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提升生态资源价值
2014-11-04翟浩辉
□ 翟浩辉
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提升生态资源价值
□ 翟浩辉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充分表明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对水土资源、环境容量和海洋资源超载区域实行限制性措施”、“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这些都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和总书记对生态环境保护、生态资源价值的高度重视,如何因地制宜划定和坚守生态红线,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价值为全体人民共享将成为生态文明相关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在这里,谈谈我对坚守生态红线、提升生态资源价值的一些看法。
一、关于发展生态经济,全方位提升生态资源价值
生态经济涉及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人类生产与生活消费所需的物质和能量依赖于自然环境的供给,剩余的物质和能量又还给自然界,因此发展生态经济必须考虑到关联的环境要素、生态要素、经济要素和这些要素的相互关系。在工业文明的背景下,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矛盾永远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在我国,大工业的生产的环境治理已被重视,但区域、行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以致使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严重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们的健康。
生态环境就是生产力,生态环境发展的根本,要坚持顶层设计,建立一个自然系统合理、社会系统有效、经济系统有利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系统。坚持生态优美、环境优美、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扩大经济总量、优化经济结构、增加人均收入,尤其是加快生态产业建设的步伐。在指导经济工作过程中,真正以生态经济原理为基础,按现代经济发展规律组织起基于生态系统承载力、具有高效的经济过程及和谐的生态功能的网络型、进化型、复合型的生态产业,坚持生态保护,绿色发展,资源环境能系统开发、持续利用,形成包含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服务业在内的完整的生态产业体系,全方位提升生态资源价值。同时,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建立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
二、关于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提升生态资源价值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内容,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领域、重点领域和基础领域。水生态文明,是一种爱水、亲水、节水、护水,量水而行,人水和谐的现代文明形态。水生态文明建设,是科学配置、节约利用和有效保护水资源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水环境以提升水环境质量,有效保护和系统修复水生态以增强水生态服务功能的一项系统工程。水生态是生态系统最活跃、最重要的部分。今年3月份,习总书记在关于保障国家水安全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战略思想,为水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
当前,水生态文明建设已迫在眉睫,水情问题多样。从全国范围来看,主要有三大问题:一是水资源紧缺问题。近年来,我国2/3城市缺水。以北京为例,目前北京常住人口高达2100万,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00立方米左右,仅为全国人均的1/10和世界的约1/40。近10年来,北京年均水资源不足21亿立方米,却需要维持着36亿立方米的用水需求,每年水资源缺口高达15亿立方米。为了满足用水缺口,北京地下水资源严重超采。二是水环境污染问题。尽管全国水污染治理取得了显著效果,但仍有不少地方的非法排污现象屡禁不止,造成严重的区域性、流域性水污染。举个例子,据统计,整个长江流域有40多万家化工企业,分布着五大钢铁基地,七大炼油厂以及三大石油化工基地,这都是潜在的污染源。除此之外,一些无法预料的江面事故,比如载有危险品的船舶泄漏或者沉船事故,也对长江水体安全构成了日常隐患。今年5月份,江苏靖江市发布通报,因长江水源出现水质异常,全市暂停供水,到现在为止,污染源、污染主体还一直不好明确。污染源虽未查明,但污染物是二甲基二硫醚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污染水域周边的化工企业和上游的化工园区难逃其责。另外,我国地下水污染问题也很严重,2013年形成的《华北平原地下水调查评价》显示,华北平原一半的地下水都已受较重污染,可以直接饮用的一类水只占22%。三是水生态退化问题。部分河流水资源开发超过水资源承载能力,全国地下水超采面积约19万平方公里,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倒灌;湖泊、湿地生态功能严重退化,湖泊富营养化不断加剧,与1950年相比,湖泊和天然湿地面积分别减少15%和28%。
面对极其严峻的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形势,为顺利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全面深刻认识水生态资源价值,建设水生态文明。要做到:
第一,在战略定位上,要体现时代特色。吴中区水域面积占太湖的五分之三,岛屿丘陵占太湖的五分之四,有180余公里的亲水岸线,太湖水及水域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首先要以水生态资源价值的保护和利用为主导,实现区域的绿色发展。环太湖水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适应区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站在更高的高度、更宽的视野、更深的层次,明确功能定位,开展顶层设计,循序渐进推动水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等各项工作,稳步实现各项目标。
第二,在价值取向上,要形成水生态资源价值观。包括水生态伦理价值观、经济价值观、功能价值观。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树立资源经济价值、功能价值的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为重、自然恢复为主的指导方针,把握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力相协调的基本原则,努力形成适应节约水资源和保护水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要强化公民生态道德教育,通过水生态文明建设,引导全社会树立节水、爱水、护水的水生态文明理念。
第三,在具体目标上,要有效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要从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个方面,建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 “三条红线”,确立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水源管理责任考核“四项制度”,形成科学合理的水资源配置格局,增强防洪保安能力、供水保障能力、水资源承载能力。
第四,在指标制定上,要体现可操作性、完整性和差异性。要有可操作性、易考核,既能在宏观上形成良好的调控作用,又带有强制性;要有完整性,指标既要包括水的功能性指标,又要包含物理、化学和生物等生态指标,既要提出水资源开发利用指标,也要提出水管理及水文化指标等;要体现差异性,在制定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目标、措施和指标时都要充分考虑自身的水资源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要与水资源禀赋、水环境条件相协调,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区域功能定位相衔接,与水生态本底条件相呼应,与水文化特色相融合,探索适合本地区条件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方法和策略,形成各具特色的建设模式。
第五,在保障措施上,要建立完善的制度和技术支撑体系。在政策制度层面,要改革干部考评制度,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要充分考虑区域差异与协调发展、流域生态补偿等影响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政策;要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在技术支撑层面,要完善监测体系,加强对江河湖泊自然水文情势、地貌形态、水体物理化学特征、自然生物群落等的监测。要加强各项指标考核技术支撑,完善信息统计体系,加强相关技术研究和技术标准制定,积极研发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第六,在具体操作上,要特别注意避免几种倾向。一是要避免违背客观自然规律,人为导致水生态环境恶化的倾向。水生态文明建设不能急功近利,采取过多的人工干预措施,改变水生态系统的原有属性;二是要避免违背当地资源环境条件,不合理建设水生态景观倾向;三是要避免违背生态理念,过分建闸建坝,过度“硬化、渠化、白化”,破坏水生态的倾向;四是要避免受政绩观影响,打着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幌子要项目争投资,大搞形象工程的倾向。
为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利部选择了一批基础条件较好、代表性和典型性较强的市,开展了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在此基础上又启动了全国水生态文明市创建活动,探索符合我国水资源、水生态条件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模式。通过试点和创建活动树立的这些典型,在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带动效应。
相信通过进一步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严守生态红线,加快产业调整,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一定能够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作者系水利部原副部长、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