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九大国家级新区缔结绿色发展联盟

2014-11-05彭美玉王庆

当代贵州 2014年23期
关键词:新区绿色生态

彭美玉 王庆

作为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4年年会重要的系列活动之一,贵州贵安新区承办的“绿色新区创新发展论坛”成为一大亮点。不仅首次以论坛的形式将九大国家级新区的领导聚集进行互动,同时还发起成立了“国家级新区绿色发展联盟”,共同签署了《国家级新区绿色发展联盟倡议》。

国家级新区是中国政府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规划,承担着探索改革开放新路子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任务,肩负着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中引领和示范的使命。

截至2014年6月底,我国已有九大国家级新区,包括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甘肃兰州新区、广州南沙新区、陕西西咸新区、贵州贵安新区和青岛西海岸新区。

虽然九大国家级新区在承担探索改革开放新路子和促进区域发展的任务上,都有不同的发展战略定位,但坚决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切实转变以创新驱动为主的绿色经济增长方式,却成为九大新区共同的选择。

在“绿色新区创新发展”论坛上,九大国家级新区从实践到理论再到行动,对新区需要通过“绿色创新”加快发展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并达成三大共识:国家级新区可持续快速成长,需要绿色创新;国家级新区真正做到作表率,需要绿色创新;国家级新区加强合作、共同探索发展新方向,需要绿色创新。

对于国家级新区未来的发展,九大国家级新区的官员不约而同地将“绿色发展”作为重中之重,一致认为要将绿色转型、绿色增长作为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要把发展绿色科技作为引导绿色产业的源动力;要用体制机制和政策法规保障绿色产业发展的持续性;要深度培育符合绿色发展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模式;要深入开展区域间绿色发展交流与合作。

说起此次联盟的成立,气候组织大中华区总裁吴昌华说,希望通过充分发挥国际组织的资源优势,把更好的国际国内资源注入到新区绿色发展联盟这样一些平台,同时,通过推动新区与国际社会更多的沟通和交流,让国际社会更好地去理解中国在区域绿色创新发展这个领域的思考和实践,通过增进相互了解寻求双方的进一步合作,推进全球发展。

贵州省委常委、副省长、贵安新区党工委书记秦如培说,在“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新形势下,国家级高新区需要加强交流,分享发展经验,来共同展望、探讨今后的发展远景。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绿色发展联盟的缔结,将凝聚起更多国际业界同行、研究机构和商界的力量,共同推进区域创新,实现生态文明引领绿色发展和区域转型升级。(责任编辑/晏 青)

【链 接】

在“绿色新区创新发展”论坛上,九大国家级新区负责人分享了在推动绿色发展过程中的思路和经验,共同探索新区绿色发展之道。

马长青(贵州省贵安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

“三生融合”

打造世界生态文明样板城市

每个新区资源不一样,在承担国家战略使命和发展路径上也不一样。就我们来说,国家赋予三大使命:一是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二是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三是生态文明示范区。如何在这张白纸上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我们全面采用低冲击开发模式最新理念和最新技术,构建最可靠的生态屏障,建立最安全的生态制度,严格保护自然山水环境和开放绿色空间。坚持走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构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城市空间,努力打造世界生态文明样板城市。立足生态优先,贵安新区在产业的选择上小心慎重,盯住环境友好型产业,以信息化引领“四化”提质提速发展,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重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服务业和现代农业,打造现代产业聚集区;全面发展健康产业,打造“科技绿谷”。

希望借助此次论坛,在探索新区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以及路径上,在形成合作共享的机制上,能够凝聚大家的智慧和力量。

丁 磊(上海市浦东新区副区长)

科学规划

平衡生态与经济发展

浦东取得今天的成绩,我想有几个原因:

一是坚持高标准规划,注重生态和经济发展的平衡。浦东最初的规划定位是外向型的现代新城区,后来转为国际化城市。现在我们国际化的程度非常高,国际社区占到上海全市一半,是一个具有多功能的新城区,融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航运中心为一体。

