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雨绸缪强内控 防患未然抗风险
2014-11-04何健男
何健男
摘要:**公司所属企业应收账款伴随企业销售的扩大而不断增加,这不仅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新的课题,也将会给全公司经济效益带来影响。面对**公司所属企业面对的这一新挑战,本文主要思考如何加强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的管理,有效应对应收账款风险。
关键词:应收账款 内部控制 风险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赊销这种销售模式,在经济业务活动中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随之带来的必然是应收账款的总体增加。应收账款作为一项资产,所引起的坏账损失、收账成本扩大、资金成本增加等,就是我们大家平常所说的应收账款风险,应收账款风险又一直是内部控制关注的重点,并且已是现代企业绕不开的瓶颈。
一、**公司所属企业应收账款及其内部控制的现状
(一)应收账款总额呈不断增长态势
随着集团公司“新五年”规划和“五三”计划的提出以及公司“深化转型、砥砺奋进”理念的不断深入,农场各单位纷纷采取各种措施,以求扩大经济总量、促进销售、提高经济效益。伴随着收入的增长,便是应收账款的增长,这已经充分体现在应收账款的“总量”上,公司2011年6月30日资产负债表(合并)显示,截止2011年6月30日应收账款余额为1073万,比去年年底数的130万增长7.25倍,比上年同期的181万增长4.93倍。再从两个具体例子来看:
如公司下属某企业, 2011年6月30日应收账款余额575万元,比期初数的134万增长3.29倍,比上年同期的150万元增长了2.83倍,占流动资产603万的95.35%,占资产总额3369万元的17%。
再如公司下属某企业,2011年1-6月实现2077万元的销售收入,其中赊销收入占1887万元,占收入的90.85%。由此可见,**公司应收账款总额已呈不断增长态势。
(二)客户对象呈多元化
因体制原因,公司所属企业的销售客户原多为劳教系统内部单位和集团旗下所属企业,诚信度高,彼此信任,发生业务纠纷和坏账的可能性较小。而近来随着销售渠道的拓展,销售收入的增加,市场经济条件下,众多的企业客户中难免龙蛇混杂,一些企业和个人信用等级低,诚信差,无限利用商业信用,转嫁自身的融资危机,甚至图谋恶意侵占他人资金。
(三)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机制尚未健全
在**公司所属企业中,由于现在应收账款总量仍较少,客户对象较单一,坏账发生和经济纠纷现象仍鲜少发生,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不够重视,导致相应的管理制度缺失和滞后。或是制度虽有,却是零散单一的,执行也未完全到位,尚未形成对应收账款的事前、事中、事后的有效控制和风险的有效管理。
二、应收账款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如上所述,**公司应收账款总额已经呈不断上升态势,而应收账款总量扩张对企业的影响和风险又主要体现在其带来的坏账损失、资金占用成本、机会成本、追账成本大于应收账款在扩大销售、减少库存、增加收益等方面带来的收入。具体说:
(一)增加了企业资金占用成本和机会成本,降低资金使用效率
众所周知,资金是企业的血脉。大额、长期的应收款项占用企业宝贵的资金,影响企业的现金流入,严重拖累企业的日常经营。
(二)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
企业为管理大量的应收账款势必投入不菲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管理、催款、追欠。当与往来单位有了纠纷后,更是如此,马拉松式的追债会牵扯、消耗掉企业巨大的资源和企业管理者无可计量的精力。
(三)增加了坏账发生的风险
应收账款作为一项资产,其安全性即可收回性一直是被关注的重点。现代企业所有者成份错综复杂,经营环境和状况多变,发生财务危机,债权人便是其转嫁危机的承担者,更不用说一些企业原本就图谋利用经济业务恶意侵占他人资金。**公司企业普遍经济总量和资产规模较小,只要遇上一个这样的不良客户,形成坏账,就会给企业、农场带来不可想象的重大损失。
三、加强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管理的对策措施
应收账款的风险已是**公司所属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已无法回避的课题,我们应从早从严建立应收账款的内控管理体系。
(一)严格控制,把住应收账款的发生关
这一阶段是应收账款的事前控制,也是做好应收账款管理的关键。
1、企业应建立并执行统一的信用政策制度
