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山纪委:努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2014-11-05侯美彪
侯美彪
今年以来,雷山县纪委监察局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通过随机调研、个别走访、民情回访、问卷调查、领导接访等多种方式听取群众意见,针对大家反映的突出问题,采取六大举措,筑起“e”路阳光,努力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受到群众普遍好评。
第一招:成立民生监督特派组,打通监督上的“最后一公里”。全县建立民生监督特派组8个、民生监督责任区16个、村务监督委员会163个,实现乡镇、村(居)、社区全覆盖。特派组49名纪检干部和163名村级监督员通过受理基层群众信访反映教育、就业、社保、医疗等民生领域中党政干部的违纪违法问题,特别是贪污、截留强农惠农专项资金,村务管理不民主、财务管理不公开,村干部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欺压群众等问题,推动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经常化、制度化和长效化。
第二招:推行“摇号”查作风督效能访廉洁工作,打通作风上的“最后一公里”。设计制作了“摇号”专用软件,购置执法记录仪8台,定期“摇号”查访,针对干部职工中存在的“庸、懒、散、慢、浮、冷、硬、横、推、拖” 等现象,采取明察暗访等方式进行曝光,强力推进作风监督常态化。今年1月至6月,全县通过“摇号”查访共查处25人,其中给予党政纪处分5人,组织处理20人(责令书面检查10人,诫勉谈话 4 人,通报批评6人),有力推动机关工作作风的转变。
第三招:坚持“七必访”,打通感情上的“最后一公里”。全县212名民生特派监督责任区干部和村监督员每周至少利用2天时间深入群众,主动上门走访,全面了解掌握村情民意,做到“提人知情、提情知人”。明确责任区内的小姓户必访、贫困户必访、产业户必访、返乡户必访、民生项目资金受益户必访、教师必访、离职老党员老干部必访。实行限时办结制度,简单的问题当场答复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问题做好记录,在每周一召开的民生监督特派组例会上研究,确保群众反映的每一个问题都有人管、有人查、有结果。
第四招:开展民生监督“地网”行动,打通能力上的“最后一公里”。 针对群众反映不法商家涉嫌套取国家家电下乡补贴的问题,开展雷山县民生监督地网行动(家电下乡专项)入户抽查,共成立8个调查取证组,用8天时间完成全县8个乡镇、163个村(居)委员会,9767件家电下乡电器,涉及247万元的补贴资金入户调查工作。共核实家电6452件163.63万元,占总补贴的66.23%。其中,不属实的家电2042件51.45万元,占实核家电补贴的31.44%。
第五招:实行双语办公,打通沟通上的“最后一公里”。针对全县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4%、很多老年人听不懂汉语的现状,利用双休日或夜间,请苗语老师给干部进行苗语课堂培训;组织县苗学会的老师编写《常用苗语100句》1200余本,印发给干部自学;由单位的“苗语骨干”对不懂苗语的干部进行“传、帮、带”,把“双语”干部放在前沿服务等,积极推行“双语办公制”,大力宣传惠民政策,听取群众诉求,消除干群之间的沟通障碍,深受群众欢迎和称赞。
第六招:全面推进网上为民服务建设,打通服务上的“最后一公里”。开通“阳光雷山”网站,将农村群众应当享受的农低保、一事一议、退耕还林、农机具补贴、良种补贴等惠民政策全部公布在网站上,方便群众实时查询惠民政策和惠民资金兑现落实情况。在乡镇政府所在地和人口比较集中的村寨安装了12个阳光惠民资金终端监督查询平台,群众在家门口就可查阅惠民资金兑现落实情况,真正把服务工作做到位、做到家,做到直接服务群众“零耽搁”、“零隔阂”、“零误解”。(作者系雷山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 责任编辑/哈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