二是产业与功能的科学合理布局。浦东有国家级金融区、外高桥的航运区,这几个区功能相对比较好,我们的招商和项目引进也是围绕这些功能展开,避免区域之间的无序竞争。

三是超前与与时俱进并举。超前是指城市规划理念要超前。十几年前我们就充分考虑到区域间的集中互补。与时俱进是体现在产业转型上。浦东现在转型的第一出发点就是人口压力大。一些电子装备产业,产值很高,一年有近千亿,但它是劳动密集型,这种产业我们不考虑。

四是坚持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积极探索,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周江勇(浙江省舟山群岛新区党工委副书记、舟山市市长)

海陆统筹

建设海岛生态新区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有两个很大的特点,一是建设面积覆盖了整个舟山市。二是国家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舟山群岛新区的金质名片,也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所以我们坚持把新区开发建设成为一个美丽的海岛生态新区,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强化规划引领管控。我们以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生态环境容量为基础,通过明晰岛群功能定位,科学优化空间布局,使新区开发建设与海洋海岛环境保护更好地统筹起来。

严格环保标准倒逼发展转型。我们以“创模”为抓手,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专项整治,抓好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污染防治,以环保倒逼产业转型。

推动海陆统筹构建蓝色生态屏障。实施“碧海丽岛”工程,加强海洋生态修复,改善海洋生态环境,严格陆海环境监管,实施陆海联动执法,建立环保、海洋与渔业、海事、农业等多部门联动的海洋生态环境综合协调和管理机制。

李 睿(甘肃省兰州新区管委会主任)

打造丝绸之路上的

绿色增长极

兰州新区与其他国家级新区相比,生态绿色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相对较多。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以生态环境建设为先,构建生态绿色屏障。新区先后投入6亿多元,启动建设了一批生态景观精品工程,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人居环境,推动要素和产业集聚。

以发展循环经济为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新区严把项目准入关、环境保护关,以建设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生物医药、生态农业四大循环经济园区为平台,着力构建企业小循环、产业中循环、区域大循环的循环经济发展格局。

以开放开发为主,着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新区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着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并从多个层面加强与中西亚国家的交流合作。

以科技创新为本,突出高新技术的引领和支撑。新区争取甘肃省制定出台了优惠政策,吸引高层次、高科技人才来新区工作,并对入区高新技术企业给予优惠,打造科技创新城、科技孵化园等基地。

以文化引领为魂,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新区充分发挥多元文化交汇的独特资源优势,把文化元素与旅游资源有效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文化产业。

张志辰(天津市滨海新区商务委员会副主任)

创新发展是动力

绿色发展是底线

上世纪90年代政府提出滨海新区的概念,2006年,滨海新区上升为国家级战略,2010年滨海新区正式成立。过去的4年里,新区主要呈现以下特点,第一是发展速度快,GDP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长,2013年接近8100亿。第二个是创新力度大,亮点不断。我们实施的行政审批改革,包括社会管理体系创新等亮点,得到了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的充分认可。第三是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保护生态与经济发展和谐共生。

未来新区的发展重点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优势产业的不断孵化,新兴产业的做大做强。

其次是创新发展。创新发展是动力,绿色发展是底线,没有创新就没有后劲。新区成立后一直坚持创新为主,特别是在产业和社会管理方面,我们有云计算中心,包括生物医药这些平台,为新区的发展提供了后劲。

第三是绿色发展。任何发展都要处理好环境、资源、人、土地这些方面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共赢。

汤宗伟(重庆市两江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

树立智能+自然的

开发理念

两江新区成立于2010年,4年来,我们的发展可以概括为“快字当头,好在其中”。快是4年我们GDP增长20%以上,工业增长30%以上,投资增长30%以上。好是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发展。

