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硬实力的软传播

2014-10-31袁雪婷

声屏世界 2014年10期
关键词:背景音乐航母网民

袁雪婷

由环球军事独家率先发布的中国首部航母宣传片,引发了军迷、航空迷的追捧。2014年4月21日,基于《为梦想领跑》剪辑而来的纯音乐公益片《飞鲨》在京发布。两天后,央视新闻在节目中播出了纯音乐短片《飞鲨》。一时间,我国首部航母宣传片被各大媒体转载并赢得了网民的广泛赞誉。我国首部航母宣传片的发布不仅赢得了国内网民的超高点“赞”,而且“吸引了全世界的注意”。《飞鲨》经媒体推出后,美国随即公布了其拍摄的航母宣传片《即刻出击》,有媒体称这是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做出的回应。至此,我们不禁要问中国首部航母宣传片缘何获得如此高的点赞率?它为何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它的创作与传播又有哪些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

刚柔并济的传播内容

中国首艘航母入役后,美国专家并不看好,屡屡唱衰辽宁号。有美国媒体发表文章称,中国航母存在致命缺陷,缺乏足够的防护能力,在强大的美军面前,不堪一击。外媒一边散布“中国军事威胁论”,一边“唱衰中国航母”。在复杂的国际背景下,我国首部航母宣传片没有刻意宣扬武力,而是通过“向为祖国航母事业呕心沥血的英雄们致敬”,表达国家精神与民族信仰相融合的力量。

“梦”是贯穿我国首部航母宣传片的一条暗线。长期以来,中国尽管没有航母和舰载机,但民间却存在一股浓浓的“航母情结”,拥有自己的航母和舰载机成了国人的强烈期盼。虽然,中国航母目前尚未真正形成战斗力,但当下中国“有了航母”的象征意义远远超过了实际意义。在辽宁号和“飞鲨”舰载机圆了国人“航母梦”的当下,这部片子从感性角度,替广大国民道出了心声,成了国民对于航母和舰载机畅想的情感突破口。航母梦牵动着强国梦,强国梦关联着中国梦。宣传片将航母人的梦想通过艺术手法展现给观众,梦想的柔性不仅打动了国人,而且引起了全世界的情感共鸣。

航母宣传片通过唯美的画面适当地展示了我军实力。相较于美军《即刻出击》中的成排舰载机,我国航母宣传片中两架歼15舰载机略显单薄,但这并不妨碍宣传片的传播效果。短片通过局部特写与整体刻画相结合的传播方式将“飞鲨”舰载机全方位、立体式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完成舰载机起降是航母形成战斗力的标志性节点,短片对舰载机从起飞到降落的呈现虽然不具有“杀伤力”,却隐含着我军军事力量逐渐强大的信息。我国首部航母宣传片以“人”为核心,主题即讴歌为航母事业奋斗的英雄。视频以飞行员的日常基本训练作为开头,描述了飞行员做起飞前的准备工作、飞行员驾驶飞机及着陆的状态。短片中,飞行员在器械上训练的场景,他们额头上的汗水、强健的体魄……力与美相结合的画面让人心驰神往。宣传短片将镜头对准为航母事业奋斗的所有工作者,他们的默默奉献是短片宣传的主题,奋战在我国航母、舰载机科研一线的广大官兵和科研工作者为国奉献的精神最能打动观众。他们的付出不会威胁到他国,他们制造的航母、舰载机却可以起到威慑他国的作用。

航母宣传片既向世人表明了我军实力又没有过分渲染中国的强大。短片以一种柔美又不失刚劲的内容在“中国威胁论”与“唱衰中国航母”之间找到了平衡,它既赢得了国人的一片叫好又引起了外国军方的重视。

艺术化的传播形式

影视作品是视听结合的综合艺术表现形式。宣传片作为影视作品的类型之一,它在为人们提供审美愉悦的同时,也承载了传播信息和流通意义的功能。长期以来,我国的主旋律宣传多以“板着脸孔”说教为主,过于刻板的宣传形式导致宣传效果的不尽人意。我国首部航母宣传片将带有“中国特色”的唯美视角、艺术手法融入片中,观众在审美享受的过程中更容易接受短片所传播的内容。

《飞鲨》开头,歼15舰载机的局部特写与整体造型,海上辽宁号的伟岸身躯,晨曦中飞行员的训练剪影,在以红、黑为主色调的背景下连缀、组接。剪影似的画面,缓慢的剪辑节奏,虚实结合的手法不仅将航母、舰载机以及日常飞行员的训练场景真实地展现在观众眼前,而且渲染出一种中国式的唯美感。格里菲斯在长期实践中发现,组接不同时空的镜头可以创造出全新的影像时空关系,从而获得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影视作品中的蒙太奇不仅具有“组接”作用,而且具有叙事、表情、营造气氛等功能,具备美学上的价值和意义。中国航母宣传片中蒙太奇手法的运用使得短片的艺术造型更加丰满,内涵更加丰富。鸣枪、舰载机滑翔升空、鸟群惊起、拔剑问天……一系列看似毫无联系的片段组合在一起却将舰载机起飞瞬间的隆重、激动人心表达得淋漓尽致。大海深处的辽宁号逐渐虚化成背景,一群海鸥在海面上盘旋鸣叫,滑翔甲板上一只海鸟展翅飞翔,唯美的画面给人愉悦的感受,画面承载的意义也通过这种柔性方式得到了完美体现。

