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会计专业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研究
2014-11-02戴小玉
戴小玉
高职院校的发展壮大,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也培养出了大量的优秀会计人才。但是,会计专业的人才与社会需要相脱节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何更好地强化以“职业能力”和“就业”为目标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现状分析
1.对会计专业的职业规划比较模糊。由于上学期间很少接触系统的职业生涯培训,对自己将来的人生之路认识不清,导致学生对自己学习的专业知识掌握不牢固,对会计岗位的认识和了解比较模糊,不了解会计的岗位需求。
2.对本专业的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现阶段高职院校的会计教育受本科教学模式的影响较大,实践教学往往流于形式,理论教学枯燥、抽象,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较差。受教学理念及学校经费的制约,部分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室及校外实训基地严重不足,导致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较差。同时,由于缺少对会计岗位和企业真实生产经营状况的认识,导致学生很难在较短时间内达到企业要求。
4.欠缺持续发展的动力和能力。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企业需要的是复合型、应用型且极具发展潜力的综合型人才。现阶段的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会计专业的学生一般都是接受本科阶段学历教育的压缩,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不仅缺乏相应的技能教育,而且缺乏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的教育。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学能力较差,缺乏积极主动学习的精神。现阶段的会计工作越来越与国际化市场接轨,这就要求会计人员不断自我学习、自我提高,从而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基于会计岗位的核心职业能力分析(139页表)
三、基于会计核心职业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思考
1.会计专业应根据职业能力分析体系,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教学。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应基于会计职业能力的要求设置,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结合社会和岗位的实际需要,在分析不同岗位会计职业能力需求的基础上,建立不同职业能力要求的知识结构,充分反映“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知识的表现”这一基本规律。要想突出职业能力这一核心问题,在课程设置上必须充分考虑不同的职业能力相对应的不同课程模块。西安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通过三年研究与探索,最终形成了职业模块课程设置与“多证书”教学形式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在结合专业资格证书教学的基础上,按职业功能的不同将会计课程分为以下模块:专业岗位能力模块、技能实践模块、方法能力模块、职业操守模块和社会能力模块,每个模块之间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另外,考虑到高职会计教育的特殊性,在课程设置上不仅要满足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需求,还要考虑学生更高层次的后续发展。对此,我校在一年级安排了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的相关课程,使会计从业资格合格率达到91%以上,远远高于陕西省平均水平。在二年级又安排了助理会计师和会计师的相关课程与讲座,同时还将个别资格证书的考试成绩与本课程的结业成绩相结合,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考试,有效地将专业学习、资格认证与课程评价相结合。
2.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应遵循会计自身职业特点的要求。由于企业财务状况自身保密性及岗位需求人员较少等特点,学生的校外顶岗实习往往有名无实,无法真正融入企业的财务工作中。因此,我校就这一问题对财务工作中具体涉及的不同会计工作的业务流程,按照相对应的工作性质、工作地点、工作任务、工作时间及工作内容制定了相应的会计工作能力标准。目前,我校根据典型工作业务流程,共开发会计工作能力标准二十余项。学生通过此项会计职业能力的特殊训练,能够清晰完整地认识到不同会计工作流程及具体涉及的会计工作方法,使其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一般会计人员5~10年的工作经验,极大满足了所有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训需求。
基于会计岗位核心职业能力表
3.会计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应高度重视以流程再造为核心思想的企业信息化建设。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ERP(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在企业的逐渐应用,企业越来越重视以流程再造为核心思想的企业信息化建设,这给高职会计学生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在企业中流程有效实施依赖于财务工作人员对现有现金流、信息流、商品流等资源的不断优化与整合,并根据目前的资源配置有效预测未来资源配置状况,为企业未来经济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其中,现金流预算是所有企业资源预算的基础,也是高职会计学生的实训重点。学生在进行相关职业能力培养时,必须熟悉本职及相关岗位的工作流程,能对企业现有经济业务、客户资源、现金流进行有效整合与优化,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合理建议;通过模拟企业经营对企业未来可能存在的风险做出判断,并能提出合理的风险控制建议;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及计算机操作;培养对数字的高度敏感能力,对模拟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关键数字及特殊数字具有良好的洞察能力及记忆能力;在流程再造模拟实训中重视团队合作与协商沟通能力的培养。为此,我校专门花费六十余万元成立了ERP实训室,通过模拟企业七年的生产经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4.“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高职会计教育是培养技术过硬的高级实用型人才,要求专业教师必须既具备扎实的相关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要想培养“双师型”教师,探索一条适合学校特点的“产学研一体化”办学方针很关键。校领导必须积极鼓励专业教师参与相关实验、实训室建设,为教师积极参与上市公司及各类中小型企业的财务决策、财务创新提供便利条件。成熟的“寻访会计师”模式是培养“双师型”会计教师的另一途径。专业会计教师可以利用寒暑假等时间,为会计师、税务师、审计师事务所等相关财务服务机构以及不同规模的企事业单位提供服务,通过兼职、顶岗以及合作研发等完善自身的实践技能,提升职业能力。聘请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校外兼职教师队伍也是高职会计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5.重新构建基于会计核心职业能力的考核评价体系。根据高职会计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笔者构建了新的评价考核体系,分为专项会计职业能力评价及通用会计职业能力评价:一是高职院校可以将通用会计职业能力考核评价与相关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将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纳入学生毕业要求,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助理会计师资格、涉税从业资格及中级会计师资格等相关资格证的考取,这有利于促进学校按相关行业标准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有利于实现学校教学与考核分离相结合,促进各校之间的良性竞争,得到各企业用人单位的一致认可。二是专项会计职业能力考评可以以专项课程任务驱动或综合课程任务驱动为考核单位,抽选其重要核心会计职业能力进行实训专项考评,并与其卷面理论考评相结合。彰显不同会计职业学校培养特色与综合职业素养水平。
本文针对现阶段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现状以及社会和岗位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提出高职会计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必须重建新的课程体系;重视会计自身职业特点的要求建立会计工作标准制;通过ERP实训室培养学生流程再造及企业资源管理的能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最终,构建一套完善的基于会计核心职业能力的考核评价体系,有效促进学生会计核心职业能力的快速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