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官吏的考核制度

2014-10-31薛有生

文史月刊 2014年7期
关键词:吏部四格调用

薛有生

古人对官吏考绩的称谓不尽相同,或曰“考核”,或曰“考课”,或曰“考校”,或曰“上计”。

清代对地方官的考绩称为“上计”,承袭前制每三年举行一次,由州、县至府、道、司层层考察其属员事绩造册上报督抚。总督、巡抚核其事状,注考语,缮册送吏部复核,上计的标准是用“考以四格”、“纠以六法”的原则行事。所谓“四格”,即“才、守、政、年”四者,才或长、或平、或短;守或清、或平、或浊;政或勤、或平、或怠;年或青、或中、或老。才、守俱优者称“卓异”。卓异官的条件是:务期无加派,无滥刑,无钱粮拖久仓库亏空,民生得所,地方日有起色。由于卓异官均能提升,故大计卓异有比例名额限制,“道、府、州、县十五而一”。表现不好者以“六法”(一不谨,二罢软无力,三浮躁,四才力不及,五年老,六有疾)参劾处分;不谨、罢软无力者,革职;浮躁者,降三级调用;才力不及者,降二级调用;年老、有疾者,休致。不入举劾者称为平等。卓异者,知县以上皆引见,得旨后加一级回任候升;劾以六法者,其处分与京官相同,知县以上咨送吏部引见。凡属贪官暴吏则指参。endprint

猜你喜欢

吏部四格调用
清季改革视阈下吏部官员群体的人事递嬗与结构变迁(1898—1911)
爆笑四格
爆笑四格
爆笑四格
爆笑四格
基于Android Broadcast的短信安全监听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中华典故一壶酒——瓮间吏部
请领导吃饭
近水楼台
利用RFC技术实现SAP系统接口通信