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行高中化学1化学2(苏教版)几个知识点的探究
2014-11-03张勇
摘 要:任何事物都存在不足之处。通过组织学生实验,教师教学实验,查阅各种资料,提出了一些看法,希望对教材的编写和同仁的教学,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钠;燃烧;对应的;红磷的结构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笔者从事高中化学一线教学多年,针对现行的高中化学教科书化学1、化学2中的部分内容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不当之处请同仁批评指正。
探讨知识点一
化学1专题二第二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49页)观察和思考“实验2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观察现象”。
笔者多次做过此实验,现将主要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1.钠融化成一个发亮的小球。
2.钠在空气中燃烧呈现黄色火焰,并产生大量白色浓烟。
3.在石棉网上做实验,固体剩余物的颜色受到石棉网的洁净程度影响,在旧石棉网上残留的主要是棕黄色甚至棕黑色固体,少量淡黄色固体,在新的石棉网上淡黄色固体会明显增加,部分棕黄色固体,部分棕黑色固体。
4.将石棉网改成洁净的白铁片或者坩埚做此实验,剩余物质主要是淡黄色固体,少量棕黄色固体和少量棕黑色固体。
教科书49页“表2-3钠的性质实验”实验2所留表格太小,不利于学生记录实验现象。而课本50页第4行叙述“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的过氧化钠”,虽然这句话没有错,但是过于简单,容易让学生误会。
针对上述不足,我的建议如下:
1.增加课本49页的表格宽度,让学生有足够的空间填写所观察到的主要现象。
2.教师演示时将石棉网改成白铁片,减少干扰,便于学生观察。
3.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根据中学实验室已有的实验仪器,学生做分组实验时可以不用比较锋利的白铁片而使用坩埚。而且改用坩埚也更容易产生淡黄色固体。
4.教科书50页第四行的叙述“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的过氧化钠”改为“钠在纯氧中燃烧,生成淡黄色的过氧化钠”,或者改为“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固体主要是淡黄色的过氧化钠”。这样就顾及到钠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烟的问题了,也在解说反应现象方面更科学、更严谨。
探讨知识点二
化学2专题1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5页)“信息提示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强弱”中有这样一段话:“通常情况下,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它的单质越容易从水中或酸中置换出氢,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它的单质越容易与氢气反应形成气态氢化物,气态氢化物越稳定,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深入探讨之前,首先明确在中学阶段水化物的含义。水化物简单点说就是与水反应(一般指化合反应)得到的产物。例如,镁的最高价氧化物为氧化镁,硅的最高价氧化物为二氧化硅,氧化镁和二氧化硅与水就很难反应。教科书上说了两次该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虽然也没有明显不对的地方,但是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学生读后很容易产生误解,会错误地认为所有的元素最高价氧化物都能和水直接反应生成酸或者碱。
针对以上问题,我提出如下建议:
1.在“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加上“对应的”三个字,改为“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
2.在第5页书的下面用小字标明“对应的”指与水直接化合或者间接反应,这样就可以避免部分学生在阅读教材时产生误会。
探讨知识点三
化学2专题1第三单元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20页)“拓展视野、白磷和红磷”,教科书对白磷和红磷的介绍分了三节,第一节介绍了磷常见的单质有白磷和红磷,又介绍了白磷的性质。第二节介绍了红磷的性质。第三节介绍了白磷和红磷的部分共性。教科书此处的文字表述部分并没有什么科学性错误,只是有点段落划分不当。教科书所配白磷的插图没有问题,但红磷的插图要再斟酌。
首先明确磷的常见同素异性体的结构。纯的白磷是无色透明晶体,遇光会变为黄色,故又称黄磷。白磷或者黄磷都以正四面体P4分子形式存在。
教科书上所配红磷插图应该是四面体结构的P4分子断裂开1个键之后连接起来形成的长链状巨大分子,但是这种结构并不被公认,只是部分科学家的猜测。至今红磷也没有一个准确的分子式,只有一个化学式,用元素符号P表示。
针对此种情况,我的建议如下:
1.将教科书拓展视野文字介绍部分的第一节再分为两节,一
节介绍磷常见的单质有白磷和红磷,另一节介绍白磷的部分性质,
这样段落就更加清楚了。
2.红磷的结构所配插图直接删掉或者说明此种结构只是可能性很大的一种猜测。
科学源于严谨,严谨方显科学。璞玉雕琢方成大器,与同行诸教共勉之。
作者简介:张勇,男,1979年4月出生,本科,就职学校:江苏省徐州市王杰中学,研究方向:化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