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几点思考
2014-11-03刘绪聪
县域经济是整个经济全局中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运行单元,是国家政策最主要、最直接的操作平台,很重要、也很关键。经过多年发展,不少地方县域经济已具有了相当的规模、水平和实力,有些还具备了县域经济和城市经济的双重特点,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在当前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重头戏中,县域经济有何作为,怎样作为,是许多相关人士关心的话题,期望理清思路,掌握主动,在这场重生与落伍的博弈中闯出一片新天地。
一、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两个问题
产业结构是随着经济发展而改变的。在经济发展、国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再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我国目前正处在这个转移过程中。
从当前和今后趋势看,无论是城市经济,还是县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着两个问题:一是三次产业结构比例偏差问题,二是各次产业的升级问题。三次产业比例偏差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二产业中的工业比重过高,而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比重过低。经过多年努力,这一情况正在改变,许多地方第三产业占比已超过二产。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今后第三产业占比调整到多高,各地不能一个标准,也不能完全向西方发达国家看齐,因为彼此发展阶段不同,经济结构不同,中国“世界加工厂”的角色还没有改变,工业占比不可能没有底线,一味降低。今后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关键,不是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的调整,而是如何突破各次产业升级的瓶颈,提高各产业的层次和水平,这才是根本。比例上去了,而层次和水平没有上去,经济还是不能持续。城市经济是这样,县域经济也是这样。
二、县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方向
一些地方县域经济中,工业占总量的80%以上,是主要的支撑力量。从现阶段的供给与需求来说,县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应当立足现实,继续把工业作为发展重点。其原因有三:一是工业是服务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服务业是工业的补充。许多服务业部门,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必须依靠工业,没有工业,社会几乎没有对这些服务的需求;二是县域对服务业的需求不同于大城市,只能突出重点,适度发展,拉长短板,形成地域特色,避免赶浪头、搞跃进;三是从反映经济效益的主要指标看,第二产业好于第三产业。工业无论是在税收,还是就业、农副产品转化增值等方面都有比较优势。魏桥集团一个企业就占山东滨州市利税的40%。所以,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做好工业这篇文章,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这个方向应当坚定不移。
三、选好工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
现在产能过剩呈现三个特点:一是常态化,不是偶然现象;二是普遍性,几乎没有哪个行业产能不存在问题;三是难逆转。一些企业由于是在急速膨胀时期发展起来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缺乏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只能面临淘汰关停。这种情况在县域经济中比较突出。今后行业发展的空间在哪里?潜力在哪里?下面三个方面值得关注:
第一,抓好现有企业的转型升级。由于区位条件等原因,县域经济发展到今天不容易,产业结构调整不能离开现有基础从头再来,抓好现有企业的转型升级是结构调整的主要任务。要本着“重点突破、全面提升、协调发展”的原则,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和方案,明确培植发展哪些新兴产业,改造提升哪些传统优势行业,化解淘汰哪些低效落后产能,通过招商引资、技术改造、科技创新等途径,打好工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攻坚战和持久战。对于这一点,山东省委省政府认识很清楚。要求省经信委制定了20个产业的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具体到企业、产品和技术装备,针对性比较强。省长、分管省长逐个听汇报、做点评、督促落实。这是过去没有过的,说明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二,盯住关键设备、关键零部件和基础原材料创新、研发和攻关。现在企业大量的生产线、关键设备、重要原材料都是进口,造价也很高。如碳纤维很多地方在上,但高档原丝国内就生产不了。日本的每吨100多万元,国产的只卖十几万元,高端产品还不能用。有个企业生产了一种医疗器械,大部分零部件自己生产,但有种膜需要进口,这个东西不解决,这个器械只能是一堆废铁。山东阳信一个企业做出口餐具,诺贝尔奖发奖仪式的赠品就是他们的餐刀。这个企业年产1000多万套刀叉,用的不锈钢全部要进口。重要原材料如此,其他高端生产设备、检测设备依赖进口就更多、更普遍了。这些都是今后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和方向,不能再盯着一般化的大路产品。应当沿着产业链向上或向下分析查找,看看哪些是关键的、进口的、国内生产不了的,寻找国内外的资料和合作伙伴,开展研发和生产。这是县域经济今后升级换代的发展空间和潜力所在。
第三,倡导发展服务型制造业。当今世界制造业转型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制造业服务化,或者叫服务型制造。有资料显示,美国制造与服务融合的企业已达58%,而中国企业不到3%;全球1.3万家制造企业,服务环节盈利比制造环节平均高76%,服务利润占总利润的46%。因此,在产业形态上,县域经济也要推进二、三产业的融合,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业,不仅适应需求,而且创新需求,积极推进金融、研发、设计、物流、总集成总承包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拉长微笑曲线的两端,提高产品附加值。这样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这也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方向和目标。要按照服务业发展规律办事。制造业发展是以大项目为导向,有项目就有规模,就能形成生产力;而服务业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有需求才能有服务。要把服务业搞上去,依靠的是人才和环境,哪里有人才、环境好,服务业就能在哪里开花结果。所以优化营商环境很重要。
四、注重市场主体的增长质量
从企业构成看,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降低门槛,优质服务,增加市场主体数量,释放民间经济潜能,这是正确的。今年上半年,山东省新增市场主体43万户,同比增长48%,其中服务业占70%以上。当前经济缺什么?现在全省市场主体433万户,数量并不少,缺的是质量。这方面存在三个问题:一是缺乏创新能力、市场驾驭能力、产品档次和水平。所以在发展市场主体时,应扶大促小,提质增效,眼睛要盯在已有企业的发展上,注意把已有企业抓好,不要仅仅看市场主体数量增长了多少。二是引导民营经济向企业化、规模化、集约化转变。现在山东民营经济中,个体户多,私营企业少,个私比是4∶1,全国是3.5∶1,江苏、浙江是2.6∶1。其中有经营者观念和能力问题,也有政策问题。省里准备出台政策,对因“个转企”税负增加的,由地方财政给予补助,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免除经营者的后顾之忧。三是发展外商投资企业。目前山东省外商投资企业仅占企业总数的3%,数量不多,需要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和招商力度,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元素和动力。以上三方面,是在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时应注意的结构性调整和选择。
五、在做精主业基础上做大做强
县域企业在发展战略上,不应再受过去贪大求多做法的影响,提倡做精主业,适度多元,不再盲目地膨胀发展。尽管现在市场形势不太好,但一些总规模并不大的中小企业情况不错,原因之一,就是多年来转型不转业,坚持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自己擅长的事,小企业占领了大市场,我们身边这样的例子不少。瑞士的钟表、意大利的皮鞋,规模不是很大,但产品质量优良,水平档次居世界前端,卖价也很高,做成了百年老店,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今后企业应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在做精做细做透主业的基础上再去做大做强。多元化也要从实际出发,考虑到自身管理经验、技术特长、市场渠道等方面的优势和不足,适度多元,科学多元,在产业链上进行延伸扩张,尽量避免跨界太远。
(刘绪聪,山东省经信委总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