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游扮靓息烽乡村

2014-11-05胡亮

当代贵州 2014年25期
关键词:红岩葡萄村民

胡亮

8月22日上午十点,彩旗飘扬,人头攒动,“2014息烽第八届红岩葡萄沟乡村避暑节”在息烽县小寨坝镇红岩村文化广场隆重开幕。正当初秋的凉爽时节,前来游览的人群往来如织,络绎不绝。

来自重庆的张先生是一名司机,每年他都会来息烽好几次,每次他都会载一批当地的游客前来度假旅游。“每次来都有变化,感觉很惊喜。”红岩葡萄沟这几年发生的变化,张先生看在眼里:“路硬化加宽了,报名来这边的游客越来越多。”

作为2014中国·贵阳避暑季的系列活动的组成部分,红岩村还将举办垂钓比赛、“灵秀息烽”摄影展、“放飞梦想”航模展、“爽爽乡居”避暑体验、自驾入园采摘以及文化广场车展等多项丰富多彩的活动。游客来这里,不仅能品尝香甜可口的水晶葡萄,入住黔北民居风格的乡村旅社,体验酿制葡萄美酒的乐趣,还能组团参与各项活动,感受息烽美丽乡村的独特魅力。

夯实基础优化环境

自开展“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以来,息烽县因地制宜,统筹安排、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六项行动计划。

在养龙司镇幸福村吏目田组,65岁的村民皮荣东告诉记者,家乡近几年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村里交通不通畅,垃圾无人清理以致乱扔乱放,生活非常不方便;现在,水泥公路不仅联通了各村各组,而且还实现了户对户的交通直达。

如今,皮荣东还担负着全村的卫生保洁工作。“虽然工作很辛苦,工资很低,但是每当看到干净美丽的家园时,心里还是感觉很踏实愉快。”在皮家二层楼房前,皮荣东侃侃而谈。

“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老百姓的关心,没有好的政策支持,我们农民的日子也不会过得这样红红火火。”聊到当前国家发展农村的政策,皮荣东心怀感激。

按照建成环境优美的小康寨的要求,幸福村按计划对农户的庭院进行了整治。为了鼓励村民们积极参与“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的创建行动,镇政府决定只要庭院整治中花池面积达到10平方米,葡萄架占地达到40平方米,镇政府将给予达标户每户7500元的补助。皮荣东家即是其中之一,获得了政府7500元的庭院整治补贴。

“建设‘美丽乡村,应该群策群力,最大程度地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美丽乡村创建的‘生力军。”幸福村村支书何松说,村里非常重视对党和国家政策的宣传,让村民们知道建设美丽乡村是和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工程。

在小寨坝镇红岩村,为了尽快发展壮大葡萄园区产业,打造避暑观光旅游,红岩葡萄种植园区已配套建成一座面积为6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并修建了800米的采摘观光步道和200米的观光长廊。目前已完成投资16400万元,200米的道路得到硬化加宽。

除开展“小康寨”计划外,息烽也渐进推动“小康房”建设。家住永靖镇立碑村的村民秦久发,最近回到家帮助打理新房建设。他介绍,去年,村里对他家老房子3层楼顶进行立面整治;今年,他家新修面积为500平方米的5层楼房也已实施了外墙亮化。永靖镇副镇长刘力剑说,今年永靖镇将放宽条件,按照酒店标准,重点建设50户小康房,以与本地发展乡村旅游需求相适应。

产业引领富民增收

路通了,房美了,美丽乡村的创建更需要带动群众发家致富。“只有村民们对生活的满意程度得到整体提升,我们的工作才算真正落到了实处。”小寨坝镇人大主席卫祥认真地说。去年以来,结合原有的产业基础和区位条件,息烽共启动3个现代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的创建工作。到今年,3个园区已全部被列为省级示范园区。

