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益寿文摘
2014-11-03
按“四缝”健胃消食
冬天天气寒冷,不少人胃口大增,这是一年当中,人的体重增加最快的时候。如果不注重荤素搭配,摄入过多高蛋白食物,体重会有明显变化。因此,要注意健胃消食,保持健康的体形。
四缝穴为经外奇穴,是消宿食、化积滞的专属穴位,位置在人体第2、3、4、5手指掌面,近端指关节横纹中央点。四缝穴原本是用来治疗小儿消化问题的穴位,成人按摩“四缝”效果也很好,对胃痛、腹痛、腹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呃逆等症均有辅助治疗作用。最好用大拇指的指甲掐按,力度以稍有痛感且能耐受为宜,每个手指掐2~3分钟。
(摘自《医药养生保健报》文/易阳)
茶水超70℃,患癌风险增8倍
喝茶有益健康,有助于防癌,不过喝茶时如果水温过高,反而适得其反。伊朗研究人员在2009年曾发表研究指出,每天喝1杯热茶,容易增加食道癌风险。而且,当茶水水温介于65~69℃时,食道癌发生风险会翻倍;一旦茶水的水温超过70℃,食道癌发生率会增加8倍。若茶水倒出后2分钟内就喝完,罹患食道癌的风险会比等4分钟后再喝上升5倍左右。而另有研究发现,喝茶时,茶水温度介于56~60℃,对健康较为有利。
除了茶水温度过高可能增加患癌风险,台湾营养师张斯兰提醒,喝茶时若茶叶残留农药,也可能不利于健康。张斯兰建议在第一泡时将水倒掉,泡茶时将盖子打开,不要闷住水蒸气,这样有些农药物质会随水蒸气蒸发。选购茶叶时,也要尽量选有机茶叶,较为安全。
(摘自《健康报》文/苏湘云)
身体里的好“大夫”
手:肾不好手心会冒汗。练练小指勾重物,双手的小指互相勾拉,具有强肾作用。手部锻炼还有防病保健功效,比如激发防感冒的免疫力,要多搓手,特别是互搓大鱼际(手掌大拇指一侧隆起处),双手合掌对搓大鱼际,至发热为止。
骨:对于保养骨头,平时试着按压骨骼,找到疼痛或不舒适的部位。然后,循着骨骼生长的方向进行按摩;俯卧在床上时,努力将手臂和腿脚向上拉伸,头部上扬,形成一个“弓形”,停留两三秒,可使骨骼得到很好的滋养和锻炼。
胸背:应保持胸背血液流畅。平时,可将五指并拢,掌心中空,对准胸部正中间的胸骨,以适当力度拍击。每次拍击3~5下,每天3~5次即可。
(摘自《中老年健康》文/李仲文)
轻敲颧骨,促胃肠运动
如今,很多白领一族,由于长期久坐、缺乏运动,再加上经常吃一些难消化、油水大的食物,导致肠道长时间处于“半休眠”状态,蠕动能力减弱,很容易出现消化障碍。而且,秋冬干燥,容易导致排泄不畅。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不妨试试下边这个小动作,来帮助肠道运动起来。
眼睛的正下方颧骨处,是大肠经络贯通处。早餐后10~15分钟是大肠活跃的时间。这时,并拢食指、中指、无名指,用指肚有节奏地轻敲颧骨几分钟,可促进肠胃运动,预防季节性便秘,人也会变得精神。
(摘自《老年日报》文/张振辉)
地砖一坏,疾病常来
卫生间地砖损坏后容易滋生细菌,或会致使过敏体质的人出现过敏、皮疹等疾病。地砖缝隙中填充的防水材料脱落、老化或地砖破裂,更容易导致水汽进入,滋生霉菌。一有霉菌,疾病就不远了。霉菌容易导致过敏反应,如眼部瘙痒、流鼻涕、鼻塞、咳嗽等。严重时,还会导致皮疹或加重哮喘。
因此,发现卫生间地砖有缝隙或破损,应请专业人员及时修补、更换。
(摘自《南国健报》文/韦彦青)
