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型生产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初探
2014-11-04左杨平
左杨平
摘要:产品成本是否可控,是否有竞争力,直接决定企业的生存发展,而批量型生产企业的批量规模经济所带来的效益更是以几何数的增加。对“批量”的管理既要重视产品成本形成的各个环节,包括产品设计、材料采购、制造等,又要保持每一环节的前瞻性、持续性、动态性。
关键词:批量 精细化管理
企业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在市场经济竞争程度的日益加剧的形势下,产品成本是否可控,产品成本是否具有竞争力,往往直接决定企业的生存、发展。对于批量型生产企业来说,即使只有其产品成本的一个细小的变化,由于批量化生产的影响,带来的规模经济效益更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批量型生产企业更应重视成本控制,从全局出发,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进行全员全过程控制,从细节人手,整合优化企业内外部各种资源。
大批量生产企业成本的精细化管理内容非常广泛,本文重点从成本形成过程兼顾会计学上成本范畴这个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产品生产前设计、工艺的管理
一是作为成本的源头,是成本控制的首要环节,设计和加工工艺基本上决定了产品的成本60%~80%,这一环节要努力避免质量过剩。二是作为事先测算出来的产品成本,在产品设计之前,做好市场调研,掌握与产品相关的各方面资料,除了产品本身信息,还包括新产品销售订单的价格、相关材料的采购金额、材料合理的消耗量、产品的工时工序及制造成本、目标成本等。三是在产品的设计阶段,除了充分考虑产品性能方面的要求,一定要运用价值工程分析等方法对产品的功能、外观、材质的选用等各个方面和环节进行功能技术分析和经济分析,尽量剔除功能过剩成本,初选出满足功能和成本要求的方案。一个好的设计方案除了产品本身功能的完备,还能兼顾到财力、人力、物力达到目标成本以下的设计要求。四是设计方案选取阶段,还要对备选方案进行充分讨论,如能否降低定额、价格便宜的材料代替原有价格较高的材料、国产材料代替进口材料,以专家讨论会的形式仔细斟酌备选方案还有无优化的可能。如有,则将优化措施反馈设计部门审核论证,以审核批准后的最终方案作为样机或小批次产品的物料采购或生产。五是在样机或小批次试生产结束后,应尽快再次对设计与工艺进行逐项分解,总结试制过程中的不足和经验,注意市场上的新材料等质的替代材料的出现和及时应用,保持整个设计工作的前瞻性与持续性、动态性。
二、采购环节管理
一是当产品设计完成,产品物料需求的数量和金额也就大概出来了。对于一般性的工业生产企业,材料成本占产品成本的比例都很高,如机械企业,可能会占到60%~90%份额;而同时有调查统计表明,对于大批量型制造企业,材料成本每降低1%,而企业利润将以几何级的增加,能达到1~10%。在直接材料成本占销售收入比例越来越大的趋势下,努力降低材料成本,成本管理、控制的目标也才容易达到。但是,采购成本的管理绝不仅仅只是向供应商恣意压价和一味的削减成本,还得考虑如何降低供货风险、材料质量风险等等,因此和企业的其他业务一样,采购成本管理也必须作为企业的一项系统工程管理和重视。企业管理者须重视采购行为和规范采购流程,尝试引进适合批量企业先进的采购模式和方法。二是采购人员的技能方面,有很重要的一点,采购人员要“懂产品”、“懂技术”,或者说要让技术、工艺人员参与到采购环节中。只有这样,才能更完整的对欲采购的部件等进行供应商成本分析,如该部件主要原料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加工该部件要使用的机械设备、部件的工时工序、原料的浪费率及边角余料的价值、组织部件生产的管理成本、供应商的垫付资金的利息、供应商毛利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在价格谈判前做到知已知彼,既给供应商合理的利润空间,又能控制自己的采购成本上限。三是采购流程管理,在明确采购标的基础上,选择数家合格供应商进行初步询价和报价,商谈价格、供货方式条件等合同要素。