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创建生态美丽乡村
——来自十堰市生态创建的报告

2014-11-04文/胡

中国生态文明 2014年3期
关键词:十堰市乡镇文明

□ 文/胡 玉 王 莹

科学创建生态美丽乡村
——来自十堰市生态创建的报告

□ 文/胡 玉 王 莹

“武当山上, 灵气飞扬; 丹江库里,碧波涌浪。”

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上游,地处秦巴山腹地,秦岭、巴山两大山脉在此交汇,构成了我国南北气候的地理分界线。北可挡沙尘暴南下东移,南可阻酸雨北上西进,是我国名副其实的生态调节器和生态心脏,也是秦巴生物多样性重点保护区。同时,十堰也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因此,这里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在全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近年来,十堰市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以“生态立市”为战略,为创建国家级生态市,重点推进“五城联创”重点核心工作,同时将生态乡镇村创建工作列为十堰市政府2014年十件实事之一,出台了十分严格的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度实施办法,同时将对各县市区综合目标考核中的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从2分提高至16-25分。这一系列举措,充分体现了十堰市委、市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同时也集中反映了十堰人民为保护一江清水“壮士断腕”的决心。

创建生态美丽乡村是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的细胞工程,也是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改善民生、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有力抓手。十堰市在创建生态美丽乡村的道路上走出了一条不寻常的路。

十堰市武当山八仙观村(省级生态村)

“十星”生态乡镇村创新管理

鉴于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覆盖面广、任务繁重、考核管理难度大等实际,十堰市结合当地享誉全国的“十星文明户”精神文明建设品牌,创新性地提出“十星生态乡镇村”创建管理模式,将生态乡镇村考核标准浓缩为更为直观的镇(村)容镇(村)貌、饮用水源保护、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处理、卫生厕所、资源回收利用、生态农业、环保宣传、制度建设和群众满意率“十颗星”。十颗星指标将生态乡镇创建标准进一步浓缩简化,具有重点突出、简明直观、易于把握和方便管理等特点,同时,十星生态乡镇村管理模式十分便于建立生态创建一镇(村)一档案。

“十星生态乡镇”实施动态管理,参与生态创建乡镇村完成某项指标时,便在该项指标画上五角星,表明该项指标完成;空白项则代表下阶段的努力方向,需重点突破。随着创建工作持续深入推进,管理部门可随时更新十星创建档案,丰富十星创建内容。在此基础上,还可通过网络媒体定期公布各地十星生态乡镇村创建动态,以起到很好的监督和管理作用。

“网格化管理”助推生态创建

十堰市属于山区城市,全市121个乡镇街道,1857个行政村,零散分布在两万四千多平方公里的国土范围内,再加上管理人员十分有限,生态创建特别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长效管理面临巨大的挑战。为客观反映生态创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亮点,充分发动群众、媒体等“第三只眼”的参与。十堰市拓宽思路,召集组建了一支热心于环保公益事业、专业素养高的环保志愿者服务队,在生态创建工作中充分利用他们更庞大的人力资源,更高的亲和力、更强大的带动力以及更客观的评价力等潜在优势。

环保志愿者服务队主要采取市、县、乡、村四级网络管理模式,一直延伸到村,形成点对点管理。服务队独立于政府部门工作,工作内容主要有:一是开展宣传培训,定期对社区居民、学生等各类群体开展环保酵素制作使用、垃圾分类、保护水源等各种专项宣传培训活动;二是生态创建管理,配合各地参与管理生态系列创建,对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等环保设施运行情况进行监督管理;三是发现乡村之美,通过开展摄影、登山等各种比赛活动发现生态乡村建设的典型和亮点;四是围绕生态创建提出工作建议和撰写调研报告,以供管理者参考。

科学创建生态美丽乡村

在创建生态美丽乡村的实践经验中,十堰市着重强调处理好以下的关系,即重点处理好系统与局部、内生与外生、一般与特色三个关系,同时做好规划引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加强整合、制度建设和培训宣传六项重点工作。