音乐是通过视听感官及与之相适应的审美手段,传达和接受审美经验的艺术。音乐利用声音来塑造形象、表达思想情感,或高亢低沉、或急促悠长、或强烈轻柔的音乐,具有激发相应感受和情绪的审美感染力。《飞鲨》对背景音乐轻舒缓急的把握将短片所要传达的情感充分体现了出来,深沉舒缓的片头音乐渐趋强烈,对讲机的通话声、海鸟的鸣叫、航母破浪的声音与背景音乐融合;舰载机起飞前紧张而忙碌的准备被快节奏音乐呈现得恰到好处。背景音乐停止,飞机的轰鸣声、近处的海浪声、鸟鸣,充分展现了舰载机腾空前观众的紧张与期待。激昂的旋律伴着飞机的成功起飞顿时变得舒缓;舰载机的特技表演在振奋的音乐声中让人热血沸腾;试飞结束,音乐渐起,随着时间的推进,音乐的强度不断加大并在结尾处达到高潮。整部短片的背景音乐组接得抑扬顿挫,音乐的节奏与人的情感体验交相呼应。片中同期声——发动机的轰鸣声、对讲通话的画外音、海浪的背景音乐的使用激发了观众的情感共鸣。有网友称,“当发动机轰鸣声响起的时候,热血直冲脑颅,浑身都在战栗!当发动机轰鸣声远去的时候,极爽深入骨髓,天下我有顿生!”背景音乐与音响错落有致的剪辑编排,让观众的情绪随之波动。

《飞鲨》与《为梦想领跑》在音乐和音响的运用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两部片子将超强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性的画面交相辉映,将极具情绪感染性的音乐与音响融合组接,充分展现出那些长期奋斗在我国航母舰载机科研一线的广大官兵和科研工作者攻坚克难、为国奉献的精神。震撼人心的音乐与气势恢宏的画面充分展现出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每一个逐梦的人送上了希望和鼓舞。endprint

众口称“赞”的传播效果

中国首部航母宣传片由环球军事首发后,激发了网民的一腔爱国热情,271人参与的15条跟帖散发着网民们浓浓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航母宣传片的发布引起了各大网站、贴吧以及论坛的广泛关注。有网民跟帖:“太振奋了,强烈支持国家增加国防预算,建设强大的人民解放军,强我中华。”有网民称:“中国航母宣传片有国际大片范儿,用这作征兵广告,何愁没有热血男儿?”还有无数网民表达了对祖国强大的信心——“腾飞吧!东方巨龙,英雄的中华儿女注定写就辉煌。”“中国一定强!”“为梦想领跑,为祖国起航,点32个赞!”……国人的爱国热情被我国首部航母宣传片点燃。

宣传片推出之前,国际上存在着“唱衰中国航母”的论调。今年4月8日,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登上辽宁号参观。据说,哈格尔等美军军官们登上辽宁号之后,普遍表示辽宁号“没啥意思”——速度没美国航母快,搭载的飞机数量也没美舰多。他们的这一“普遍感觉”通过外媒传扬出来,配合之前的“靶子论”,形成一种略带酸味的“唱衰中国航母”的论调。十几天后,我国便发布了被视为向中国海军成立65周年献礼的航母宣传片。它的播出引起了其他国家的注意和美国的重视,也回应了国际上“唱衰中国航母”论调。航母宣传片大获好评之后,美国军方公布了《即刻出击》予以回应。分析人士指出:“美国开始不淡定了。”相较于中国形象宣传片在美国时代广场播出后并不理想的传播效果,我国首部航母宣传片却通过网络向世界成功展示了新时代中国军队形象。相对于传统媒体,网络传播的自由性、全球性、互动性给我军形象的对外传播提供了一个更加宽广、亲民的平台。

虽然航母宣传片获得了理想的传播效果,但“修炼好内功”至关重要。通过宣传片塑造形象、传递信息,发挥的是软实力的重要作用。然而软实力必须以硬实力为基础,没有硬实力作支撑,软实力的发挥也会受到限制。在美军推出《即刻出击》后,有网民对中美两国的航母宣传片进行了对比。有网民称:“《即刻出击》没有《飞鲨》好看,不过看着甲板上一排排的舰载机,羡慕嫉妒恨。”虽然航母宣传片获得了超高赞誉,军事实力的差距却使传播效果稍显美中不足。宣传片的创作与传播离不开对宣传本体的挖掘,修炼好自身,宣传效果才会更佳。

军事力量是国家硬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首部航母宣传片《飞鲨》,采用艺术化的传播形式将硬实力软化,通过军队的吸引力增强国人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同时避免了因过分强调军事实力而带来的国际舆论的无端指责。

(作者单位:南京政治学院)

栏目责编:吉 庆endprint

猜你喜欢

背景音乐航母网民
航母召唤,舰载机返航
航母爱出糗
背景音乐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背景音乐在电视节目中的具体作用
我爱航母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在航母上起飞
浅议广播节目中背景音乐的使用
有感“网民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