肩周炎,多做4个动作
适当运动,有助于远离肩周炎。台湾彰化基督教医院复健医学科物理治疗师周雅惠表示,肩周炎患者可通过4种运动来协助改善症状。
1.肩胛骨内收运动。患者采取坐姿或站立,先放松肩膀,接着逐渐把两边肩胛骨向内、向下用力,促使两边肩胛骨靠近一点,运动过程中不要耸肩。
2.钟摆运动。采取坐姿或站立,肩膀放松,手握矿泉水瓶,再向前、向后摆动,幅度由小到大,来放松肩关节。
3.木棍运动。患者可先平躺,双手掌心向上,握住棍子两端,接着逐步往上举至极限的角度,停留约10秒后再慢慢放下来;双手掌心向上,握住棍子两端,然后两手肘弯曲呈90度,接着逐步将棍子往受限角度的关节方向移动,大约停留10秒后,再慢慢放松。
4.肩关节外展运动。患者可采取坐姿,肩膀放松,将受限关节的手臂放在桌上,手肘弯曲呈90度,再逐步将前臂往上抬,一直抬到受限角度后,停留约10秒,再慢慢放下来。注意,必须等前面3个运动结束后,再做这个运动。
值得注意的是,肩周炎患者刚运动时,可能会有酸痛感。建议运动时动作要和缓,逐步增加角度和难度。
(摘自《新生报》文/李叔霖)
商场免费按摩,
4类人别做
不少人趁着逛商场、大型超市的机会,享受免费试用的按摩仪器,认为不花钱还能做按摩很值。但4类人群并不适合享受这种免费按摩:颈、腰椎病患者;心血管病患者;骨质疏松患者;局部有皮肤破损、溃疡、出血及结核、肿瘤患者。
按摩器械多以高频机械振动和滚动来对人体肌肉、骨骼进行刺激,使用不当或长时间使用,很有可能会对某一部位造成损害。相比之下,徒手按摩和推拿更安全可靠。
(摘自《大河健康报》文/周建斌)
夜尿多,揉脚踝
冬季,老年朋友夜尿增多,按揉脚踝可减少起夜次数。中医认为,肾主水,以阳开阴合维持人体水液平衡,调控尿液生成、排泄。冬季阴长阳消,夜间阳气更虚,体内水液不能蒸腾气化,生成的尿液就会变多。
脚踝处的照海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字面意思是阳光照在大海上,具有助阳生火、蒸腾气化的功效。经常按揉此穴,可以激发人体下部阳热之气,使其从脚部向上蒸腾,让体内水液得到气化,尿液生成就会减少。照海穴位于脚内踝骨下方凹陷处,左右脚各一处,按揉时要两侧同时进行,每天早7点、晚9点各1次,每次10分钟。
(摘自《温州都市报》文/赵永峰)
含漱口水超30秒才抑菌
一项调查发现,41%的人含漱口水的时间不够30秒。漱口水的主要成分是氟化物、木糖醇、抑菌剂、酒精及精油等,建议大家含漱口水的时间至少应在30秒到1分钟,才能达到抑菌的效果。成年人1次使用量约为15~20毫升即可,不用加水稀释。
调查发现,近九成人认为清凉刺激的漱口水才能清洁口腔;近四成人认为,漱口水酒精浓度越高越有效。其实,人体口腔环境是中性的,使用过度清凉刺激或含有过多酒精的漱口水,都可能令口腔黏膜受损,反而会使有害物质趁虚而入。建议选购中性、温和的漱口水。
不过,漱口水只是辅助口腔清洁的手段,洁牙应以刷牙和使用牙线为主;接受牙齿矫正、植牙以及牙周病治疗期间,需要使用较高浓度的漱口水。
(摘自《联合报》 文/詹建富)
老人猛咳后稍坐一会
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慢性病的老人,经常动不动就猛烈咳嗽一番,有时会导致意识短暂丧失,甚至发生晕厥跌倒。中医认为,这是痰气上逆所致,称为“痰厥”。
