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砚台
2014-11-05吴亚原
吴亚原
父亲喜欢舞文弄墨,尤其喜欢美术字和人物肖像画。父亲高兴的时候,字写得龙飞凤舞,抑郁的时候,字写得毕恭毕敬。
父亲的书写工具不外乎纸、砚、笔、墨,父亲最宝贝那个黑不溜秋的砚台。
父亲平时很少用它,逢年过节才拿出一用,用后会将砚台洗干净,轻轻擦干,收在写字台的抽屉里,锁起来,不让谁碰一下。
那年端午节,父亲铺纸研墨正写对联,恰逢村民请父亲开证明,趁父亲离开,我偷偷地溜了进去,拿起砚台一看,左方刻有图案,一位古代老头悠闲地坐在树下,四周磨得油光铮亮,也没什么好看。
我正把砚台放回原处,父亲拍了下我的头凶巴巴地说,丫头,这是你能动的吗?
我看着凶巴巴的父亲,一言不发。
那以后,父亲更加呵护砚台,轻易不拿出来,写字画画皆用普通砚台。
那一年,全国山河红遍。时代变了,人们不知所措,兴奋的有,茫然的多,担惊受怕的也不少。
那晚,父亲脸色不好,一进家门说,扫四旧开始了,得把书、文物之类藏起来。
夜深人静,父亲在后房悄悄地挖了个地窖,将砚、书籍之类放进去,然后,将地板复原。
此时,远处传来几声狗吠,月亮很大很圆,显得有点怪异。
几天后的清晨,村大会堂后面的空地上,燃起熊熊大火,抄来的物品付之一炬,其中不乏我家的东西。
好在父亲耍了个小聪明,将二十几本书零乱地放在书架,笔筒什么的书写用具仍放原处。
红卫兵小将还是找上我的父亲,语气咄咄逼人,你不是有个砚台,上面有老子云游图,我见过,那次,你正在磨墨。
心痛啊,砚台被我家丫头敲碎了,不信你可问问她。不习惯说谎的父亲,眼神有点躲闪。
正好我进去,小将问我,砚台是你敲碎的?我愣了愣,看了父亲一眼,马上明白了他的意思,我轻轻点了点头。
小将目光犀利,盯着我说,丫头,你可别撒谎,如查出来,看怎么处理你。说完悻悻而去。
父亲逃不过这一劫,小将念念不忘父亲的砚台,大有不达目的誓不罢手的样子。村子里墙壁上,父亲画的人物肖像画,“诸葛亮”、“花木兰”等古代英雄,虽被石灰水涮白,但罪证犹存。
“毒草”必须铲除,父亲被隔离询查,受尽了折磨。小将多次逼问砚台之事,怎奈父亲牙关紧咬,铁了心不透露半字。
红卫兵无可奈何,将父亲戴上高帽子示众游街,父亲的神情出奇的冷静。
那一年,村边河床干涸了,宛如流尽了泪水的母亲。
艰难的日子过去了,父亲将算盘打得噼哩啪啦,把帐目做得一字不差,父亲拿笔的手有点拙,但仍旧好这一口,将字写得行云流水。
若干年后,我问父亲,那个让您受尽折磨的砚台呢?
老祖宗的物品,我哪敢丢弃。
爹,让我瞅一瞅,也长点见识。
好,爹这就让你看,可得小心哦。
父亲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红布包,轻轻地一层层展开,只见砚台玲珑光洁,并有隐隐纹路,如山水、星斗、云月般花纹。砚台左首的老子云游图,形象逼真,惟妙惟肖。砚的背面几位仙女在云中飞翔,栩栩如生。
宝贝!我脱口而出,遂用手去抚摸。
这是国宝,不能乱动的,敲碎了咋办?父亲轻轻地推开我的手。
爹真是的,当我小孩?那您收藏好,免得出差错。
丫头,砚毕竟不是私有财产,当年无意中,在废弃荒墓里发现它,我收藏起来,不过,我早就作了打算,给它安排个好去处。。
爹,有啥好去处?您说来听听。
这个,以后你会知道的。父亲卖起了关子。那以后,我们再也没见过这方砚台。
二十多年后的清明,春光正好,一家人去父母坟上加土,祭拜完父母,顺道去市博物馆参观,陈列文物的橱窗里,一方砚台似曾相识,将我吸引,仔细一看,上书:宋朝歙砚,此砚出自江西婺源,细润如玉,发墨如泛油,磨之无声,久用不损笔毫。
再看捐赠人,是父亲的名字!一家人相拥而笑,此时,父亲的形象仿佛就在我的眼前,我迎上前去……我的可敬可爱的父亲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