯队渡江后,担负封锁、维护长江沿岸交通的任务。

重庆战役时,第十一军作为战役左集团的主力尖刀,先从正面突破敌“川湘鄂边防线”,由彭水以北强渡乌江,为歼灭宋希濂、罗广文集团做出突出贡献。第十二军作为侧翼尖刀之一,在酉阳以西强渡乌江,协同第十一军行动。之后,第十一军从綦江直插重庆南岸并强渡长江,担任主攻解放了这座西南重镇。第十二军从江津间渡过长江,向璧山前进,又直取白市驿,封锁机场,为解放重庆创造有利条件。

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之初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之前,陈锡联和许世友一样,成为开国上将中的政治常青树。陈锡联这位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先是当选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之后在扩大的八届十二中全会上递补为中央委员,又连续当选3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当选2届中顾委常委。他还断续当选3届全国人大代表,被连续任命为2届国务院副总理;此外,陈锡联当选过中央军委常委,还曾履行了一年时间的中央军委副主席职务,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

陈士榘:建功平型关豫东创辉煌

第三野战军第八兵团司令员陈士榘的革命资历在开国上将中比较有特色。他是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并坚持井冈山斗争的战将之一。他在参加秋收起义之前,是北伐军战地护士训练班的学员,受到过宋庆龄、何香凝的接见与鼓励。秋收起义时,他是起义主力——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的战士。秋收起义后,陈士榘在位于浏阳文家市的部队营地执勤时,第一次见到了起义领导人毛泽东。他虽然久闻毛泽东的大名,但却不认识毛泽东。出于警惕和责任心,陈士榘让毛泽东接受盘查。正僵持时,起义军副官杨立三走了过来,他认识毛泽东,于是毛泽东才得以进入营区,与起义总指挥卢德铭见面。对于陈士榘,毛泽东非但没有批评,反而表扬他的革命责任心强。从此,陈士榘的一生便与毛泽东结下了不解之缘。三湾改编以后,陈士榘担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第一营第一连第一排班长。不久,陈士榘还成为第一连第一批入党的战士之一,毛泽东亲自参加了陈士榘等战士的入党宣誓仪式。

1927年11月中旬,工农革命军第一营攻占了湖南省茶陵县城。28日,遵照毛泽东的指示,建立了中共茶陵县委和工农兵政府。这是湘赣边界建立的第一个红色革命政权。县政府常委由3个工农兵代表组成,陈士榘作为士兵代表当选。毛泽东笑着对陈士榘说:“你做了县太爷了,你也是个山大王哩。”

这么多第一,形成了陈士榘革命早期的荣耀与特色。陈士榘以参谋工作起步,他在参谋长的岗位上具有战略眼光,不是被动执行命令,而是很主动地提出建议,从而有效辅助了军事主官的决策。

1930年初,陈士榘任红四军第三纵队司令部参谋。从这时起,他就与参谋工作结缘。从纵队参谋处长到红三十四师参谋长,从红一军团司令部机关教育科长到侦察科长再到作战科长,一直到中央红军进行长征前夕,陈士榘有近5年时间的机关工作经历。长征胜利到陕北后,他又从红一军团第四师参谋长晋升为红三十军参谋长,干了有一年多时间。这些都为陈士榘日后成为我军著名的参谋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红军时期,在当教育科长时,陈士榘连续举办了3期骨干训练班,重点进行射击训练。在第二、第三次反“围剿”作战中,经过射击训练的这些骨干发挥了很大作用。当作战科长时,陈士榘参与拟定红一军团在第四次反“围剿”中的作战计划,为红军在黄陂、东坡和草台冈地区连战告捷做出了贡献。

长征途中,陈士榘任红一军团教导营营长。毛泽东将打前站、察民情、摸敌情、探路情、扎营房等先遣任务交给陈士榘,并戏称他为“设营司令”。四渡赤水前,陈士榘奉命指挥教导营和军委工兵队联合在贵州的茅台镇架起两座浮桥,铺设了一个徒涉场,受到毛泽东的赞扬。四渡赤水后,毛泽东设计佯攻贵州,实进云南,派陈士榘夺取贵州城西的定番小镇。陈士榘采取“巧借敌旗,轻取定番”的计谋,在进军途中,用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旗,迷惑了侦察的敌机和守城的国民党团匪,然后指挥部队占领该城。毛泽东高兴地说:“陈士榘用兵得法,他也跟敌人搞名堂哩!”