第一,系统与局部的关系。主要把握好四个方面∶一是充分发挥规划先行的宏观指导性作用,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文明三类规划“三位一体”的“大规划”格局。作为鄂西北偏远山区城市,十堰市高起点,聘请了北京大学作为生态创建规划的编制单位和具体指导顾问单位;二是统筹城乡、乡乡、村村间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基础设施共建共享,避免重复投资建设;三是注重生态美丽乡村建设与“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人居、生态文化和生态制度”之间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生动体现,后者是前者的5项子要素,缺一不可。具体来看,生态经济是生态村建设的内源动力,一个村庄若没有一定的生态经济做支撑,生态文明建设难以持续。生态环境则是生态村建设的基础条件,生态人居保障群众的基本生活条件,生态文化是生态村创建的底蕴和内涵,生态制度则是生态文明运转的重要保障;四是牢固树立“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资金整合理念。生态建设任务艰巨,投资巨大,没有充足的资金来源和项目支撑,生态美丽乡村建设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需要充分整合相关部门的力量和各种资源,助推生态文明创建稳步向前。

竹山县上庸镇

首先是将生态创建与品牌建设紧密联系,实施了“一村一品、一乡一品、一县一品”生态、文化产品品牌化建设战略,目前拥有房县黑木耳、香菇(曾上央视“舌尖上的中国”栏目),竹溪贡米、茶叶,武当道茶,郧阳乌鸡,郧西马头羊,竹山绿松石等接近20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同时也拥有武当道教文化、房县诗经文化、郧西“七夕”文化、竹山女娲文化、丹江口的水都文化、郧县的远古文化等九大文化品牌;其次将生态创建与提高人文素养紧密联系,始终坚持“外修生态,内修人文”生态环保理念,大力推进生态城、森林城、国家文明城市创建等“五城联创”工作,不断提升市民生态文明素养;三是将生态创建与发展生态旅游紧密联系,截止目前,十堰市拥有5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15家,3A级景区29家,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4家;四是将生态创建与资金的有效整合紧密联系,十堰市郧县去年被推荐为全省涉农资金整合试点示范县,并在当地召开全省涉农资金现场会,其经验正在全省推广。

第二,内生与外生的关系。生态美丽乡村建设表面上看是自上至下推动的政府部门工作,但是通过深入分析,实际上是关系到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和民心工程,需要政府引导、群众参与和社会关注。因而,十堰市不断加大对干部群众的培训和宣传力度,灌输生态文明理念,提高参与力度,培养市民健康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将生态文明建设的外部性逐步内部化。通过宣传培训,很多基层干部和群众在思想观念上实现了转变,逐步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到自身的切身利益,“等靠要”的思维惯式也逐步改变,主动参与意识不断得到增强。

第三,一般与特色关系。“不是所有牛奶都叫特仑苏”。十堰市坚持每个村庄在规划和建设时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充分考虑资金项目来源保障问题,尽量挖掘本土乡风文化,全力彰显地方特色。十堰市九山半水半分田,有分布零散、依山而建的自然村落,也有积聚而居、移民安置的各种小区。同时各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也参差不齐。因此,十堰市在生态创建工作中突出因地制宜,重点打造一批特色亮点村庄:有以生态旅游而闻名的武当山景区、房县野人谷镇、郧西县安家乡,有以生态休闲观光农业而闻名的丹江口市土关垭镇、郧县樱桃沟村、张湾区斤坪村,有以生态高效农业而闻名的竹溪县中峰镇、竹山县得胜镇、武当山八仙观村等一系列特色鲜明的生态美丽乡镇和村庄。当然,同时也要认识到十堰市五县一市仍是国家级贫困县,也有交通不便、经济滞后、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的落后偏远村庄。然而,我们相信,借着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南水北调国家战略的东风,依靠十堰市良好的生态环境资源优势和勤劳质朴的350万山区人民的双手,十堰市的生态创建之路会越走越远。

(作者单位系湖北省十堰市环境保护局)

示范创建

猜你喜欢

十堰市乡镇文明
湖北省十堰市东风61小学五(5)中队
《宝藏》通联站展示之窗 湖北省 十堰市
请文明演绎
“先劝后罚”,该赞!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漫说文明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八一、赏石
乡镇扶贫印象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