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2014-11-04张曦
张曦
摘 要 通过对河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面临的组织结构、利益联结机制、金融体制及农业科技创新等方面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索推进河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即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突破投融资约束、创新农村科普工作机制,及发挥政府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作用。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问题;对策;河南省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24--03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河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我国的现代化、河南省的现代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的现代化。近年来,河南省在发展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积累了非常宝贵的经验,但也存在一些妨碍农业产业化深入发展的问题。所以,有必要针对当前存在的这些问题和发展的制约因素,结合河南省的实际情况,探索推进河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措施。
1 主要问题
近年来,凭借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有利条件,河南省农业产业化在多种经营模式的推动下发展较快,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是,河南省农业产业化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和改善。
1.1 组织化程度低,产业带动能力不强
近年来,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有了较大发展,但是,从总体来看,发展程度还不够,发展水平还不高。不仅单个产品、单个市场主体竞争力弱,而且包括龙头企业规模和实力、科技和产品质量、品牌与价格及经营方式在内的整个产业化体系的综合竞争力也较弱。在发展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农民组织化程度低也是限制产业化发展的一大障碍。目前,就河南省整体而言,农户经营规模较小、分散化程度较高、经营手段和经营方式比较落后,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育程度不同、业务范围狭小。
1.2 合同关系不稳定,利益联结机制不够紧密
利益联结机制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内在机制,建立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各方实现“共赢”的基础。
目前,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关系不紧密,龙头企业在利益分配过程中处于强势地位,缺乏对农民相应的技术服务和价格保护。同时,在产业化过程中,由于一些龙头企业与农户间没有形成稳固的合同关系,龙头企业和农户间的关系很多只是简单的买断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农民参加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积极性。
1.3 金融体制滞后,农业产业化发展融资困难
农业是弱质产业和风险性高的产业,生产周期长,比较利益低,故而大多数农村资金流向非农产业,资金外流问题尤为严重。据统计,河南省农村仅通过四大国有银行县域分支机构和邮政储蓄银行流失的资金就从2000年的200多亿元,猛增到2 000亿元以上。同时,国有商业银行农村金融业务收缩,各大商业银行基本取消了农村乡镇网点,现在只剩下农村信用社。国有商业银行对贷款条件的要求农民通常难以达到,加之长时期各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比例偏低,投资结构不合理,农业投融资体系不健全等原因,造成农业现代化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1.4 农业产业化科技支撑不足,农业科普推广缓慢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所需的科技支撑需要农业科普的推广,农业科普工作对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具有基础性、长期性推动作用。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一些部门和领导没有充分认识到科普工作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存在“重经济、轻科普”的现象,导致涉农科研成果转化率低。同时,在发展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农村青少年科学素养低,不利于农业化的顺利发展,农业科技推广队伍不强,制约了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农技推广人员缺乏,严重制约了先进农业技术在农村的推广和使用,不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1.5 出口能力弱
河南省地处我国中部地区,区位因素导致出口导向型龙头企业较少,尤其是农产品领域,直接出口农产品占全国农产品出口比例平均不足2%,与农产品出口集中区域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由此形成了与河南省农业大省地位之间的矛盾。同时,农产品出口导向型龙头企业的缺乏使得农产品的深度加工、产业化经营、科技创新与服务工作滞后,阻碍了河南省农产品生产与国际市场的对接,制约了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
2 对策
2.1 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过程中,首先,要结合资源优势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河南省的农产品经过多年发展已出现生产基地和产业带,例如,豫北优质强筋小麦、玉米、棉花基地,沿黄优质水稻生产基地、豫中优质中筋小麦,养猪产业带、豫南优质弱筋小麦基地,鸡鸭产业带,豫东、南优质玉米、大豆、棉花及油料基地,肉牛、奶牛产业带等。政府应因势利导,结合资源优势,鼓励当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带动当地经济发展。龙头企业一定要坚持为农服务的正确方向,立足农业、面向农村、服务农民,通过“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种种组织形式引导农民往农业产业化道路上走,维护农民的利益。其次,要各方共同努力,加快科技进步。河南省龙头企业要积极做好相关技术研发工作,主动与相关院校、科研机构挂钩,实现涉农科研成果的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最后,要努力开拓国外市场,扩大农产品出口。根据当前国内外市场结合自身特点,开拓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模式,积极构建河南省龙头企业的竞争力,变经济危机为发展机遇,以拓市场、创名牌为发展水平,积极参与龙头企业间技术合作和竞争。