痰厥属于神经性休克,主要是因剧烈刺激使迷走神经兴奋,导致心脏回心血量不足,致使脑部缺血缺氧。因此建议老人,一旦忍不住要剧烈咳嗽或咳痰时,身体应尽量放松,咳完要在沙发上坐会儿,或半卧休息,切忌频繁走动。猛咳后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脱水,加重呼吸道炎症和分泌物黏稠度,这时要给老人喝水,以稀释并帮其咳出分泌物。
若发生晕厥,应立即让病人平卧,头部稍低,以增加脑部供血;解开其衣领,使头部偏于一侧,防止舌后坠堵塞气道。患者苏醒且全身乏力的症状缓解后,方可坐起和站立。
(摘自《当代健康报》文/朱凯)
老人需要练力量
老年人往往认为自己年纪大了,力量也小了,不适合练哑铃等力量练习。事实并非如此,正因为力量下降了,才更需要力量训练。
老年人进行哑铃训练应以循序渐进为原则。先从3~4公斤左右的哑铃开始,锻炼适应一段时间后,再逐渐增加重量。每天练习30~60分钟,每周至少2次,以不引起劳累为度。
练习时讲究圆、柔,训练时不要发力过猛,以免造成骨折或肌肉损伤。
(摘自《快乐老人报》文/刘莉)
挑加湿器,测喷气口
冬季天气干燥,加湿器成了人们家庭里常用的工具。面对种类多样的加湿器,应该如何挑选并正确使用呢?
经实验测定,相对湿度在40%~60%时,人们感觉最舒适、最有利于健康。因此,最好选用具备自动恒湿功能的加湿器,只有当室内湿度低于标准范围时,机器才会启动,高于此范围则减少雾量至停止加湿。若使用没有自动恒湿功能的加湿器,最好在室内放一个湿度计,以随时了解空气湿度,并根据湿度调整加湿器的工作状况。
在选购加湿器时也有一个小窍门。将手放在喷气口大约10秒钟,若手心未出现水珠,说明超声波加湿器最重要的部件换能片的均匀程度好,反之,则表明其工艺粗糙。
(摘自《扬子晚报》文/葛春丽)
偏头痛,按3个穴位
有些人长期受到偏头痛的困扰。台湾屏东基督教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钟贵馨指出,影响头痛的原因很多,大多是由于过度疲劳、压力大、失眠所致。中医认为,穴位按摩可有效缓解偏头痛。
偏头痛时,可按压或环形按揉以下3个穴位: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心,两耳交连线和头顶正中线的交点处。百会穴是全身气之汇集处,头痛时按压此穴,能让全身气血通畅,有效缓解头痛。
风池穴,位于耳后头枕骨下,发际附近的凹陷处,此穴具有清热降火,通畅气血,疏通经络的功能,其止痛作用迅速。
合谷穴,又名虎口穴,位于手背,第1、2掌骨间中点处。合谷穴具有镇静止痛、通经活络、清热解表的功效。
(摘自《元气周报》文/萧雅娟)
第一道茶水漱口防龋齿
用第一道茶漱口有两大妙处:首先,漱口可以及时将口腔及牙齿间的残渣冲除;其次,茶叶含氟量很高,能有效防蛀。甜食等带来的酸可能使得牙齿表面脱矿,从而容易致龋,而氟化物恰好可以促进牙齿的再矿化,所以,用含氟茶水漱口比清水效果更佳。再次,茶叶中所含的茶多酚也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作用,对致龋的变形链球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茶叶的氟含量是随叶龄的增长而升高的,春季采摘的茶叶含氟量最低。而砖茶、边茶的含氟量非常高,经沸水浸泡后,氟含量瞬间可达到其他茶叶的100倍。建议用“老茶”漱口防龋,但喝“老茶”最好不要“贪杯”。
(摘自《当代健康报》文/涂端玉)
老人背部别受风