两江新区的两江是指长江和嘉陵江,因为我们地处长江上游,又是三峡库区的核心,自身环境保护不好就会殃及长江下游和库区。因此,怎么走生态循环经济的发展路子,对两江新区来说是一个重要的任务。我们首先注重先天保护,保护好现有生态资源,不大挖开山,不毁林;其次做好后天保护,包括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及规划编制的方案。同时明确了智能+自然的开发理念,所谓自然就是充分尊重顺应自然,保护好自然,充分体现重庆作为山城、江城的自身特色。智能就是尽可能采用低碳、环保、高效节能等技术和产品进行城市建设,明确了先谋划后规划,先规划后开发,先环境后建筑,先地下后地上,先工建后住宅,先保障后投产的秩序。此外,我们还明确了一心四带的布局,明确了以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疗和新材料等产业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的体系,以及以金融、物流、会展、保税贸易、商务五大产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陆 原(广东省广州南沙新区管委会副主任)

坚守产业和环保并存

广州南沙新区区域很特殊,在珠江的入海口。如果用字母A来表示珠江入海口的话,“A”两边分别是产业非常发达的珠江东岸和西岸,而我们正好是中间的一横。身处中间的我们的后发优势在哪里?就是生态。南沙新区803平方公里,水系非常发达,这是上天给我们的一个平台。这几年,我们把生态保护作为核心内容融入了新区的土地利用规划和产业规划,并在编制生态、林地、包括水系保护里面都制定了一系列指导性的文件和政策。

第一,坚守产业和环保并存。在我们的规划里,提出了南沙开发与湿地保护的关系,明确了不开发建设用地,这个做法得到同行的认可,也获得了联合国颁布的宜居金奖。

第二,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尽量结合国家节能环保产业园区的建设同步开展,以点带面,抓好环境保护的内部和外部的关系。启动了环境风险的预警体系建设试点,先把自己“预警”起来,然后努力尝试通过与周边地区开展区域性的合作,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第三,跟周边的发达城市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区域性的合作,对周边的高端产业发展提出限制。因为大气、水系是大家的,是不可分割的体系。

张 琳(陕西省西咸新区管委会副总规划师)

“田园城市”引领

特色新型城镇化范例

西咸新区作为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诞生的时候就提出了“田园城市”的理念,在国家批复的新区承担的任务里也提到了“创造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范例”,因此,我们把农业生产关系的变革作为新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把城市资本引入农村,发展田园生态农业。

西咸新区是历史文化文明的核心,中国历史文化周、秦、汉都在西咸新区,如何做到历史文明的传承发展也是我们考虑的一个方面。在保护历史文化上,我们提出了大遗址保护特区的概念,这也是我们将来的一个特色。

因为身处内陆,在先天的经济禀赋和资源上来讲,比其他新区都要弱一些,因此,我们也需要抓住转型的机会,选择新兴产业。我们现在的方向是抓现代物流、信息服务业和大数据的产业。同时也抓好综合交通枢纽、航空港的建设,这也是我们承载丝绸之路空中起点的一个重要支撑。

再就是我们要与其他新区形成错位发展,尤其是与相邻的新区,比如与兰州新区在产业上形成互补,加强互动和交流。

万建忠(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

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青岛西海岸新区于今年6月3日正式获批设立。围绕承接落实好国家战略,推动新区绿色转型发展,在工作实践中,我们重点思考和探索解决了三个方面的课题。

第一个课题:如何落实新区战略定位,突出海洋经济主题,在发展蓝色产业上实现新突破。我们以蓝、高、新为发展方向,加快转、调、创步伐,着力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目前,新区在港航物流、海洋生物、海工装备等领域已培育形成了一批优势产业。

第二个课题:如何摆脱传统发展路径依赖,在实现绿色增长上取得新成效。我们研究制定了一揽子方案,比如发展海洋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打造第四代绿色生态科技园区等。

第三个课题:如何坚持生态基底、陆海统筹、城乡一体,走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我们始终坚持生态立区不动摇,大力实施造林绿化、污染治理、生态修复,持续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特别在推进新型城镇建设中,注重保持自然风貌,彰显田园牧歌特色。坚持陆海统筹,着力建设国家海洋生态保护区和离岸综合开发示范带,打造陆海相融、生态宜居的美丽海洋新城区。(录音整理/本刊记者 付 松 彭美玉 图/唐 敏 责任编辑/晏 青)

猜你喜欢

新区绿色生态
国家级新区西部发展新引擎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追踪绿色的秘密
盱眙生态藕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