2.2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
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与基地和农户建立稳定的产销协作关系和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在收购农产品时,确定最低收购保护价,将部分加工、销售环节的利润返还给农户。促进龙头企业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与农户在产权上结成更紧密的利益共同体,保护企业和农户的利益,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endprint
首先,需建立各方利益紧密的联结机制。目前,河南省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各种利益联结方式有待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机制设计合理与否决定着模式运行的生命力,只有基于市场经济规律建立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内在机制,才具有长远的发展。龙头企业与农户选择哪种利益联结机制,要以结合当地的发展水平、具体条件和实际需要。可同时运用多种利益联结方式,建立利益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
其次,需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在利益分配机制上,龙头企业要明确各参与主体的投入及其产权关系,在此基础上确定分配关系,达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形成经济共同体,只有这样,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建立起来并维持发展。要引导利益主体随着产业化经营制度的创新,不断更新观念,正确处理主体利益与总体利益和不同主体利益间的关系。树立互惠互利、共同致富、长远发展的利益取向。
2.3 突破投融资约束,大力支持优势产业化项目
当前资金短缺及融资困难是河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限制因素。要突破这个限制因素需各个方面的努力,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政府方面的努力。政府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财政投入,改善龙头企业的融资环境,形成多元化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积极引导农业银行发挥商业银行职能作用,加大支持“三农”的力度。创新农村金融产品,丰富农村金融产品,建立农业产业化的融资新机制。政府在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创造环境,建立新的投融资机制的同时,也要监督资金的使用方向,防止资金挪作其他用途,保证资金的专用性。
推进农业产业化,在政府财政政策扶持的同时,也要靠资源优势吸引外部资金的进入。由于河南省在气候和地理方面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河南省在农业发展方面具有非常大的优势,河南省有许多名优产品,比如说灵宝的苹果、新郑的大枣、封丘的金银花及辉县的山楂等,同时,河南省的龙头企业发展势头也不错,很多品牌已经打得非常响亮。比如说双汇、莲花、白象、科迪、大用、众品、华英及三全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可依托资源优势,和建立在资源优势基础上打出品牌的龙头企业,为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吸引外部资金,地方政府要多做产品推介,为本地企业吸引外部资金搭建平台,将本地的资源优势转化为资金优势,以发展农业产业化。
2.4 创新农村科普工作机制,强化农业产业化科技基础
河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的科技进步对全省农业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健全和完善省、市、县、乡镇、村五级联动并上传下达的科普网络,具体采取省制定指导思想,调配资源,市指导县,县带动乡镇,乡镇带动村的方式,开展送科普下乡的活动,确保农业新技术、农业新品种的推广应用。五级联动要求在村一级设科普信息员,收集农民的各种技术需求,技术难题上传技术部门,同时定时将有关科普信息、科普资料传达给农民。乡镇设科技服务站,为科技推广服务。县、市科技部门针对农民提出的问题及时派人解决。省里调配资源,将新科技新成果的信息发到市里,同时,解决市里提出的难题。
2.5 发挥政府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作用
为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政府需要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与条件。政府主要是从创造市场条件、创造行政管理体制条件、调控财税金融等部门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持行为及法律条件4个方面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在市场方面,政府要建立农业要素市场和农产品销售市场,加快相应配套设施建设步伐,降低农业产业化的市场运行成本提高效率。在创造行政管理体制条件方面,政府要打破各种限制,促进生产要素流动。在调控财税、金融等部门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持行为方面,政府可从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财政支农周转金、扶贫资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中,分别提取一定比例集中扶持农业产业化的关键环节。农业产业化经营需建立农户自己的专业合作组织,为鼓励和规范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政府可给予农业合作组织相应政策扶持,保护各合作主体的权益,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赵中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