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表意不明”类病句复习指津

2014-11-04邱裕兴

广东教育·高中 2014年10期
关键词:病句歧义解析

邱裕兴

一、考点解说

《考试说明》规定的六种病句类型可分结构性病句和语义性病句两类。“语义性病句”,就是说这种句子在结构上是没有问题的,但在语义表达上却有问题。“表意不明”属语义性病句的一种,这类病句,由于它在句子结构上没什么问题,一般采用抽取主干的办法来检查,往往不能奏效,因而不少考生被这类病句迷惑。所以,判断这类语病,必须拨开句子结构的迷雾,才能揪出句子语义表达的毛病。“表意不明”这种病句类型,从广东2004~2014年这11年的高考卷看,出现考查的频率并不高,分别在2005、2007、2010年考过。频次远低于结构混乱、搭配不当等病句类型。而在2004年及之前,表意不明这种类型在全国卷和其他一些自主命题的省份中却多有考查。对于这种情况,我们有以下判断:一、“表意不明”在广东卷中并不是一个热门考点;二、“表意不明”或将成为广东卷今后备考的重点;三、从轮考的角度看,2004年前的热门,近几年的冷门,也就可能是今后的热门。

二、真题引导

例1:(2005广东卷)A、他每天骑着摩托车,从城东到城西,从城南到城北,把180多家医院、照相馆、出版社等单位的废定影液一点一滴地收集起来。

解析:“180多家”既可修饰“医院”,又可以修饰“照相馆、出版社”,还可以修饰这三者。表意不明。

例2:(2007广东卷)D、王林呆在实验室里半个月,好像与世隔绝了,所以他回到家,强迫着自己看了十天的报纸。

解析:“看了十天的报纸”是表看报之多,还是表看报时间之长?

例3:(2010广东卷)C、刘老先生热心支持家乡的教育、慈善等公益事业。他这次返乡,主动提出要与部分福利院参加高考的孤儿合影留念。

解析:“部分”既可修饰“福利院”,又可修饰“孤儿”,表意不明。

例4:(2014山东卷)C、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生活中的他不像在银幕上那样,是个性格开朗外向、不拘小节的人。

解析:“那样”“性格开朗外向、不拘小节”到底是生活中的他,还是银幕上的他。不明确。

例5:(2013山东卷)A、警察反复观察了两个目击者提供的弹壳,并进行技术分析,确定它们和从案发现场得到的弹壳并不是出自同一支枪。

解析:“两个”既可修饰“目击者”,又可以修饰“弹壳”。

例6:(2004天津卷)C、我们在本月中旬前后有个重要会议,所以现在就要好好准备。

解析:“中旬”有十天,是哪天?还有就是“前”与“后”,所指也不确定。

例7:(2004江苏卷)A、有人认为科学家终日埋头科研,不问家事,有点儿不近人情,然而事实却是对这种偏见的最好说明。

解析:“这种偏见”究竟是指“科学家终日埋头科研,不问家事,有点儿不近人情”,还是指“有人”的观点。表意不明。

例8:(2005湖北卷)A、她因不堪忍受雇主的歧视和侮辱,便投诉《人间指南》编辑部,要求编辑部帮她伸张正义,编辑部对此十分重视。

解析:是“投诉”雇主,还是“投诉”编辑部,对象不明确。

三、病因揭秘

所谓“表意不明”,就是一个句子表达的意思有两种以上的理解,也就是有歧义。早段时间某地有一个广告“买房送老婆”很是吸引人的眼球。为什么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原来是广告制作人有意利用了“表意不明”来达到宣传目的:人们一般的理解是“买房子,(开发商)赠送(买家)老婆”;而房地产开发商的意思是叫人们“买房子送给老婆”。这不同的理解源于“送”字的多义,可理解为“赠送”,又可理解为“送给”。类似的还有“买房子,送家具”等的广告,也是如出一辙,“送”可理解为“赠送”,又可理解为“运送”。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表意不明”的呢?大致有以下原因:

