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2014-11-03吴俊霞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的改革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教学中逐渐引入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的运用满足地理教学的需要,也符合我国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建构主义理论运用在学习地理课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学地理课程教学;建构主义;应用
建构主义理论运用在中学地理课程教学中是改革的迫切要求,对地理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该理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优势,基于此,本文就对建构主义理论运用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行阐述,并重点分析该理论在中学地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供参考。
一、建构主义理论在地理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
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是:知识的建构性、学习的主动性和互动性。这些观点非常适宜中学地理课程教学的要求,对地理课程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
1.满足地理课程教学的需要。中学地理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地理学习要求学生对地理空间事物之间的关系具有认知能力,还要具备对地理事物的分析、描述的能力,而构建主义理论的运用符合地理学科特殊性的要求。
2.为地理教学提供理论指导。建构主义理论的运用,为地理教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指引教师正确运用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并运用先进的教学方式、科学的教学评价等为地理教学服务,搭建学科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易于学生理解地理知识,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进而促进学生学习地理能力的提高。
二、建构主义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1.建构探究性师生关系。建构主义理论运用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将学生作为建构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发生了转变,由被动变为主动,教师则从主体地位变为指导者,对学生学习地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师生之间的关系也逐渐发生了转变,成为探究合作型关系。
2.尊重差异,设计教学目标。对于地理教学而言,学生的个性不同,各个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并结合教学要求,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就要充分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制订相应的目标,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掌握地理知识和技能是基础目标,过程方法是提高性的目标,最终目标则是态度与价值观,对于基础目标要求所有学生都要掌握,提高性目标和最终目标要结合学生的差异性进行科学设计,例如,气压带和风带的热力成因、动力成因等,所有学生都必须掌握,对于阐释低、中、高纬环流圈的形成,制作三圈环流模型联想风带、气压带季节移动的成因、过程,分析气压带中心形成的特点、原因等这些内容,老师要结合学生的差异,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争取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需要。
3.创设合作情境教学。地理教学不单单是知识的传递,还要进行知识的处理和转换,对于新知识的获取,单单依赖老师的讲述是不够的,需要教师创设合作情境,让学生针对某些探究性问题,进行合作学习,学生之间对于同一个问题总会有不同的见解,他们之间通过交流、质疑、分析、探究,对于学生之间存在的分歧,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指导,做出相应的调整;课堂上,老师要善于设计一些学生互动的问题,构筑学生交流、合作学习的平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出合作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合作中,共享差异资源,构建新知识空间。
4.直观演示教学方法。地理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其中,直观演示教学法对于地理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课堂上,老师要善于运用各种地理教学工具,像地球仪等,加强室内演示、实地勘测等,构建新知识的原动力。
对于中学地理课程教学而言,建构主义理论的引入至关重要,
本文对构建主义理论引入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行阐述,并从各个方面分析了构建主义理论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以提高中学地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卢世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3).
作者简介:吴俊霞,女,1973年4月出生,本科,就职于宁夏海原县第一中学,研究方向:地理教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