小寨坝镇红岩村位于息烽县红岩葡萄种植示范园的核心区,全村总面积12平方公里,耕地992亩,可开发荒山约15000亩。

41年前,村民曾庆斌从遵义带回11株葡萄苗,开启了红岩村葡萄种植的历史。独特的红壤地质和适宜的气候条件,使红岩出产的水晶葡萄含糖量较高,入口香甜。近年来,由于葡萄种植经济效益可观,红岩的葡萄种植规模越做越大。到如今,园区种植面积已达10800亩,挂果约6000亩,预计今年产量将达到1000万斤,可望实现产值5000多万元。

卫祥介绍,红岩葡萄种植示范园采取“支部+协会(合作社)+农户”的管理模式,统筹村民葡萄种植的产、供、销,实现村民集体的发家致富。2013年,红岩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600元,红岩葡萄种植示范园也入围贵州省100个现代农业高效示范园区。

作为贵阳市城镇一体绿色“菜篮子”保供基地,养龙司镇幸福村、堡子村、灯塔村等开展蔬菜种植由来已久。养龙司镇抢抓发展机遇,积极利用本地的地理气候条件,在农产品种类、上市季节、质量安全及产销成本上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今年,位于该镇的息烽蔬菜现代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入选省级示范园区。

养龙司镇经济发展办主任皮仕山介绍,2012年9月,经贵阳市农委专家的推荐,贵州土包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落户蔬菜园区,规划建设现代生态高效蔬菜示范园1000亩。

因地制宜,土包子公司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目前已有4个合作社成为公司成员,每个合作社承包120余亩蔬菜,公司统一进行撒种育苗后,合作社领取菜苗,自行安排时间开展移苗、栽种、除草、收摘等工序,组员不仅增加了收入,还可以就近工作照顾家庭。

截至今年7月,该蔬菜产业园区共完成投资5340万元,流转土地1000亩,建成5000平方米育苗中心及500平方米有机肥发酵车间。土包子公司承建的冷链设施和展示中心已完成工程量的90%。园区平均每月吸纳当地农民100余人打工,工人月平均工资1500余元。这极大的带动了该镇蔬菜产业的发展,为本地村民的增收致富提供了有力保障。

乡村旅游后劲十足

在息烽美丽乡村示范点的采访,让记者感受最深的是这里的产业打造、基础设施建设都不是孤立的,最终都指向了发展本地的乡村旅游。

家住小寨坝镇红岩村的村民费远荣这几天格外地忙碌,她的家就位于避暑节开幕式举办地红岩村文化广场旁边。近年来红岩村立足产业发展乡村旅游,以种植葡萄为亮点,跳出葡萄卖葡萄,避暑游、观光游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费远荣敏锐地发现了潜藏的商机,于2006年开办了在本地规模较大的“葡香园”客栈。

“这几天举办避暑节,外地游客很多。昨晚客栈就接待了20多桌,再加上住宿,一天就能挣6000多元。”费远荣高兴地告诉记者。去年,她家客栈接待游客5000多人次,一年收入达11万元。

截至目前,小寨坝镇采取以奖代补方式,资助农户30多万元,发展乡村客栈65家,其中乡村精品客栈4家,农家乐9家,有床位510个、餐位1300个。通过举办一年一度的红岩葡萄节,向市场推出葡萄和乡村休闲旅游产品,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葡萄采摘观光、乡村旅游接待的服务体系。今年2月,小寨坝镇红岩村入选贵州省乡村旅游示范点。

在永靖镇立碑村,由于毗邻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气候好,交通便利,很适合发展乡村旅游。已建成乡村客栈56家、床位870个,农家乐21家、餐位3200个,成为息烽接待能力最强的乡村旅游示范点。

今年4月,省委书记赵克志在息烽县调研时,曾嘱咐息烽要打造村庄美、产业美、精神美、环境美的美丽乡村。四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息烽广大党政干部戮力同心,谱写“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的新篇章。美丽息烽正以她的崭新面貌,欢迎八方游客的到来。 (责任编辑/黄莎莎)

猜你喜欢

红岩葡萄村民
传承好红岩精神 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葡萄熟了
当葡萄成熟时
非暴力
地球村民们的笑容
周恩来的红岩岁月(三)
周恩来的红岩岁月(二)
《红岩》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