老人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差,尤其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骨关节炎、支气管炎、哮喘等慢性病的老人,容易受到寒冷的侵袭。因而,保暖对于他们来说显得特别重要,尤其是背部。中医认为“背为阳”,背部是督脉及膀胱经循环的部位,督脉是“阳脉之海”,总管人体一身阳气。如果背部保护不好,风寒之邪从背部侵入人体,会损伤阳气。对本身阳气已经较为虚弱的老人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
老人防背部受风应做到:
1.坐着时,椅子尽量靠墙放,如果实在不方便靠墙,最好在椅子后面设置一个屏风,来阻挡风邪。
2.准备几件背心,冬季穿棉背心,春秋穿毛背心,夏季也要准备一件单层纯棉背心。所谓“夏不敞胸,热不凉背”,也是提醒老人预防背部受寒。
3.老人坐在椅子上阅读或静坐的时间不宜过长,半小时左右就应该起身活动活动,敲打背部或全身。
(摘自《家庭医生报》文/郝建莉)
冬天要防“家庭主妇手”
秋冬季节天气干燥,双手经常沾水和化学洗涤用品的主妇,易患上一种名为指掌角化症的皮肤疾病,表现为手指皮肤皲裂,相继脱皮,洗手后皮肤紧绷、发痒,感觉迟钝等症状。
该病与天气干燥、人体皮脂分泌减少有关,但只要做好防护,仍然可以让纤纤玉手温润柔软。需长时间沾水或接触洗涤用品时,应佩戴手套。每次洗手或临睡前,及时涂抹尿素和鱼肝油软膏,防止因皮脂分泌减少而导致的皮肤干燥。平时多吃果蔬及养阴润燥的食物。此外,还应注意不可过度洗手。
(摘自《中国中医药报》文/禤影妍)
胃病揉腹,一早一晚
不少患有慢性胃病的人都知道,经常揉一揉腹部可以让胃更舒服。但要注意,如果选准按揉时间,对护胃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揉腹最好在早晨起床之前(5:00~7:00),以及夜间入睡前(20:00~21:00)。因为这两个时段胃酸分泌开始增加,按揉可抑制胃酸分泌,起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另外,此时按摩能更好地祛除寒气,减少腹部脂肪堆积。按揉时应排空小便,取仰卧位,双膝微屈,全身放松,左手按在腹部,手心对着肚脐,右手叠放在左手上。先按顺时针方向绕脐揉腹50次,再逆时针按揉50次。按揉时用力适度,按揉结束后,可以喝杯温开水。
(摘自《老年日报》文/韩军)
寒冷季节不戴帽,3/4热量会跑掉
研究资料表明,气温在l5℃左右时,人体约1/3的热量从头部散发;气温在4℃左右时,人体约一半的热量从头部散发;而气温在零下l0℃左右时,竟会有3/4的人体热量从头部“跑掉”。由此可见,头部与人体热平衡的关系很大。一个人如果只是多穿几件衣服,而不戴帽子,那就会像热水瓶没有塞子一样,让热气源源不断地向外“输出”。
(摘自《中国中医药报》文/杨景波 )
做伸展操,排便更顺畅
上班族因久坐或果蔬摄入不足,易出现便秘问题。台湾中山运动中心瑜伽老师王怡方建议,上班族可以做些简单的瑜伽动作,以促进胃肠蠕动,缓解久坐后引起的腰部酸痛。
具体方法:1.双脚分开与肩膀同宽,脚掌向外45度。2.屁股向后推,慢慢蹲下。3.双手合十,手肘顶住膝盖内侧,身体挺直,双腿尽量向外伸展,停住30秒到1分钟,并调整呼吸。
(摘自《当代健康报》文/邱琼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