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

2014-11-03赵玉霞

教育与职业 2014年8期
关键词:素养职业高职

赵玉霞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职业人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中提到“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目前,各高职院校无不积极探索职业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思考如何根据社会需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高职院校学生评价作为高职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检验职业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是衡量人才培养目标完成与否的关键,因此应紧密围绕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质量标准构建学生评价体系。

一、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评价的现状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评价仍沿用传统的以理论考试为主的评价方式,这种评价不是为教学而评价,而是为评价而教学。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第一,评价理念落后。高职教育教学评价仍然是以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求和的方式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在很多课程中,占据总成绩25%的平时成绩演变成了考勤分数,忽略了平时成绩的意义和作用,期末考试以理论考试为主,无法凸显学生专业技能的习得情况。这种评价方式只强调了评价的筛选功能,忽视了评价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反馈和点拨作用。

第二,评价方式简单。传统评价以理论知识考核为主,忽略了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考核,重理论轻实践,学生的技能专长无法评价,导致所学与实际工作脱节,不能满足企业岗位需要。

第三,评价主体单一。传统评价中的主体是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唯一判定者,他们的评价就是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最终的唯一的评价,整个评价过程缺少用人单位参与、缺少学生自我评价及同学互评,评价结果的全面性、客观性、准确性大打折扣。对于学生通过评价进一步提高,也缺少足够的指导意义。

第四,评价的反馈功能无法实现。评价的主要功能是信息反馈,但是传统学生评价结果只是量化的成绩,没有附加指导意见。这种反馈只给学生传达了学习结果,却无法指出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改正,因而评价的时效性和潜在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纲要》中提到:“应改进教育教学评价,应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多种评价方式”。科学的评价观应该是以人为本的整体性评价观,因此,构建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知识、能力和素养相结合的,科学、精确、量化、可操作性强的评价体系,是强化质量意识、适应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二、“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

在借鉴、反思国内外普通高等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以当前3所院校部分高职专业学生评价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为基础,结合国内外学生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及高职学生的实际状况,课题组构建了具有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评价体系。构建过程如下:

(一)确定评价目标

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的活动。在实施监控与评价之前,对预期的学习结果即学习目标须做出明确的陈述。学习目标的设置和明确陈述是学生评价的最重要一环,如果学习目标设置合理而陈述可以观察和测量,那么学习结果的测量和评价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二)分析职业任务

国家职业标准明确提出对从事相关专业人员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行业企业内部也有各自的岗位标准,职业任务分析是结合企业岗位需要,通过对某个岗位所包含的若干项主要工作、每项工作所包含的若干项任务及每项任务所包含的若干项操作项目逐一剖析,从中了解从事该职业者主要学习领域的知识和操作内容及其具体要求。同时,结合各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及课程的教学大纲,使用信息加工分析对评价目标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不同专业需建立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但大体的过程和主要框架是相通的,都应遵循高等职业教育的共同规律和特征。

(三)构建评价体系

1.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首先,研究并确定评价目标构成的关键要素;其次,对各要素按照层级进行分解;最后,将所分解出的要素按照层级关系排列,构建整个评价指标体系模型。构建过程中应注意保证评价要素的直观可测性、要素之间的相互独立性、要素评价的可行性,并保证整个指标体系的整体完备性。学生评价指标体系结构见下图。

“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学生评价体系结构图

2.确定权重。在本评价体系中,一级指标有3个,分别为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利用特尔斐法获得评价指标的权重,职业素养为1,职业能力为5.5,知识为3.5。其中,知识考核又分为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人文社科知识4个二级指标,对不同课程、不同学习阶段可有选择性的取舍。

3.确定考评标度。职业能力可从两方面进行评价,即专业技能和职业核心能力。依据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行业标准将课程分解为若干项目、再将每个项目分解为若干项任务,然后确定每个项目需完成的专业技能,进行评价,制成项目完成情况评价表。评价表中既包含项目名称、学生姓名、所在班级、学号以及同组人员姓名等基本信息,也包含项目组成、项目报告等核心内容。其中,项目组成要列明各项具体任务的内容,项目报告要包含任务方案、实施过程、结果分析、报告规范性等内容。评价方式上,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并要列明总评评语。

依据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对职业核心能力的划分,将职业核心能力概括为与人交流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六个指标。其中,与人交流能力又包括交谈讨论能力、主题发言能力、书面写作能力三个具体指标;与人合作能力又包括协商制定目标及分工、按照计划完成目标两个具体指标;自我学习能力又包括制定目标和计划并实施、自评学习效果并反思两个具体指标;创新能力又包括提出创新性意见、做出并实施创新方案、调整或评估创新方案三个具体指标;解决问题能力又包括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实施及评估解决问题的方案两个具体指标;信息处理能力又包括收集整理信息、展示应用信息两个具体指标。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体现为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职业素养评价主要从独立性、责任心、敬业精神、团队意识、职业操守五个方面进行评价。具体来说,独立自强指有自信心,能够独立解决学习中遇到的一般问题,学习主动;责任心指在执行工作前能做好周密计划与充分准备,工作态度认真积极,有组织性,遇到问题能积极解决,对结果负责;敬业精神指有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踏实认真的精神,保持高昂的求知热情和恪尽职守的精神;团结互助指与同学真诚相待、互相尊重、互相学习,能够顾全大局,团结协作;职业操守指遵纪守法、坚持真理、爱护教学设施。职业素养评价采取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三、“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的实践

课题组应用本评价体系在一学期内对三所高职院校10个班级共568名学生分别就一门专业技能课、一门专业基础课和一门公共基础课进行了评价,在实施过程中发现了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边评价边整改。如职业素养的评价标准不太容易做到具体,使得评价时的主观随意性较大。专业技能的二级指标及内涵需要由专业课老师根据课程项目情况制定,但是由于教师水平的差异、对该体系掌握情况不同等原因导致量化的分值、权重的分配还不十分科学、合理,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优化。

最终的评价结果表明,该评价体系能够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对于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团结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职业核心能力的养成有很好的引导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职业素质,基本上达到了评价效果,较真实地反映了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素养职业高职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