1. 停顿不同造成的表意不明。

如下列句子:

(1)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有歧义,可理解为“他背着 / 总经理和副总经理”或“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

(2)他们买的苹果,小个儿的孩子都不要。

“小个儿的”既可以指苹果,又可以指孩子,因此,可理解成“小个儿的 / 孩子都不要”,又可理解成“小个儿的孩子 / 都不要”。

(3)老胡看到我们非常惊讶,连忙把别后的情况告诉我们,还热情地拉我们上他家去。

这句停顿不同,有两种理解:一是“老胡看到我们 / 非常惊讶”,一是“老胡看到 / 我们非常惊讶”。

(4)医学家普遍认为,一个人如果不适当地增加饮水,就会影响机体的正常含水量。

“不适当地增加饮水”可作两种不同的理解:一是针对饮水很少的人说的,读的时候停顿为“不 / 适当地增加饮水”;一是针对饮水过多的情况说的,如在运动后大出汗的情况下,读的时候停顿为“不适当地 / 增加饮水”。

2. 词义两可造成的表意不明。

(1)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前”做形容词,表“之前”之意,时间范围在本月的1~15日这段时间;“前”做动词,表“前往”之意,则只能在15日这一天去县里。

(2)上海医科大学涌现出一批年轻学科带头人。

“年轻学科带头人”具有多义性:年轻的学科带头人/年轻学科的带头人。

(3)上课了,小王还没到校,班主任焦急地说:“她可是从来不请假的呀……”

“不请假”有歧义,既可指小王一贯不守纪律,不请假;又可指小王平时严格要求自己,遵守纪律,总是按时到校,没请过假。

(4)这个粮店的大米保管没有问题。

“保管”多义:一是指动词“保藏和管理”,二是指副词“表示很有把握”。表达有歧义。endprint

3. 修饰两可造成的表意不明。

这种表意不明,有两种情形:一是数量词使用不当,二是定语顺序排列不当。如:

(1)三个县里的干部出席了这次大会。

“三个”既可以修饰县,也可以修饰“干部”,究竟是“三个县很多干部”,还是“一个县的三位干部”?表意不明。

(2)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几个学校的领导”有歧义,“几个”可以理解为修饰“学校”,也可理解为修饰“领导”,修改时可换用有关量词,分别用“所”“位”等表示修饰“学校”或“领导”。

(3)著名航天专家梁启超之子梁思礼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会在70大寿刚过不久,在一个阳光照耀的正午失足跌入6米深的井里。

“著名航天专家”既可作“梁启超”的定语修饰,又可以作“梁思礼”的定语修饰,不明确。

(4)钱钟书先生的夫人杨绛先生在把稿酬版税捐赠清华大学的仪式上说:“我以代表的身份在这里讲话,我一个人代表三个人:我、已去世的钱钟书先生和女儿钱瑷。”

“已去世的”既可以修饰“钱钟书先生”,也可以一直修饰到“钱钟书先生和女儿钱瑷”整个内容,表意不明。

4. 指代不明(对象不明)造成的表意不明。

句中指代词所指代的内容或对象不明确,往往会造成表意不明。如:

(1)有人主张接受,有人主张反对,我同意这种主张。

“这种主张”究竟是“接受”的,还是“反对”的?不明确。

(2)欣赏一首好诗不容易,创作一首好诗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小李对诗歌情有独钟,因此,他平时在这方面做了不少的努力。

“这方面”指代不明,到底是指欣赏好诗,还是指创作好诗?