在商谈合同内容时,往往会经历几轮艰苦的反复磋商,在此过程中,如果是首件或首批次采购,通常要成立专门评估小组,人员包括技术工艺人员、采购专员、质检、财务等。四是批量采购对供求双方来说,关键点都在“量”。确定合适供应商后,企业要把供应商看作自己制造的前端,自己的另外一个车间,可与供应商签订框架协议,把采购量提前给对方。基于大订单,企业一般能在谈判过程占据更主动的地位,增强自身的谈判实力,避免供应恶意提价,努力促使供应商和自己站在同一线上。对供应商来说,因为有后续“大批量”的保证,就不会只寻求一次性或短时间内的利润,并基于合作的情况和自身的能力,增加一定的设备、人员的投入来保证后续合格数量的供应。这样,双方通过长期的合作来实各自利益的平衡并良性循环。五是在每一项目采购业务结束后,采购专员整理、分析、总结该项目详细的采购信息,并分别企业相关人员以固定报表形式报出。采购部作好对已有物料的价格库的管理,后续的相同物料的采购,就可以和价格库的物料价格先进行比较,并结合大宗原材料价格变化趋势确定初步的采购价格。采购专员对主要原材料涨跌趋势进行跟踪、分析,发现其涨跌幅超过上一项目或同种机型采购价格一定比例或一定价格控制线的,应及时通知企业管理层。六是在采购部门人员分工方面,采购专员工作主要是负责货物的交接、押运以及做好公司和供货商的业务沟通、签订合同等,采购人员不直接或间接决定或参与材料价格等合同重点内容的地谈判、拟定,价格的谈判能否只由企业的管理层和评审团队等来谈,签订合同的人与决定价格的人职责分离。
三、产品制造成本管理
作为成本的实际发生阶段,产品制造过程中成本控制是企业控制的重点环节。制造成本管理简化为“多”、“快”、“好”、“省”控制成本,一定时期产品产量多分摊公共成本少,产品生产周期短期间性成本少,一次性合格率高浪费工时少,省时省物力省人力。一是制定并完善消耗定额管理,各种产品的工艺路线、工时定额,完善各种产品的物料需求计划,依据生产任务、技术通知单等及时准确处理各类生产订单。加强对生产过程中原材料消耗量、各种辅料管理,防止浪费是节约材料费用的关键。控制的重点是在生产过程中可以人为进行调控的成本。如库管人员一定要按收发货流程收货、发货。对质保期较短的物料,除了采购时分批分阶段的采购外,发物时必须做到先进先出;在样机试制时,实际使用量小于定额的,填制物料退货表,产品完工后填写真实的物料实际用量统计表。及时准确的做好这些基础工作,完整的体现产品消耗的材料。二是严格按照工艺路线组织生产,做好人工工时、机器工时、动能工时等的记录和日常监督,通过一系列化的标准化工作来操作提高效率降低消耗。对产生的废品损失,包括工废和料废,作好详细记录,分析原因,提高废品处理的效率和效果。三是制造工艺创新 批量型企业生产经历的阶段一般是样机制造、小批量生产、大批量生产、持续大批量生产。在对首件产品全检、解剖分析的基础上,产品设计、工艺制造也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控制制造成本除了定额控制、各种消耗指标分析分解等常规方法外,努力在工艺流程和管理方法上创新才是企业不断降低成本的正确道路。根据样机的制造过程如何更好的提高材料利用率及降低材料的损耗量降低材料成本;提高产品的一次性合格率、劳动生产率、设备利用率等方式降低单位产品的分摊成本;改变工艺布局,缩短物料厂内流通时间和流通距离等。
综上,批量型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的关键点在“量”,任何一处细小的成本只要乘以数量其绝对值对利润的影响往往是非常大的,而成本控制的重点是在批量投产前确保其产品的设计、制造工艺、材料采购等各个环节和方面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均已达到或接近最优。
参考文献:
[1]王德敏.成本费用控制[M].人民邮电出出版社.2012年.
[2]莫正林 译.成本控制最佳实务[M].财务管理最佳实务译丛.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年
[3] 李金华.关于企业成本控制方面的几个问题探讨[J].中国外资. 2011
[4]李蕊爱.现代企业成本控制研究[M].中国商业出版社.2010(05)
[5]刘红霞.企业成本管理前沿问题研究.中国工商.2011(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