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诗歌教学插上美丽的翅膀
2014-11-03张娟
摘 要:每一个人都可能是诗人,诗情、诗意、诗心、诗性潜藏在每一个人的心中。诗歌是浓缩的语言精华,它最能代表人的情感,最具有音乐美、图画美、情感美!只有让学生爱上诗歌,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诗性,才能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所以,教师不妨给诗歌插上美丽的翅膀,去领悟这浓缩的语言美!
关键词:音乐;图画;情感
音乐与绘画
“诗歌教学,朗读是学生走进诗歌感受诗美的重要途径。”但怎样通过朗读来更好地感受呢?我们不妨找一段与之相匹配的音乐,创设一个朗读的外在氛围,加以烘托渲染气氛!
如,在教学王维的《竹里馆》时,可先放一段《高山流水》,让学生聆听音乐,沉浸在这美妙的行云流水般的音乐声中,用心去感受音乐自在、轻灵、洒脱的气息。让学生在学习这首诗时,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作者恬淡澄净的心情,洒脱、旷达的胸怀。美妙的图景就会自然而然出现在眼前:明月下,幽篁里,一个白衣胜雪的高士在抚琴长歌……
有些时候,诗歌的意境是一种美妙的体会,只可意会,不能用语言彻底表达,就可以借助音乐,让学生体会到这种意境,深入到诗人的情感,理解这份感觉。
比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在教学这首诗时,完全可用《十面埋伏》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乐,在这种急促、紧张、大气的音乐声中,一个锦帽貂裘,一马当先,挽弓射天狼的英雄形象凸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也感受到了诗中的豪气氛围,诗人的爱国情怀!所以,音乐是诗歌最美的诠释!让音乐带着学生真正走进诗歌,与文本与作者进行对话,与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产生情感的碰撞。能给学生“入乎诗中”的机会,能始终让学生沉浸于诗中,那么,最后学生对这首诗的理解感悟应该会是另一番境界。
唐代王维提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是把文学中的审美内容附加到视觉艺术之中,使视觉的感受通过文学的提示而表现
出来。
我们在学习诗歌时,不妨也让学生通过画的形式来表现出来,并配上赏析。如,(《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在教学时展示诗歌和相应的画面,然后配以解读赏析:诗人站在江边,放眼望去,只见江面在夕阳的照耀下,如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
九月初三的晚上呀,露水圆圆的像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在月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奇异无比!月亮,应该是后羿射日用的那把雕弓,一定是后羿累了,休息时,随手把它挂在了天上。通过画面的配合,学生对诗的内容情感一定会有更好的理解和解读,也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物象与意象
谈到诗歌,就不能不谈到诗歌的物象和意象。在古诗词中,有一些物往往有它特殊的含义,诗人往往用它来寄托某种感情或渲染某种气氛,这就是诗歌的物象。如:
落叶——失意 春风——得意 流水——叹惜 杨柳——惜别 鸿雁——思乡伤感。
意象是物象与情意的融和,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意象一般是对文字所描写的物象的感受和体会,是在物象所烘托的氛围中达到的一种境界,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作者营造出艺术氛围,读者感受这种艺术氛围,当二者融合在一起,就创造出了意象和意境。
诗人所寄托的感情或渲染的某种气氛,往往都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物象来表现的!如,李煜的《相间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的忧伤、寂寞、失落和凄凉的心境,通过“西楼”“月”“梧桐”“深院”这些物象表现出来。离愁是一种抽象而复杂的概念,诗人把它写得很形象,写出其滋味,写出一种非常深切的人生感受。
模仿与创作
学习诗歌、理解诗歌、鉴赏诗歌,接着便是引导、激发学生创作诗歌。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创作时应该注意:诗歌的押韵、格式,突出诗歌表达的主题……写到这里不由得想到了红楼梦中的经典情节“香菱学诗”,香菱是拜林黛玉为师的,林黛玉也是指导香菱先多读,王维的五言律诗一百首,杜甫的七言律诗一二百首,李白的七言绝句一二百首。“读诗百遍,其义自见”,随着诵读篇目数量的增加,你对诗歌的语言感知能力就会越来越强,诗歌的阅读水平也就会越来越高。诵读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积累、模仿的过程。香菱学诗的第二部就是模仿杜甫诗进行创作,当然香菱的创作也不是一次成功的,她也经历了两次失败然后取得成功,我们也不能苛求学生一蹴而就。况且,香菱有着较高的天赋,还有林黛玉这位名师呢!
作者简介:张娟,女,1974年8月出生,本科,就职学校:江苏省张家港外国语学校,研究方向:中学语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