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院基建项目跟踪审计内控制度建设研究

2014-11-04赵斌

中国医用工程与装备 2014年7期
关键词:跟踪审计内控制度优势

赵斌

【摘 要】医院基建项目跟踪审计是传统审计制度的创新,是解决当前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的有效方法。本文分析了基建项目跟踪审计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内控制度建设方向。

【关键词】跟踪审计 优势 缺陷与不足 内控制度

引 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基本建设投资项目也逐年增多。作为医院的审计部门,如何加强医院基建项目的审计,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节约建设资金,避免事后审计的被动状态,是当前医院内审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新课题。一些大型医院虽开展了基建工程跟踪审计管理这项工作,但方法各异,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和做法,因此,本文就结合近年来我院开展基本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实践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一、医院基建项目跟踪审计的优势

医院基建项目跟踪审计与传统的审计不同点在于,跟踪审计将成本控制的重心由事后的静态控制向事中、事前的动态控制转移,是一种动态的、主动的、全过程地成本控制,它更强调的是对过程的控制和问题的预防。

(一) 有利于遏制高估冒算及对工程质量的监督

医院传统的基建审计方法是先做后审,当接到结算书时,工程已经峻工验收,即使发现其中有明显不合理的地方,由于时过境迁及合同的限制,内审人员也没有办法改变,只能眼睁睁看着医院资产的流失。在跟踪审计模式下逐月对签证及进度款进行审核,使施工单位“头戴三尺帽,让你砍一刀”的伎俩无法施展,从而遏止了高估冒算势头。同时由于审计人员可以经常深入到工程现场,通过观察、核对等审计方法,能够观察到隐蔽项目、工程材料的质次等,就有机会发现有关的质量问题,防止出现“豆腐渣”工程。

(二)有利于防止腐败的产生

由于传统的事后审计模式所引起的事中监督缺位状况也一定程度上成为部分违法犯罪分子产生侥幸心理的诱因,在全国“房子建起来了,干部倒下去了”的现象依然不少。而在跟踪审计模式下,审计人员提前介入建设过程,必将形成对权力的制衡机制,筑起一道严密的监督防线,使审计由“秋后算账”转变为防微杜渐,成为从源头上控制腐败的有效机制。

(三)有利于建筑市场公平竞争

近年来,在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上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不规范的建筑市场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原因在于这种整顿、规范是建设系统内部的自我革命,很难冲破既得利益的羁绊和寻租势力的抵制。而选择跟踪审计模式,就使审计部门很自然地介入了建设过程,通过对基建物资采购、设计、招标、建设施工、监理等各方面行为进行跟踪审计,势将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促进建设项目各参与方依法规范自身行为,从而使建筑市场秩序从根本上得到规范和改善。

二、跟踪审计工作当前存在的缺陷及不足

近年来,我院通过开展基建项目跟踪审计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作为一项探索性的工作,跟踪审计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还有待进一步地规范和完善。

(一)内审人员的专业技能及结构有待进一步提高。

医院大型基建项目不仅投入大、时间长,而且涉及的环节多、专业性强。目前,内部审计人员具有基建审计专业的人员有限,基本上不具有基建方面的管理经验,且普遍缺乏建筑、结构设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很难在基建项目的设计阶段、施工阶段提出有影响力的意见。由于任务的需要和人员的限制,一个人要同时承担医院所有的跟踪审计项目的审计监督任务,内审人员的数量及专业技能难以达到对基建项目全过程控制的目的,审计人员疲于应付,跟踪审计流于形式,严重影响了跟踪审计的效果。

(二)跟踪审计的范围及定位有限

跟踪审计要求贯穿基建项目的各个环节,是对基建项目的全过程进行连续、全面、系统地审计。但在目前的跟踪审计实践中,绝大多数是在施工阶段才介入跟踪审计,对前期的相关阶段关注较少,而且越是在项目建设的前期,这种审计监督上的缺位现象越明显。这样在前期决策、设计和招标阶段所影响的造价,便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跟踪审计的效果就不充分、不明显。同时,跟踪审计这一审计模式又因为时间长、审计环节多、审计关系复杂,所以很容易使审计人员偏离正确的定位而容易造成与主管基建部门的职能错位,导致在跟踪审计中不是从监督的角度来实施审计,从而造成审计工作不应有的越位与缺位,使监督的作用弱化,失去了审计监督的意义。

(三)跟踪审计的内控制度未健立健全

目前虽然对跟踪审计进行了大胆实践,形成了一套跟踪审计实践的操作思路,但还未从审计理论上加以总结和提升,还未建立一整套相关的跟踪审计的规章制度,没有系统地上升到审计规范。简言之,开展跟踪审计的组织形式以及跟踪的范围、内容和重点等依然需要不断的探索,跟踪审计有待于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三、加强基建项目跟踪审计内控制度建设