长征胜利后,到1949年2月全军统一整编前夕,陈士榘大多工作在中、高级参谋长岗位上,期间,他也曾担任过军级以上主官。抗日战争期间,陈士榘先后担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三四三旅参谋长、晋西独立支队支队长、第一一五师参谋长、滨海军区司令员,主要辅佐开创山东根据地的主将陈光、罗荣桓。解放战争时期,陈士榘既当好陈毅、粟裕这两位华东战略区主帅的参谋长,又担任兵团司令员,经常指挥部队作战,名气越打越大,战功越来越多。

1937年9月25日,平型关大战时,作为旅参谋长的陈士榘,被调到师指挥部,履行师参谋长的职责,辅助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进行战斗指挥。战前到平型关现地勘察时,陈士榘一边回想侦察分队报告的情况,一边对照地图观察实地地形。他发现从关沟至东河南镇长约13公里地段的地形很特别。这里沟深道窄,沟谷的两侧有高地、有缓坡,既便于观察、隐蔽和部署兵力,又利于发挥火力和展开突击,是一个伏击作战的理想战场。随后,陈士榘把自己的建议向林彪、聂荣臻作了汇报,并得到采纳。24日夜,陈士榘带着参谋人员冒雨在崎岖的山道上疾进,提前赶到石灰沟南山头的师指挥部。次日拂晓,雨停放晴,陈士榘全神贯注地观察部队的前哨阵地、埋伏位置等,做好战斗打响前的最后准备。

11月4日,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三四三旅在山西省昔阳县广阳镇设伏,袭击日军第二十师团一部。时任第三四三旅参谋长的陈士榘指挥第六八六团担负主攻。经4小时激战,我军共歼敌近千人。第一一五师赢得了首战平型关大捷之后的第二次大捷。广阳伏击战的另外一个收获则是陈士榘在广阳镇亲手抓住了一个负隅顽抗的日军士兵。参谋长亲自捉俘虏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镇子,大家都争先恐后地跑来看。因为这是八路军捉到的第一个日本俘虏,而且是八路军高级指挥员捉到的第一个日本俘虏。

1941年11月5日下午,在沂蒙山区著名的“留田村大突围”前夕,时任山东军政委员会书记、第一一五师政治委员的罗荣桓紧急召开师部高级干部会议,先让师参谋长陈士榘客观冷静地分析敌我情况。陈士榘指着挂在墙上的军用地图,说:“目前四面八方都有日伪军,最近的一路,现离留田只有5里地,最远的一路,也不过15里。严峻的现实表明,只能有一种选择,就是今晚必须突围。”到底从哪个方向突围出去呢?会场上众说纷纭。罗荣桓综合陈士榘分析的情况,结合大家的意见,果断决定:向南边空虚的日军大本营方向突围。

天黑以后,陈士榘协助罗荣桓率作战科、侦察科和师特务营1个连为先导,在日伪军重兵包围的缝隙中腾挪闪避,迂回穿插,迅速隐蔽地通过三道封锁线。当晚,山东党政首脑机关和第一一五师师部等也安全转至黄埠前地区。这样,山东八路军终于突破日军多路、多梯队的“铁壁合围”大“扫荡”,绝路逢生,化险为夷。

1946年12月中旬,在华中野战军与山东野战军会合以后进行的第一次著名战役——宿北战役中,陈毅采纳了陈士榘的建议,集中兵力,东西对进,打歼灭战,求歼由宿迁进攻之国民党军。15日,粟裕和谭震林指挥东路部队,陈士榘和唐亮指挥西路部队,如两把利剑,钳形合击敌整六十九师。激战至19日,我军全歼敌整六十九师师部和3个半旅及整十一师一部,共计2.1万人。宿北战役开创了解放战争初期全歼国民党军整编师的范例,初步取得了大兵团协同作战的经验,对尔后华东战局的发展有重要影响。12月26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社论,称这一战役是华中解放区空前的大胜利。