(3)孙阳走进大厅一望,看见赵经理和他弟弟坐在第一排。

“他弟弟”可理解成赵经理的弟弟,也可理解成孙阳的弟弟。

(4)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手里提着一个黑色皮包。

“手里提着一个黑色皮包”的是张原,还是老人?表意不明。

5. 缺乏语境造成的表意不明。

(1)鸡不吃了。

这句没有具体的语境,也会造成歧义:可理解为人不吃鸡肉了,也可理解为鸡不吃食物了。当然,在饭桌上说“鸡不吃了”,就是指人不吃鸡肉了;在山野田地上说“鸡不吃了”,就是指鸡吃食物太多了,吃饱了。

(2)我们要学习文件。

这句话的“学习文件”可理解为动宾关系,也可理解为偏正关系。这句如增加上下文,创设语境来消除歧义。如“今天上午,我们要学习文件,请不要迟到”。或改为“请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我们要学习文件,最好人手一本”。

(3)我要炒肉片。

“炒肉片”表意不明,可理解成一种工作,也可理解成一种菜肴名。要消除歧义,可在前面加词语,可加“你要盐焗鸡”(菜肴名);在后面加词语,可加“你把油拿来”(表示要动手做菜)。

(4)开刀的是他父亲。

“他父亲”有不同理解,可理解成病人,也可理解成医生。可在前面加词语,如加“他母亲没病”(病人)或“我弟弟得了阑尾炎”(医生);在后面加词语,可加“他得去照料”(病人)或“他医术很高明”(医生)。

6. 缺助词“的”造成的表意不明。

(1)鲁迅、周建人和周作人祖父周介孚先生收藏的清人抄本,现藏北京图书馆。

本句的前部分内容应在“祖父”前加“三人的”,构成“的”字结构。否则,出现歧义:一是周介孚是周作人的祖父;二是周介孚是周建人和周作人的祖父;三是周介孚是鲁迅、周建人和周作人三人的祖父。

(2)她是我们队有名的劳动模范,每个月的工作都要超过预定计划的百分之四十五到百分之一百三十。

本句的原意是说这位劳动模范工作出色,每月超过预定计划的部分有百分之四十五到百日之一百三十;但从字面理解,这个劳动模范有些月份的工作只超过预定计划的百分之四十五,那不是还没到预定计划的一半吗?吕叔湘、朱德熙等人认为“计划”后的“的”字是多余的,去掉就不会造成歧义。

四、方法指津

从“真题引导”和“病因揭密”中,可知消除歧义,做到表意明确,主要有以下方法:

1. 增、删、换词语。如要消除“这辆自行车没有锁”这句的歧义,可改为“这辆自行车没有锁头”或“这辆自行车没有上锁”。又如消除“通知说,让赵书记本月15日前去汇报”这句的歧义,可采用“删除法”,即把句中的“前”删掉就明确了。

2. 调整语序。如“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这句,可改为“他和副总经理背着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3. 变换句式。如要消除“不适当地管教孩子,对孩子的成长不利”的歧义,可变换这样的句式:A、对孩子的管教不适当,会对孩子的成长不利;B、不对孩子作适当管教,会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4. 正确停顿。说话,总是有停顿的。书面表达的停顿,就是标点符号。停顿不同,意思也就各异。如“妈妈想远在国外的女儿夜夜难眠”这句,可有两种不同的停顿:A、妈妈想远在国外的女儿 / 夜夜难眠;B、妈妈想 / 远在国外的女儿夜夜难眠。

5. 慎用称代。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用得恰当,能有效避免上下文同一名词的反复出现,有助语言的简明。如用得不当,则会称代不明,产生歧义。

6. 补足语境。方法如前所述,不赘述。

了解表意不明产生的原因,掌握消除表意不明的方法,我们就能拨开句子结构迷雾,揪出语义表达毛病,对“表意不明”这类病句的判别也就不难了。

(作者单位:佛山市顺德区乐从中学)

责任编校 彭 琳endprint

猜你喜欢

病句歧义解析
三角函数解析式中ω的几种求法
师生讨论改病句
eUCP条款歧义剖析
睡梦解析仪
电竞初解析
English Jokes: Homonyms
相机解析
“那么大”的语义模糊与歧义分析
高考病句辨识的两大抓手
2014年高考病句题归类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