针对当前跟踪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建议从基建项目各阶段加强内控制度建设,以期更好地发挥跟踪审计的作用。

(一)、基建项目准备阶段内控制度建设

跟踪审计应从决策阶段开始,从源头抓起,强化事前监督,在项目前期准备阶段,在立项、设计、招标和合同签订等环节建立内控制度监控,从源头上监督建设行为。

1、基建项目审批程序内控制度建设

建立相应的内控制度对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工程规划许可;施工图;施工许可进行跟踪监督。

2、加强工程招标内控制度建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建立院内招标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监督招标工程是否按规定招投标;招标的合法性;招标方式的选择是否适当;防止将必须进行公开招标的项目改用邀请招标方式;招标信息的发布方式是否适当;资格预审工作是否合规、公正。是否存在排斥潜在投标人,对潜在投标人实行歧视待遇的情况;招标时间是否满足;招标文件是否完备,是否存在隐患;开标、评标、定标过程,维护招投标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评委的产生是否合理等。

(二)、基建项目实施阶段内控制度建设

建立项目实施阶段跟踪审计内控制度从预算、物资采购、隐蔽工程、工程变更及签证等环节加以控制。

1、加强清单报价和预算内控制度建设

预算作为控制工程造价的基础,是工程投资控制之首,也是确定工程造价的第一步。针对近来普遍采用的虚拟工程量清单,不利于投资总体控制的情况,需要单位建立相应的内控制度,要求审计人员依据施工图纸、招标文件、中标单位投标文件、施工合同、图纸会审,编制较为完整的施工图预算或工程量清单确定出投标低价,作为控制工程投资的基本依据,分阶段的审定施工单位预算,作为进度付款和结算的依据。

2、隐蔽工程跟踪审计内控制度建设

隐蔽工程签证是工程结算的重要依据之一,应建立内控制度加强该环节监管。对于隐蔽工程必须由建设单位代表、承包单位、监理单位及跟踪审计部门依据现场实际情况,真实反映工程实际情况共同签署,并且要求及时对隐蔽工程签证,不能待工程竣工后补签,以免造成隐蔽工程签证不能反应实际情况而增加投资;对于施工单位不符合规范规定、不合理的地方不予签证。

3、工程变更内控制度建设

严格控制设计变更,严禁通过设计变更扩大建设规模,增加建设内容,提高建设标准。重大变更事前必须进行投资分析论证;现场设计变更及材料代用均由设计单位出图,经监理工程师进行核算并报建设单位同意后,下达变更通知,方可进行变更施工,以便严格控制增加投资;了解工程变更的实际情况和收集工程变更有关的资料;按照施工合同的有关条款,对工程变更的费用和工期等进行评估。从而确定工程变更项目的工程量、工程变更的单价或总价等。

(三)、建设项目竣工阶段内控制度建设

建立项目竣工阶段跟踪审计内控制度从工程量清单决算、投资效果等环节加以控制。

1、竣工结算内控制度建设

在跟踪审计模式下,施工单位在项目竣工后报送项目决算资料,审计人员应综合运用各种审计方法,避免审查疏漏现象发生;审查结算文件和与结算有关的资料的完整性和符合性;按施工发承包合同约定的计价标准或计价方法进行审查;对合同未作约定或约定不明的进行审查;对工程结算内多计、重列的项目应予以调整;工程结算审查文件应采用书面形式;跟踪审计部门严格执行工程结算审核制度。

2、建设项目投资效果内控制度建设

建设项目建成投产或交付使用一段时间后,对该建设项目实现预期目标的程度进行的考核、评价。其目的在于总结投资成功的经验;分析决策失误或偏离预期的原因,明确有关责任;寻求补救措施,为今后建设提供借鉴。

结 语

总之,要建立相应的内控制度抓住基建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三个重要阶段和关键控制点,避免了事后审计的不足,将事后审计变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跟踪审计,按照全方位、全过程的审计要求,做到关口前移、全程监控,审计中找准工程建设中的薄弱环节,以规范工程建设行为,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促使工期、质量、功能和投资最佳化,争取最佳投资效果。同时对于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起到关键作用。

(责任编辑:丛 军)

参考文献

[1] 曹慧明等《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

[2] 尹贻林等《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年。

[3] 贾震《中国建设项目审计案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

[4] 廖天平 何永萍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年。

[5] 陈恒超 《装饰装修工程项目管理》,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2年。

作者简介

赵 斌 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审计科

猜你喜欢

跟踪审计内控制度优势
画与话
基于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风险因素探析
国家投资项目跟踪审计探析
高校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精细化管理研究
浅谈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工程跟踪审计中的问题分析
浅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第二优势
从优势到胜势
从优势到胜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