12月底,中央军委采纳陈士榘与唐亮的建议,决定进行鲁南战役,并指示华东军区“要打一个比宿北战役更大的歼灭战”。

1947年1月2日,鲁南战役正式打响,我华野主力与敌整二十六师、整五十一师等激战至20日,歼敌共5.3万人。鲁南战役,创造了华东野战军在一次战役中歼敌2个整编师和1个快速纵队的先例。

2 月20日,我军发起莱芜战役。陈士榘协助陈毅、粟裕拟订了3个作战方案,中央军委批准了华东野战军的第三方案,即以一个纵队在南线迷惑敌人,主力北进寻歼李仙洲集团。至23日,仅用3天时间便歼敌7个整师,共5.6万人。

4月22日,陈士榘和唐亮直接指挥华野4个纵队发起泰安战役,激战4天,全歼国民党军整编第七十二师,计2万余人,收复了泰安。5月中旬,陈士榘作为华东野战军参谋长,又协助陈毅、粟裕组织指挥了孟良崮战役。

7月初,华东野战军外线兵团组成,展开配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战略行动。9月,陈士榘和唐亮直接指挥华野外线兵团的3个纵队进行沙土集战役。经3天战斗,全歼国民党军整编第五十七师近万人,沙土集战役是华东野战军外线兵团转入进攻后的第一个胜仗,意义非凡。

1948 年3月7日,中央军委批准陈(士榘)唐(亮)、陈(赓)谢(富治)两兵团的4个纵队发起洛阳战役,战役由华东野战军参谋长陈士榘、政治部主任唐亮统一指挥。9日,外围战斗打响,战至14日晚,全歼洛阳守敌2万余人。

6月至7月,在豫东战役中,陈士榘和唐亮直接指挥华野2个纵队进行该役第一阶段的开封战役,歼灭国民党军整编第六十六师等部3万人。接着,又参与指挥了该役第二阶段的睢杞战役。

11月6日,在三大战略决战之一的淮海战役中,陈士榘协助陈毅、粟裕制订了《淮海战役攻击命令》。战役第一阶段,陈士榘受命指挥6个纵队向西猛烈追击黄百韬兵团。战役第二阶段,黄维兵团被中原野战军围于双堆集。12月15日,陈士榘统一指挥中野和华野6个纵队,作为主攻的南集团,将被围19天之久的黄维兵团彻底歼灭。战役第三阶段,在围歼杜聿明集团时,陈士榘协助粟裕不分昼夜在作战室坐镇指挥,对战役的全胜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9年4月下旬,陈士榘率领第三野战军第八兵团作为东突击集团参加了渡江战役。部队打过长江后,第八兵团随即乘胜解放南京,把红旗牢牢地插在国民党总统府的门楼上。

***********

到本期为止,本刊陆续介绍了45位荣获3枚一级勋章的著名开国上将,他们在烽火连天、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以及以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岁月中,为新中国的发展、壮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他们所荣获的3枚一级勋章也永远载入中国革命的光辉史册。除了这45位开国上将之外,谢富治、黄永胜2位上将也曾荣获过3枚一级勋章,但他们在历史的考验面前迷失了自我,走向了反面,因进行反革命活动,对人民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后来被依法褫夺了所获得的3枚一级勋章。

如今,所有荣获3枚一级勋章的开国上将都已离开人世。

作为革命后辈,我们无疑要认真学习、继承和弘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的历史功勋、优良传统和革命作风,牢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永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牢记坚决听党指挥是强军之魂,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听党的话、跟党走,确保部队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永葆人民军队的性质和本色。要着眼国际战略形势和国家安全环境的发展变化,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确保部队能打仗,打胜仗,做到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使中国人民解放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坚强柱石。

(责任编辑:徐嘉)

猜你喜欢

野战军参谋长纵队
动画IP《海底小纵队》推出大电影
珠江纵队在中山成立
《粤中纵队之歌》情景歌舞剧牵动阳春观众心
消失的铁三连
韩国防改革取消野战军编制
“野战军”父亲
为什么企鹅以一列纵队行走?
新四军参谋长亲临省府催军饷
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共中央如何统一各根据地军事力量
王维国当好防灾决策“参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