**公司企业可借鉴西方对商业信用的理解,根据自身业务特点,灵活制订适合自己的可防范风险的赊销模式。如担保赊销、条件销售等。另外,企业可以根据客户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信用状况,选择适宜的结算方式。即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较强,信用状况较好的客户,可以选择风险较大的如分期收款等结算方式,这样有利于购销双方建立起一种相互信任的伙伴关系,扩大销售网,提高竞争力。反之,则应当选择风险较小、约束能力比较强的如预收货款等结算方式。
2、企业应建立对客户的资信调查制度,建立诚信客户档案
**公司企业应利用各种资源对客户、潜在客户展开信用调查、评级,建立健全诚信客户档案,记录客户往来情况和客户经营动态,并以此来确定信用额度。通过有效的资信调查,尤其是在重大合同签订时,把那些诚信记录不好的客户过滤掉,降低因此带来的风险。
3、建立健全赊销分级授权和销售业务规范化流程
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坚持对赊销业务实行合理的分级授权,销售人员、销售经理、分管公司经理、总经理、财务部、法务部应各有职责和相应的权限,重大业务应做到集体决策。销售业务应在企业预先设定规划的流程内进行。只有各项审批手续齐全完备,才能发货销售。
4、坚持合同流转审批制度
对重大合同应请法务部门提前针对合同条款进行详细的审查,严防条款出现瑕疵和歧义,为日后的纠纷和坏账埋下伏笔。endprint
5、完善业绩考核制度
在企业的业绩考核中,避免单纯以销售业绩为指标进行考核,应把货款回笼、资金占用期限等纳入考核体系,防止销售人员片面追求销售业绩而不顾客户资信、经营状况,盲目实行销售情况的发生。
(二)严格事中管理,防止坏账的发生
赊销业务发生后,应收账款形成后,需要财务部和销售部密切联动,实行动态管理,做到销售款项应收尽收。
1、建立应收账款预警制度,强化应收账款的催收工作
建立预警制度,就是当一个企业的应收账款的数额、账龄到了一定的限额后,我们应采取一定的措施,如催收货款、停发商品、定期与客户单位对账等。财务部门应及时编制动态的账龄分析表并对照合同条款,掌握客户是在折扣期、信用期,还是已逾期未付等阶段,并通知和督促销售部门,采取适当的催收措施。
2、建立销售跟踪制度
销售人员在销售形成后主动积极了解客户的经营状况、资金状况。若客户状况一旦有变、恶化,应采取及时主动的措施,如要求对方提供担保、提前付款、停止发货、制订还款计划等。对大额、多批次的销售客户应做到滚动发货,滚动付款。销售部门还应根据客户的付款情况及时更新客户档案,使客户档案及时、动态、客观反映客户情况,并能据此采取相应的销售和收账政策。
3、建立区域销售人员定期轮换制度
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员、资金、物质的流动频繁而又无序。我们应建立区域销售人员轮换制度,一是可以避免个别销售人员负责某一区域时间太久,能控制企业的销售渠道,一旦跳槽,就会带走企业的客户资源,甚至是货款;二是防止销售人员与客户串通,侵吞货款现象的发生。在轮换销售人员时,应做好交接移交工作,包括客户资料、客户往来等方面的具体情况。
(三)不离不弃,实行应收账款的事后有效管理
现代企业在复杂的市场条件下完全拒绝应收账款的风险是不现实的。我们可以做的是在坏账形成时积极主动应对,争取把损失降低到最低。
1、采取合法手段,维护正当权益
坏账发生时,我们应积极主动应对,采取仲裁、起诉等法律手段,主张企业合法权益。面对个别企业转移资产、假破产来逃避义务时,我们要积极与法院或清算小组配合,申报债权,取得话语权,为分配财产取得先机。
2、应建立坏账核销制度
坏账确认后,应按照权限履行一定的审批手续,进行核销。核销后应对应收账款备案留存,做到账销案存。日后收后回应及时入账,防止形成账外资产。
3、建立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制度
不相容职务分离既是一种制度,也是一种控制手段。是通过职责分离和岗位分设不让一个人能够负责经济业务的所有环节,从而规避制度的约束。**公司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销售、应收账款业务流程的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制度,真正做到有效制约、有效牵制和分工协作,防止无意差错和恶意舞弊现象的发生。
4、建立应收账款内部审计制度
企业内部应定期对应收账款、销售业务循环进行定期审计,内审部门应重点对企业内部销售、应收账款业务流程进行是否符合内部控制管理规定进行检查、评价、督促,促进销售业务的规范运行。
参考文献:
[1]王绪湖.如何加强应收账款内部控制.中国企业内部控制学术成果集[M].华文出版社.P427
[2]王福生.试论企业销售环节的内部控制问题.中国企业内部控制学术成果集[M].华文出版社.P53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