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侠骨柔情——评《李胜春的诗》

2014-11-05赵树发

辽河 2014年10期
关键词:侠骨营口青藤

赵树发

诗歌的阅读障碍在于:诗歌的情境蕴含着许多个人密码。如果不了解李胜春,解读他在花甲之年的这些感悟显然是艰难的,尽管他的诗并不晦涩。

李胜春,男,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活跃在营口诗坛的一线诗人。他的诗大气、开阔,有一种势不可挡的气势。那个时候我在诗歌上还刚刚起步,在盘点营口诗歌时,一下子就被他的《向大海》所吸引,继而记住了他的名字。在之后的交往中,我越来越感觉到他人如其诗,诗如其人。生活中,他的豪迈张弛有度,他的霸气有理有义,就像他的诗歌有理有据一样。他是那种“急先锋”式的人,即便是年逾花甲,他依然还是个“老愤青”,像个战士一样。

我所以如此详细地介绍李胜春这个人,当然和我点评他的这组诗有关。这便是:我看到了他侠骨背后的柔情。

这组诗的主要篇章应该是纪念他的亡妻的。那个让他魂牵梦绕的人在他的生命里留下了挥之不去的爱恋。我清楚地记得,她是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里告别人世的,是我们几个诗友,抬着她的灵柩,踩着厚厚的积雪,把她送往思念之路的。“一场暴风雪,突然/在一个宁静祥和的黎明降临/定格了我荒凉的画面/掩埋了我五彩缤纷的希冀/就这样无所准备/冬天匆忙地走来了,令我无法回避/将我置身于寒冷、无助和贫瘠的境地。”那个时候的李胜春,是一颗挺拔的树,内心的脆弱还经得起风吹草动。转眼之间已经将近二十年了,“坎坷而漫长的距离/它将耗掉我多少支撑生存的信心/还会透支我仅有的那点信念和勇气/沮丧,无奈让我诅咒不尽人意的季节交替。”人近老年最显著的标志就是怀旧。曾经的苍松翠柏如今变成了青藤、老树,其间一定有岁月的留痕印在外面,一定有阳光的温情藏在里头。“蝶已化蛹,蛰伏于季节的龟裂/失去了个性的张扬/喃喃呓语,甜蜜且含蓄/树梢一声清脆的雀鸣/倏然滑落一串略带酸涩沉重的叹息……”

开篇的《青藤·老树》读得我痛楚而又心酸,我看到的是一个曾经的硬汉孤苦无助诉说:“花会随季节而枯萎/树依着时光会老去/不朽的却是两条根啊/在心中紧紧地拥抱着/——那片喋血晚霞。”在之后的几首诗里,“喋血晚霞”这个词又出现了两次,我想这一定是他痛彻心扉的人生感悟,绝非理屈词穷。作为诗人,他不是词语贫乏的人,事实上,他的文字灵动,跳跃,即便是自己“捏合”的词,也不显生硬。《枫红·秋思》是这组诗中最温情的一首,每行句子都很长,一个孤傲的老人如泣如诉的样子跃然纸上,很有画面感。《寻你》已不见当年的执着,语气也舒缓了许多,但仍然有隐隐约约的霸气:“当有一天,我老了/我会带上你,我永世不变的唯一/不用再伫立峰顶做千年的期待/也不必再化蝶追逐生死相依/寻一处没有病痛和疲惫的憩园/共同栽种祥和与温馨。”《重逢·花甲》是这组诗的结尾,可以说恰到好处,因为一番诉说之后,作者的内心已经释然,像一个哲人一样,把生活当中的美好重新又捡拾起来:“现在的我仍心存童真/不时地在生活的尘埃中作别/泪水、吹嘘和喟叹/把或近或远的那点东西/慎重拾起,悉心把玩……”

猜你喜欢

侠骨营口青藤
聪明的猴妈妈
茄子花
聪明的猴妈妈
“河风海韵·醉美辽河”全国诗歌大赛获奖名单
醉美辽河,流进我梦想的城(组诗)
夜酌
纪念毛泽东诞辰124周年
生命中的“青藤”
善待勒身的青藤
智大侠独闯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